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 |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朱德(大雾)的粗壮猛@MSZ-010 ZZ高达
U.C.0087年中旬,A.E.U.G.以及其支持企业遭受到了村雨研究所开发MRX-009 Psyco Gundam的巨大冲击,新香港受灾严重。MRX-009这种由要塞防御主张派系思想主导的怪物,攻击,防御指标都异常高,机动性能也因为米诺夫斯基悬浮装置简单地解决了。再到后来西洛哥个人设计的大型MS的出现,受此类设计思想影响,A.E.公司开始追求此类夸张性能的MS设计。由于其为A.E.公司第6台Gundam,由此代号为θ。其实早在2年前,A.E.公司就参与了地球联邦的机动要塞开发,A.E.公司负责开展机动要塞的伴随兵器-有线MS的探讨,由此减少机动要塞本体的火力死角,其名为"G计划"。伴随MS要求装备与要塞本体同等的MEGA粒子炮,必要时还可以直接抛弃。可惜之后机动要塞因为导入可变机构而废弃了伴随MS,A.E.公司在开启新一代Gundam开发方案之时,主导概念就是伴随MS所要求的再发展,θ Gundam被要求为高火力重装甲,并且可以对应高机动战。这种高大全而又显得无理的要求竟然还将MS高度尺寸限制在20米左右,以适应主要目标客户MS运用战舰的机库。设计师们在绞尽心血之后还是得到了较好的成果,此计划历经了2台MSZ-009 Protoype ΖΖ的试验之后,全新的TMS MSZ-010 ΖΖ Gundam正式于U.C.0088年2月下线。
MSZ-010继续采用MSZ-009的分离变形合体概念,不过还创造性地在分离变形之后依然能再合体,变成MA(G要塞)形态,再加入FXA-07GB Neo Core-Fighter作为操控以及逃生单元。上半部分为A部件,包括胸部/主驾驶舱装甲罩,双臂,双管光束步枪以及头部,这些单元经过可动骨架的变形后,再与控制部分FXA-07GB Neo Core-Fighter合体,即可成为Core-Top。B部件则为背包,腰部区块以及腿部单元,同样需要1台Neo Core-Fighter控制,组合后的结构类似大战时联邦军V作战拓展的G-Easy,被称为G-Base。
作为Gundam系机体的特征,一个拥有双目立体取景器以及带散热槽的主电脑罩可谓必不可少,MSZ-010的头部还装备有2对可这点的刃状天线,这倒是继承VMsAWrs计划的重要特征。然而在高火力指标之下,MSZ-010的头部被安装上了特征性浓厚的高能MEGA粒子炮。这门MEGA粒子炮早在MSZ-009B时就试验性地建造安装,MSZ-010被安装上的为更高出力的版本,功率达到破天荒的50kW,就单发火力上已经可以超越战舰的主炮。这门MEGA粒子炮采用无身管设计,集束性能不高,火力投射能量发散大,不过在一般MS的交战距离内都已经是压倒性恐怖的火力。主炮能源以及粒子从背包产生经由管道传达至头冠的制御装置,所以这个高密度的装置区域需要维护更新。在历经多次的使用已经微调整之后,高能MEGA粒子炮已经可以控制输功率,但50kW 1发的最高功率依然使全身的发电机以及融合炉临近超负荷工作,发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散热,导致这段时期内机体处于低能源甚至乎无能源的状态。不过在除了这个MEGA粒子炮之外,ΖΖ Gundam的头部还塞入了各2对的火神炮,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无壳穿甲弹,载弹量丰富之余,4门齐射的火力下对于任何轻装甲目标甚至乎第一世代MS都是毁灭性的。
