查看原文
其他

多地加油站禁用扫码支付 实验证明:另一种行为危险系数是其5倍

孙妍 IT时报 2020-11-18

30秒快读

1

“不下车扫码加油”,是疫情期间广受好评的便民服务,但近期却引起了一场争议:加油站使用扫码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

《IT时报》邀请上海无线电协会专家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进行了一场对比测试。除了比较通话与扫码支付的电磁辐射功率外,还发现了另一种更危险的行为,千万不能在加油站这么做!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杭州、海宁、海口、青岛、济南、南京、苏州、洛阳等地加油站已经叫停扫码支付,如果没有带现金或油卡,可以移步到加油站办公区内。其他加油站也陆续收到整改通知,不整改的加油站最高将被处以3万元罚款。

众所周知,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是一条红线,只要测试结果证明,扫码支付瞬间的发射频率高于手机打电话,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IT时报》邀请上海无线电协会专家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进行了一场对比测试。



01


实验结论:扫码支付确比打电话危险

另一种行为比扫码支付更危险

此次争议源于浙江海宁市民的举报,当地某加油站存在车主在加油机旁扫码支付油款的现象,为此,海宁市检察院召开浙江省首场行政公益诉讼以外领域案件听证会,针对加油站扫码支付安不安全的疑虑,专门进行手机电磁辐射实验。

该实验结果显示,扫码支付的功率密度约是手机 VoLTE通话的两倍,也就是说,扫码支付的电磁辐射功率远大于通话,专家评议团得出“在加油机旁进行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的结论。

图源:浙江消防

如今仍是一个2G、3G、4G、5G手机并存的时代,理论上2G功能机在通话时发射频率更高,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里,上海无线电协会专家沈卫朝选取了三部实验手机,分别是2G手机、3G/4G手机和5G手机,对上一个实验进行更严谨的验证。

进一步实验结果也显示,虽然2G手机的电磁辐射功率大于4G VoLTE通话,但扫码支付的瞬间最高电磁辐射功率是2G手机的2.7倍。

除了验证上述结果外,实验发现,微信发图的电磁辐射功率是多个场景中最高的,功率密度为0.757μW/c㎡,而扫码支付只有0.137μW/c㎡,相当于前者是后者的5.5倍。

制图:IT时报(注:图中单位应为μW/c㎡)

等待加油的间隙,很多司机、乘客都有习惯打开微信来处理事务。但从实验结果看来,这种行为非常危险,除了微信发图外,微信视频通话的电磁辐射功率也大于通话,看视频的电磁辐射功率也与通话相当。

“如果加油站不能打电话仍是一条红线,那么加油站不仅要禁止扫码支付,更要警惕使用手机。”上海无线电协会专家沈卫朝解释道,手机辐射功率的大小取决于做上传业务时数据量,视频业务以下载为主,上传数据只是一些控制信令消息;扫码支付业务在一定时间内会集中上传较多数据信息;VoLTE语言通话,听电话时上传数据字节较少,说话时上传较多,根据一定的时间内小于支付业务是正常的。



02


通信专家建议

十几年未更新的规范 应与时俱进

其实,早在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中就规定:严禁在易燃易爆区域内使用手机。

加油站负责人表示,使用手机包括打电话、扫码支付等动作。规定一直都在,只是之前在加油站引起重视的只有打电话这一行为。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5号令《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第一种行为就是“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规定作业的”。也就是说,如果加油站不整改使用手机的规范,将有可能被处以最高3万元罚款。

模拟一种极端环境,使用手机时会产生射频电流,如果遇到加油站设备锈蚀,会产生射频火花,如果刚好有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泄露,就会引发爆炸。

所以,并不是所有使用手机的情况都会引发爆炸,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现场油气混合浓度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二是手机电磁辐射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但为了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工作人员使用的二维码扫描设备、POS机都经过了防爆测试,但消费者不一定使用防爆手机,所以使用手机扫码支付的动作要尽量远离加油枪。

追溯到更早版本的《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不允许在加油站使用移动电话的规定是从大哥大、BP机时代就已制定的。对此,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专家曹弘毅表示,随着网络逐步严禁,现在手机的发射功率越来越小,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安全措施也越来越到位,但使用手机的场景越来越多,现行安全规范也应该进一步完善。

图源:网络

能不能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就跟在飞机上能不能上网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讨论一次。核心原因在于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都在更新换代,而相关规范是否能与时俱进。



03


辐射误区

从烧基站到口罩藏5G天线

民众对于电磁辐射的常识也要与时俱进。目前看来,民众对于辐射的认知存在很多盲点和误区,前有欧洲烧基站,后有美国民众怀疑口罩里藏5G天线,5G辐射的谣言越来越令人匪夷所思。

图源/网络

近期,美国民众怀疑口罩里的金属鼻梁条是5G天线,通过这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能实现跟踪和控制,甚至还会致癌。

对此,沈卫朝表示这是无稽之谈,无线电波根据波长或频率,在一定尺寸或面积的金属体上会出现共振,无线电设备确实是利用这一原理来配置天线装置的。5G信号在口罩的金属丝是否能产生共振要取决于该金属丝尺寸、方置方位、与5G信号源距离等因素,但口罩鼻梁条的长度远不能产生如此之大的能量。

知乎网友 @gashero 就抽出了自己的口罩鼻梁条,测了一下长度,根据推算对应波长 208mm,谐振频率 1442 MHZ,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5G频率远没有这么低。

至于辐射致癌更是毫无根据,按此种逻辑,人们戴项链、耳环、发夹,岂不是都有致癌风险。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图片/IT时报 网络

视频/冯诚杰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在「加油站」你会使用手机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