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离影依香犹在|沉痛悼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

沉痛悼念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傅派”艺术创始人傅全香老师,10月24日中午12点18分左右因病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4岁。短短半年多,越剧界痛失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三位老师,令人扼腕叹息。而且,随着傅全香老师的离去,曾经的“越剧十姐妹”已成永远的回忆。至此,昔日轰动上海的“越剧十姐妹”在天上“团圆”了。

《杜十娘》饰杜十娘 1956年

1923年8月,傅全香(原名孙泉香)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十岁入科班“四季春”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二十岁时在科班挂了头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首开定腔定谱先例,她广泛借鉴京昆和评弹的唱法,在程派“真声假一点,假声真一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宽广,细腻传神,唱腔俏丽多变,表演富于激情,创立了越剧“傅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015x2vo6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傅全香重视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所创立的“傅派”唱腔是越剧花旦中的重要流派。《情探》"行路"一场的唱做念舞,是傅派艺术最具创造性的精品。

她的嗓音明亮、音域宽广、润腔华彩,且真假嗓结合,曲调跌宕多姿、波澜起伏,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善用强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最擅长于表现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形象。

傅全香的唱腔和演唱

刘如曾/文


 一、傅派的唱腔曲调

地方戏曲的唱腔,与语言有极大关联,它多是语言的扩大,因此它的音调常与语调相辅。南方,尤其是江南,语言四声是平、上、去、入,语调较北方平和,少高低跳跃,故诵唱的音调多五声音阶级进。语言的音区,如果不是在十分激动的状态中,一般只用五六个音。早期越剧原为说唱性的落地唱书,多叙述性,讲故事,反映在演唱的音调,所用亦不过六个音之内。[四工腔]曲调性加强了,唱腔音域亦不过八度之内。[尺调腔]的唱腔增强了抒情性,唱腔基本在宫调式及翻低下四度的微调式中进行。40年代中期,由于剧目中戏剧矛盾加强,悲剧性迭起,出现了[足调腔]转向下四度的属调即[弦下调]演唱,曲调音域在嗓音条件许可下亦逐步扩大到十至十二度。音调从五声音阶以外加进偏音si和fa成为七声;从原来级进的音调中有时有四五度的跳进;再加上唱腔速度、节奏的变化应用,这就增强了越剧唱腔的曲调性、律动性、可塑性和戏剧性。

二、傅派的风格特色

越剧的流派众多,各种流派的区分首先是演唱风格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有本人从艺以来的历史因素(生活、喜好、修养、美学观等)和社会因素(时代、剧目、艺术实践、横向借鉴等)。越剧流派大都形成在40年代后期,当时越剧[尺调腔]已成熟,由于社会原因,越剧多演悲剧剧目,演员为了刻画剧中人物,唱腔以抒情为主、悲剧为多,这是越剧流派形成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的产物。越剧在80多年前以说唱形式演唱,称为[落地唱书调]。说唱艺术从结构上讲是“起平落”三部式,这三部式不同于西洋音乐的ABA的三部曲式或三段体,而是三个层次的连缀贯串。这种曲式结构早就成为我国音乐常用的传统结构,虽然在不同戏曲声腔中各有不同的称谓。越剧唱腔的“起”是起腔,具有引子的意思;“平”是叙述性的唱腔部分,它的曲调性较简单,故称“平”;“落”是尾声,结尾甩腔。“起”与“落”曲调性较强,“平”段近乎朗诵,曲调起伏较少,在情绪变化时亦不过是偶然伸展音域、速度加快,使之情绪高涨,或减缩音程、速度放慢,使之情绪低沉。[四工腔]和早期[尺调腔]虽然曲调上较[落地唱书调]有很大发展,但亿不脱漓“起平落”的窠臼。正因这结构的“起”和“落”曲调性较强,因此演员唱腔的头尾部分的唱调便形成为某派的风格特色了。

三、傅派的唱法和润腔

润腔是戏曲演唱体现风格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唱法问题。虽然是同一段唱腔,相同一句唱词,同样的音调,由于润腔方法不同,它所表现的情绪也迥然不同。傅全香在演唱上润腔方法是很多样的。概括地说,在于她一是具有较好的发声法,善于用嗓;二是具有高深的艺术造诣,对剧本、人物分析明确,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寓于音乐唱腔之中。这两方面前面都已提到。因此一个演员在有一条好嗓子的同时,还必须孜孜不倦地经过良好的科学发声训练,如果用嗓不得法,你在演唱时狂喊直叫,即使是金刚石的嗓子也要毁成沙土而嘶哑,这种情况,从旧社会过来的艺人都有此体会。当时剧场嘈杂,又没有好的扩音设备,一天演出两场,还要上电台,通宵排新戏,演员心力交瘁,再好的嗓子也要变坏。傅全香在旧社会演唱了将近30年,由于她发声得当,总算没有唱坏嗓子,再加上她50年代以来注意发声训练(虽然曾走过弯路),因此她自演唱至今还能保特常青。她讲究气息运用,摆正发声部位和真假声结合等,在实践中恰切掌握,丰富了演唱的表现力。

本文节选自2013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傅全香越剧唱腔精选》前言。谨以此文沉重悼念越剧名家傅全香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