MSZ-010的胸部结构由可动骨架“脊椎”为主干,左右胸部内装为一套FXA-07GB吸排散热口用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为桁架结构,侧面用于固定手臂的转轴关节,下挂折叠开闭式的胁部装甲以及驾驶舱保护区块。手臂对于可变MS来说,基本上都是妨碍气动外形的存在。但是到了MSZ-010 ΖΖ Gundam上,手臂到成为了提高流线体气动以及升力,控制水平/垂直面机动的关键装备。在肩部装甲顶端,用可动骨架连接了一块活动的喷射装甲钣,这块钣在机体变形为G要塞之后,成为整流钣,大大改善了大气圈内飞行所需要的气动外形。而前臂则更是全新概念的装备复合体,前臂外装甲被特意加厚之余,还添置了两个翼板防盾,防御性能指标直逼大战时期的G装甲战机。这两块防盾作为追加装甲,功效好比同样可以叠加的RMS-108用的防盾。这一大一小的防盾在变形时还能成为增加升力的前翼以及控制的方向的垂直稳定翼。在上臂,这里使用了框架构筑出了一个收纳起落架的空间。在前臂半包覆桁架结构的手腕结构内,安置了标准机械手以及大推力发动机。这套集合了引擎研究者心血的复杂系统呈180°相对组合,在MS形态时自然能成为标准MS用机械手,功能并无缺失,而G要塞形态时却能180°调转,变成热核火箭喷管,增加推力。
MSZ-010的腿部也是融入了众多设计师心血的结晶,为了适应高机动的要求,而塞入了大量的推进系统,因此会削弱骨架强度,但同时也要保持MS的泛用性,作为在陆地上的步行单元也要保持一定的刚性。若不是从RX-178 Gundam Mk II上得到了可动骨架技术,如此矛盾的设计要求必定难以实现。膝盖装甲为平衡用的垂尾,相比MSZ-006背上的倒是显得较为小型。其端部安装了多目的感测器阵列,可以随时通过设置的盖板进行维护。垂尾的基部为散热系统,同时收纳了1个G要塞形态时使用的起落架。小腿肚的装甲为2套小型推进引擎的舱盖,液态燃料从大腿经由此处预热供给,再由节流阀按需要供应。小腿胫部侧面则设置了滑动导轨,能使变形保持精确,快速。得益于可动骨架技术,小腿内部还收纳了1个G要塞形态时使用的大推力引擎,MS形态下可以依靠小腿的装甲提供保护,使变形后不至于完全失去推进动力无法适应战局。脚掌继续使用靴式设计,不过前脚掌较长,由同样较长的活动装甲保护。脚掌两边还安置了与小腿肚一样的推进引擎,不过依靠脚掌自身的活动能力,倒是有独立于小腿的矢量推进能力。
说到ZZ Gundam的主武装,怎能少提及整机综合火力性能最好的双管光束步枪。这把步枪的构成为2门高功率光束炮,单门功率就为10.6MW,而且采用实体身管设计,射击精度以及能源效应均非常高。在步枪庞大的机匣内,放置了一套独立的发电机以及比较高容量的E-CAP装置,从而为其射出匹敌百式的高能MEGA发射器的光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步枪身管则由两个自由度的关节连接,而身管自身则包覆了良好的散热系统,因而又给光束连射提供了足够的硬件支持。不过因为光束的功率实在太高,即便身管能够支持连射,但是因为冷热交替快速,身管内膛碳化严重,也会变得危险,所以规定上只有200发左右的寿命,之后就要更换。步枪自身还是作为Core-Top必不可少的机首部件,在机匣末端设置了一套备用的驾驶舱,只有少数战地回收数据观测到有乘组员使用这套驾驶舱,毕竟就算超越本体的驾驶舱控制,在射击时枪身的摆动对于驾驶员的影响也很大,而且此处只使用了钢化玻璃保护,生存性值得商榷。“机首”下方为1个双轮起落架,与手臂或者,两条小腿上那套构成一套前三点式起落架装置,为G要塞形态提供降落缓冲以及支撑。同时也有人传出这个机首造型其实是从其他被废弃的航宙炮舰/战斗机草案里取出的,甚至乎背包也是出自这个废弃草案,不过考虑到G要塞能够适应航空战斗,此传闻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步枪除了通过手掌插槽辅助供能的手持形式之余,还可以通过前臂的固定挂点变成固定武装,以此腾出右手进行更多的操作。背包的光束炮被MS拔出之时,就是一柄高能炮剑两用光束军刀,标准设定下其能够生成比一般光束军刀要长1.5倍的光束刃,再加上稳定的1.1MW出力,这柄光束刀可以轻易切开任何Neo Zeon制MS。经过驾驶员调控之后,这柄光束军刀更能通过光束炮原理形成更加长的光束刃,攻击范围可以超越一般人的想象。
