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条君约你:老游戏的高手快现身吧(内图高能)

2016-05-31 江芬 晨报周刊


他们说人老了就开始怀旧。八条君也是一枚略老的80后,看着现在我们的孩子玩的游戏,那叫一个高大上啊,再回头想想我们“物质匮乏”的80年代,玩具是自制的,游戏都是“人从众”类型的——


滚铁环、老鹰抓小鸡、恰子、扔沙包、踢毽子、拍洋画、打弹珠、打水漂⋯⋯每个孩子总有一个强项,每种游戏都有一个顶级高手。


我们访问了几位湖南籍的大儿童,50、60、70、80,他们都很认真地回忆了自己儿时的游戏强项。


小时候我们这么玩


TOPIC


1恰子

叶梦   湘籍作家  50年代生人

                                   

童年的游戏除了跳房子、跳绳、踢毽子就是恰子。我晓得恰子,你晓得吗?嘿嘿!


“子” 是一种儿童游戏的道具,“恰”就是吃的意思。“子”可以是小石子,也可以是小沙包,用小块的布自己缝制成为一个小袋装上沙子再缝合。恰子,实际上是一种手指训练,把一粒“子”抛向空中的时候,手把其余的几粒收入手掌中,再接空中那一粒。在抛接和收揽的过程中享受手指掌控的快乐。看谁的手巧。


对于一个成长发育的儿童来说,恰子是手指能力再好不过的训练。恰子,留给我的是遥远的童年记忆里的一丁点温暖,还有小沙袋的在手掌里那种柔软的感觉。


2滑冰板

赵宝泉  快乐老人报总编辑  60年代生人

 

我从小生活在黑龙江小新安岭的边上,每年十月份就开始下雪了,到第二年五月才化,大半年冰天雪地的。孩子们很喜欢玩雪玩冰,不会滑冰的就玩爬犁。那时候家家都有爬犁,大人用来拖东西,相当于南方的小推车,对小孩而言就是玩具了。


每年下雪后,路上结了冰,有坡的地方,是玩爬犁的场地。有坐在爬犁上,有爬在爬犁上,有的爬犁上坐几个人,向坡下冲去,经常摔得东倒西歪的。


除了玩爬犁,还玩滑冰板。滑冰板相当于小爬犁,跟鞋子一样大,绑在鞋子上,人就可以在冰上雪上滑着走了。我最大的乐趣是滑着冰板上学,走路二十分钟的,滑着冰板只十分钟就到了。家长和老师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滑冰板上学。我就装在书包里,离家好远后,再偷偷地穿上,到了学校,再挖个雪坑藏起来。


就这样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滑着冰板上学。后来,藏在雪堆里的冰板被偷了几次,再后来到了南方,就没有机会在冰上玩了。


3挤挤格

谭伯牛  湘籍作家  70年代生人


那时,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的间奏,年纪大的朋友给配了词,曰:“挤挤格”。当然,学会玩弹弹,比电视剧要早的多。


经常玩的项目是“老虎洞”,在地上挖五个小坑,逐一点去,中途要抵抗对手的骚扰,也尽量破坏对手的布局。我没啥技术,准星不调,力量不足,是所谓“挤挤格”者,玩“点洞”这种类于场地越野赛的项目,稍稍可以藏拙。


若是高手,隔二米远,犹能打出“定定”,撞声清脆,球姿挺拔,羡煞吾辈围观群众。至于玩弹弹三字别有蕴义,则更年长一些才能知道。若是弹弹输光了,则只好玩泥巴,最可怜。


搞笑的是,后来见着跳棋,才知道玩弹弹还可以危坐对局,而不必伏地蹭一身的泥土。于今,成年人不再玩弹弹,或宅,则闲的蛋疼,或聚,则是扯蛋。


4滚铁环

张祥    潇湘晨报记者   80年代生人


小时候我是村里滚铁环高手,那把钩子是秘诀,我偷来家里掏煤炉的细铁棍,弯折的长度和形状也很重要,要保证铁环在它的控制下停走自如。


伙伴们折不出这样的钩子,再好的铁环也跑不起速度来。只有我能在最狭窄的田埂上让铁环不倒下。当我推着它滚过泥泞狭窄的田埂时,回头望着一脸羡慕的其他孩子,心情大好,感觉连路边的花也开得格外灿烂。


10岁的一天,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把铁环送给了最好的伙伴,对他说:“你要推得比我还快。”然后躲在家里大哭了一场。而今,我已经滚不出当年的风采了,我也很少看到现在有小孩在玩这个东西。年少的铁环见证了我充满幽默感的成人礼,可惜,今天我已找不到当年的铁环了,就像我亦不记得那个滚铁环的少年那一天确立的人生理想。


5翻花绳

张莹   湖南某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80年代生人


一根毛线,打上结,五指交叉绷紧。童年的乐趣,在双手间翻飞起来。《多啦A梦》中笨笨的大雄,却能翻出一幢埃菲尔铁塔,算是仅有的一项特长。在没有ipad没有psp的年代,花绳算是很精深的游戏。


只要把毛线揣在兜里,课间、饭后、春游,随时能翻出花样。纤长灵巧的手指,能换来别人艳羡的眼光。但如果搭档不小心打了个死结,会埋怨ta半天。


我喜欢这个游戏,或许是因为它很适合自娱自乐。像我这样的80后,大部分童年都被双职工父母关在家里。写完作业,只能一遍接一遍《新白娘子传奇》或《圣斗士星矢》。台词记得烂熟,也慢慢成了眯眼的小近视。



▲骑马打仗

1965年5月,浙江省金华县汤溪公社溪东大队。


▲跳长绳

这个集体游戏有N种花样。图片未注明拍摄时间地点。

▲老鹰抓小鸡

1963年12月,湖南攸县菜花坪公社。


▲随处都可以乒乓

1963年春节,北京中山公园。


1

Jun

征集

明天六一,大部分人不放假,但你可以像八条君一样翻翻家庭相册,傻笑着过节。发送你的童年(or 图片)故事到晨报周刊后台,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 * * * 

江芬|文

唐大柏 新华社|

(图片版权归原摄影师所有  )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晨报周刊392期已上市。

本期献给童心未泯的你,和你的孩子。



戳“阅读原文”,进晨报周刊小卖部,买纸本。


点击上图看  关于太平街,他们聊了什么?



点击上图看  八条君邀你去发现长沙的“绿,密恐慎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