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界头有两座神秘的古城堡遗址

2016-10-31 界头镇宣传办 腾冲新闻网

腾冲新闻网微信由腾冲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赞助

腾冲新闻网微信由 腾冲世纪城 赞


界头的南部地区有两座古城堡遗址,一座叫罗密城(又名罗妹城),一座叫罗古城(又名罗哥城)。传说为兄妹俩所建,哥哥建罗哥城,妹妹建罗妹城,故以“罗哥”“罗妹”命名。实际上不论罗密、罗古,还是罗哥、罗妹,都属少数民族译音; “哥”和“妹”是汉民族的称谓,兄妹建城是对译音的牵强附会。

两座城堡确切的修筑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根据界头的地理特点、历史状况和有关碑志记述,城堡可能是在唐宋时期(或者更早)修建,因为一是城名和蒙元语音无关,更和汉明语音无关;二是在元代初年,界头地区就已被元军征服,并在瓦甸(永安)设置土司管理地方,大本营当在罗密城;三是明代初年,明军曾经攻下有军队驻守的二城,并迫使当地土司归顺明朝。在元朝以前的历朝历代,把高黎贡山以西的广大地区视为充满乌烟瘴气的蛮荒之地,中原统治的皮鞭尚未直接指到过这里。这样就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城堡应是当地土(蛮)人所建、土人所居,而且是元代以前所建,属地方军事城堡。

根据考古发现,界头地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较大的人类群落居住,但地理上处于偏僻的蛮荒之地,那些原始人类从何而来,又去了哪里,因没有任何记载,也就无法考证。然而,战国时期(或者更早),南万民间丝绸之路的开通,从四川三星堆抵达印度,界头的马面关当属腾冲地区最早的通道,斋公房和和朝阳店当属腾冲最早的驿站。唐南诏时马面关的设立,众多东来西去的商旅,有的在此定居下来,出现了民族的初步融合,推动了界头地区文明的进步。唐宋时,以土人为主的界头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修建城池,用时不论三年还是五载,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人力物力,说明当时除了人口较多外,农业生产和建筑技术亦发展到相当水平,这才使修建较大规模的城堡成为可能。从现存的有些如“高黎贡”“瓦甸”“普伦河”“冈缅河”“摆夷寨”等地名来看,唐宋时的居民主要是以傣族和少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先民。

修建城堡的目的,或许是保护地方平安,使百姓安居乐业;或许是强化军政合一的地方集权,便于对民众的奴役;或许是想置身世外,抵御外来民族的侵扰;或许兼而有之。城堡的建成,成了丝绸古道西南到达麓川(现德宏州陇川县,元、明皆设长官司于此)甚至南亚,西至中缅甚至印度的要塞。而明朝的建立,罗妹城和稍晚建成的罗哥城也随之结束了它们的辉煌,走到了历史尽头。

1382年,明朝的军队从马面关翻越高黎贡山抵达界头,轻而易举先攻克罗古城,再攻克罗密城,瓦甸土司张在文归降。由军队管理地方,统治中心移到界头村,当地土司名存实亡。到明万历年间,朝廷设立大塘隘(在大塘中寨),由刘姓任世袭把总,管理界头、曲石地区(后设立滇塘关,曾一度往西管辖到明光、固东、滇滩一带,往南管辖到曲石全境),统治中心北移至大塘,两座城堡也就寿终正寝,原来的土著居民有的南移到麓川甚至更远的缅甸,有的接受中原文化,在民族大融合中汉化,成了汉族。


罗密城和罗古城同时在历史长河中崛起,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化为陈迹。但它们永远向人们昭示着界头地区乃至腾冲地区具有里程碑式的早期文明。2003年后,已作为县级重点文化遗址加以保护。

罗密城位于界头西南部在界头街南14千米的永安(旧称瓦甸)街南偏东近2千米的平坦山坡上。城堡呈长方形,背东面西,东西宽近200米,南北长近300米,总面积5 0000多平方米。

罗密城四围的城墙主要用黏土(当地叫胶泥)拌砂石夯筑而成,多数城墙基础尚存。墙厚近6米,据推测,墙高不会低于6米,甚至还更高。城四周皆建有城门,现东门和南门遗址依然是城内居民的通道。20世纪50年代,有人在城里挖掘到加工玉石(翡翠)的边料和镯心,说明在此可能开设过具有较高玉石加工技术水平的手工作坊。


明崇祯十二年(1 6 3 9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从明光到界头,宿于瓦甸,不知是太匆忙,还是另有原因,游记里只字未捉罗密城,可能此时罗密城早已废弃。

现在的城里,东部居住着15户村民,村民并非原来的土著,而是明代中后期的移民。除西南有1 0多亩耕地外,几乎整个老城遗址都是竹子和树木,远远望去,像是一片森林,把老城遗址遮掩得严严实实。


罗古城在界头东南部,距界头街约15千米(公里里程)的东华东部,高黎贡山西麓宝华寺(明朝初年修建)下边,大坝寺(原名妙法寺,明朝初年修建,东华街、东华完小、村民委员会就绕在寺庙周围)东南约2千米处,在罗密城的东北部,距离约6千米,可以遥遥相望。只要在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对方可以立刻看见,半个时辰就能赶到。城墙和罗密城一样,皆用粘土拌少量砂石夯筑而成。徐霞客曾从城西约2.5千米处经过,他曾在游记里写道:“从雪山西麓南行,屡逾西突之坡,十五里,遥望罗古城倚东山坡间,有寺临之。此城乃土蛮所筑之遗址。其寺颇大,有路从此逾雪山,过上江。”因宝华寺在罗古城东近3千米的高坡上,很远就能看到,“临”指高靠低,所有“寺”当指宝华寺。从“遗址”一词看,此时的罗古城已废弃,但保存尚属完好。

罗古城建于东华,既有军事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一是因为当时当地土人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有小路可以往东翻越高黎贡山,到达怒江边,可撤可守;三是距罗密城较近,两城可以相互照应,共同御敌。

罗古城建在一个坡上,东高西低,平均坡度约15度,城址稍小于罗密城。它背东面西,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180米,占地面积约32000平方米。修建时间应稍晚于罗密城,体制和罗密城大体相同,只是规模要小一些,设有东门和西门。到明朝初年,尚有元朝统治下的地方军队驻扎。现在,城堡西面仅剩低矮的墙埂,南面的几截墙埂要稍高一些,东面和北面的城墙较高,还能看到紧挨外墙的烽火台(北面和东面各两个),尤其是北面的城墙保存较完整,墙外沿高约2.5米~3米,路从墙头过。城内中部原有一家农户居住,现已分为三户。西边门内北边有两家农户连家居住,现北边一家已人去房空。西门外稍靠北的城墙脚有三户农户居住。7户人家隶属于城东南的官家寨村民小组。城内其他空闲的地方早已全部开辟成梯田。


图文:界头镇宣传办

编辑:李燕滔

审稿:申美玲


猜你喜欢






云烽文化传播技术推广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