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党建与业务融合案例类
《共联检察》
成果背景
“共联检察”是台州检察基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所作的创新实践。实践重点是主动融入人大基层单元建设,依托全市13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拓展基层检察室履职面,全覆盖延伸检察履职触角。预期目标是在共建、共享、共治、共融中,有效实现“统筹资源联动、密切代表联系、强化检民联心、贯通监督联结”的良好效果。
成果内涵
“共”指履职方式,即在共融、共建、共治中依法能动履职,实现“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联”指履职导向,即实现“统筹资源联动、推动检民联心、密切代表联系、贯通监督联结”的良好效果。目前,依托全市13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一支部在“站内+站外”“线上+线下”“输入+输出”“多跨+协同”中做到党建与业务共建、共享、共治、共融,使检察业务更加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成果详实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机关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作为引领推动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的红色引擎,创新打造“共联检察”党建品牌,积极盘活党建工作成果、本土红色资源和检察职能优势。目前,“共联检察”品牌工作已被新华社、人民网等10余家高级别主流媒体报道,在“站内+站外”“线上+线下”“输入+输出”“多跨+协同”中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共建、共享、共治、共融。
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贯通式“共联格局”。一是推动理念共融。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精神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充分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把理论背景、典型案例与业务工作实际有机融合,以主题党日、支部研讨、寻访红色足迹等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契机,进一步研究部署共联检察工作思路,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检察履职成果,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检察履职硬支撑。二是组建共联先锋。全面引导组织建设向办案一线拓展、先锋作用朝服务一线延伸,以“院领导领衔、员额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参与”的“组团”形式,在全市两级院范围内分片区联合组建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的党员骨干队伍,实质性开展意见收集、领导包案、矛盾化解、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督办、服务基层治理等六方面检察业务,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三是搭建履职框架。坚持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在“共联”框架下,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点,以“线下进站+线上应用”为架构,以“固定+专项+动态”业务清单为内容输出,力求最大程度提升履职质效。目前,“共联检察”品牌工作已被省检察院刊发推广,相关理论文章获《法治日报》刊发。其中,依托“共联检察”开展的“区块性纠纷”化解工作,作为省检察院唯一推荐上报的优秀经验,被最高检推荐参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在中央政法委组织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会上作交流。
二、延伸履职触角,建成覆盖式“共联单元”。一是推进常态履职。立足工作实际,通过近年来先后搭建的片区检察官、乡村检务站等基层检察单元开展试点,在当地各乡镇街道主动深化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融合。目前,已在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中全覆盖搭建133个“共联检察”站点,推动全市两级院进入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1000余次。二是力创融合单元。在充分调研、总结前期建设经验和履职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出台“共联检察”工作方案,以项目化方式强化进站过程控制、硬件设置、人员组成等系统保障,有效推进党务与业务、党建与队建双融合、双促进。相关工作得到市人大的大力支持,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肯定。三是借力数字平台。同步打造“共联检察”应用平台并嵌入人大基层单元建设应用场景,形成高效处理、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同时,号召党员干警在“代表声音、群众诉求、以案释法、检察动态、法律法规”五大模块上积极回应群众心声、发出检察声音,释放“党建+数字检察”全新力量。目前,该平台已处理代表意见、群众诉求109条,发布以案释法、视频宣传、专项行动、听证预告等信息330条。
三、坚持能动为民,构建交互式“红色阵地”。一是打造“枫桥式红色阵地”。依托“共联检察”将党员干警分派至全市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党建引领成效向具体监督质效转化,目前已收集群众意见及控告申诉线索444条,排查化解信访突出问题51件。其中,针对基层纠纷早期发现难、解纷合力弱、“民转刑”风险大等问题,“区块式”定位隐性纠纷根源和显性纠纷要害,相关做法获中央政法委、最高检肯定。二是打造“法治化红色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共联检察”基层单元常态化举办座谈会、听证会、调解会等,对信访积案、社会治理难题、群众诉求等进行现场讨论。今年以来共举行公开听证309次,其中,针对一株千年古榧树保护问题召开听证会,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履职整改并增强村民保护意识,被“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推送点赞。同时,依托共联阵地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利用“一府一委两院”进代表联络站的契机,推动检察工作与行政执法等有机贯通,目前已联合开展多领域专项治理73件。三是打造“便民化红色阵地”。将共联检察作为群众与党组织联系的“红色检察专线”,让基层问题、群众诉求能通过共联检察反映上来,从而提供精准服务。如针对当事人经济条件困难、责任人又无足够履行能力等情况,依托基层单元协同多部门及时救助农村“因案致贫”的未成年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被最高检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同时,积极依托“共联检察”为未成年人链接更多帮教资源,探索完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化支持体系,相关工作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中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总浏览量达235.2万人次。
四、推动叠加联络,走实延伸式“多元路径”。一是注重实质化双向联络。打破机关党建、检察监督传统模式,以“共联检察”为依托,与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各乡镇街道开展党建、业务联学共建。组织党员干警走出机关、走入基层、走进群众,在“共联检察”基层单元中及时发布检察工作动态,组织开展法治宣讲、检察开放日等普法活动198场,受众超22万余人次。同时,在各类活动中确保精准掌握代表诉求、回应代表关切。二是注重多元化叠加监督。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贴近基层的优势,调研各站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研判站点区域矛盾隐患、执法司法监督线索等,有效形成监督重点,推动诉源治理。目前,已收集各类线索139件,成案65件。三是注重长效化凝聚合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乡村振兴、诉源治理等重点工作,畅通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公开听证、加强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互通等,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生问题高效解决。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共同参加一起长达4年的涉企案件的公开听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被《检察日报》专题报道;召开“‘五共联合’打造金融领域营商环境‘五个更加’”新闻发布会,出台“金融风险防范监管与检察监督协同11条”,被人民网刊发。
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