作为MSZ-010 ZZ Gundam最大的卖点,除去高大全的账面数据之外,就是前文所述的分离/合体以及变形机构。无论ΖΖ处于MS形态还是A,B部件分开的状态下,都可以独立进行变形,将推力集中到一个方向,发挥更高的机动性,这比MSZ-009 Prototype ΖΖ Gundam只能分离再变形的功能要更加灵活。唯一的限制就是,变形后的其中1个部分,都需要1******立FXA-07GB Neo Core-Fighter进行操纵,虽然A部件变形成G-Top后可以尝试使用双管光束步枪上的驾驶舱控制,但实在太危险而并非标准操作程序。正由于有这种局限性,分离出击时或者战术分离的G-Top以及G-Base共需要2台FXA-07GB Neo Core-Fighter,亦即2个驾驶员进行控制,而行进中合体时也有相对速度,航道安全等等问题,合体后其中1台Neo Core-Fighter也因为战斗力比较低而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Core-Top为当中空战性能最为优秀的航空/航宙机动兵器。得益于手臂展开的2发大推力发动机以及可以继续使用的FXA-07GB的推进喷嘴,再加上良好的翼展以及类似无尾翼三角翼布置,Core-Top可以利用优秀的低翼载荷表现出较其它两者更好的稳定盘旋性能、较低的最小速度以及较小的瞬时转弯半径。而机首下方同向的双管光束步枪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要进入飞行器的格斗战,Core-Top往往可以利用优秀的水平面机动占据上风。而新增的大推力喷嘴也使其在爬升性能/垂直潜能不输正规的重型航空战斗机。为了弥补双管光束步枪在火力密度以及运用上的灵活性,肩部装甲以及翼盾下方都有备用挂架,可以挂载10连装导弹巢或者智能炸弹以对应攻击任务。G-Base为使用了背包上的6发引擎,再加上腿部变形后新增的两个引擎,已经脱离A部件后的重量,使其成为1台重型高推力战斗机。在火力上,Core-Base能够使用背包的两个导弹舱42发导弹,自由控制两门光束炮的射击,以及Neo Core-Fighter自带的2门航炮,2发AMA-09S小型导弹都使Core-Base在火力以及推力上占据极大的优势,能够与前辈Core-Booster一样使用Hit & Away战术。G-Fortress则是集两者之大成,火力以及推进力都极高,可操控性也不差,通常都为ΖΖGundam直接变形后使用的状态,使MS更快速地投入/脱离战场或者使用其他战斗机战术,战术弹性非常之高。在一些后续的发展方案之中,也有FX-010A "Super G-Fortress"此类为G要塞形态加挂火力强化外装的设计方案。
U.C.0088年2月,MSZ-010以θ Gundam为代号正式下线,在格里普斯战役最后时期开始了整机的调整。3个月后,MSZ-010以Core-Base,Core-Top状态陆续从La Vie en Rose船坞舰转场至Argama级突击登陆舰“Argama”上,此时“Argama”上共配属了3台FXA-07GB Neo Core-Fighter作为运用配套装备。MSZ-010 ΖΖ Gundam第一次以MS姿态投入实战时,时任临时飞行员的14岁小伙子朱度·阿斯达(Judau Ashta)便将驾驶AMX-103 Hamma Hamma的马士文·塞罗(Mashymre Cello),AMX-103 R-Jarja的凯拉·苏(Chara Soon)两位NEO ZEON皇牌机师击退,充分展现了该机的战斗力以及朱度的天才驾驶能力。由于A.E.公司在MSZ-010上安装了生物感应器(Biosenor),能够根据驾驶员的NT能力使一些超自然现象产生以及增强,又由于主驾驶员的朱度拥有良好的NT潜能,通常能使ΖΖ Gundam使用出超出设计参数的攻击,例如超容量极长光束刃,高能MEGA炮威力增幅,运动性提高等等。在MSZ-010服役的后期(第一次NEO ZEON战争最后时段),其进行一次设备更新,并且开始装备测试完毕的全装甲系统,修改的MSZ-010番号改称MSZ-010S(某些记录为010B),代号Amplified ΖΖ Gundam而装备全装甲系统后则定为FA-010S FULL ARMOR ΖΖ GUNDAM。MSZ-010成就了不少光辉事迹,也成为后世一个佳话。
相关阅读:
↓点击Wifi下浏览『MSZ-010 ZZ高达』设定全文,右上角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