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剪吹”背后的浮夸与心酸 | 土逗挖掘机
导
语
你有被理发店推荐过办理VIP金享会员卡吗?你有找Andy“总监”打理过你的头发吗?你知道这些浮夸背后,隐藏了多少理发小哥、发廊小妹的辛酸吗?
作者 | 理识平
编辑 | 沙捞越
有一个地方,只有深吸一口气、做完深度心理建设才敢进去。没错,那就是理发店。你积累了半辈子的口才,可能都要用在拒绝理发师邀请你办会员卡上。
太多人忍不了,于是大家集思广益,纷纷开了脑洞。画风千奇百怪,给乃们感受一下:
理发师目瞪口呆.jpg型
一言不合就装逼型:
不装土豪就难受型:
遗世独立冷漠型:
套路固然是好,但你别以为有了这些,你就能躲过会员卡的噩梦。就算躲过会员卡的噩梦,你能摆脱理发行业的浮夸吗?据全国12315投诉举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共受理预付卡消费投诉1.48万件,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洗剪吹”里的猫腻,只有你想不到。
而你想不到的,不止这些:为什么年纪差不多,有些人是“总监”、“导师”,有些人却只能“数十年如一日”地洗头;为什么他们听见了你言辞之间的戏谑嘲讽,却仍不厌其烦地向你推介会员卡。理发店背后的故事,岂一个心酸了得。
会员卡背后的江湖
会员卡江湖流传着一套秘籍。一旦理发店拥有这套秘籍,便可以凭借一张张小小的会员卡疯狂撬动顾客们的钱包。
第一式:恶意敲诈,不择手段办理会员卡。在理发店看来,只要你进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首先,大多数理发店会通过低价、免费吸引你进店;开剪之后,理发师就要开启专业模式。“你的头发太软,不够饱满”,“你的头发有些干燥,我们有一款非常好的药水”。即便你是头发不超过10cm,他也会告诉你,你很有必要打理一下自己的头发,简单塑个型就会非常好看。大哥,我都快是光头了,你要给我塑形?
如果你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莫名其妙地被“高消费”;如果你有一点点动心,他们马上就会捕捉你的小心思——“可以办理会员卡呀”!至此,第一式取胜。
第二式:不办会员卡就被恐吓。如果你对“套路”不感冒,那理发店就要上点硬手段了。
理发店,剪得掉黑头发,聚得起黑势力!
第三式:设置会员卡充值门槛。这一招躲避在法律空白的灰暗处,各种理发店得心应手地屡用不鲜。
来源:济南日报
面对这种强制消费行为,有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国家并未出台有关店铺会员卡管理及充值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存在最低充值额度及卡内余额不退的规定,店方有义务向消费者明示。
第四式:携款逃跑,店面关张。这一招虽然low,却足以一招致命。只要办理了会员卡,就算店面搬迁或者倒闭,你都无可奈何。当你数着余额还剩几次的时候走向理发店,面对“物是人非”的店面,只能在风中凌乱。
概而言之,理发店之所以如此热衷于邀请顾客办理会员卡,就是要不择手段地捞钱。会员卡的折扣确实让人心动,但实际消费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优惠。办卡时,理发店故意将各种价格提高,然后跟你说打折,而且往往余额不会退还。
除了将办卡当成是强迫消费的潜规则,有些老板还会将拿到的现金流用于快速扩张:比如一个老板投资50万开一家店,等办完50万的卡之后,继续开第二家。以此类推,在短时间内资本扩大。更有甚者,卷了现金就跑路、转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然而,这里的收益从来都是流向老板,店员、理发师们又何尝不无奈。
今年11月份,一顾客做了“一个37元”的发型,结账时却要付1776元,因为不是一个发型37元,而是做头发用的夹子一个37元。据店主介绍,涉事店面仅以会员办理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为了逼迫顾客办理会员卡享受优惠,店员才编出了消费1776元的谎言。
事实上,理发师们怎么会听不出你语气的搪塞与推脱,他们怎么会看不见你表情里嫌弃与不耐烦。但没办法,他们没有稳定的薪资保障,他们要靠办会员卡活下去。
来源:苏州城事
Andy“总监”和Lucy“导师”的心酸
一入理发店深似海。
“您好,请问您是要理发吗?那您要哪位发型师为您服务呢?是Kevin老师、Jack老师,还是Lucy老师呢?”
“罗宾森、罗宾森,速到收银台,有客人找。”
有记者曾随便走访了20家理发店,发现其中只有4家店没有给店员取英文名字。16家店里,有10家店都有店员叫“Andy”(安迪),有7家店有名为“Jack”(杰克)的店员。其他比较常见的男生英文名还有Tony(托尼)、Mike(麦克)、Jim(吉姆)、Daniel(丹尼尔)、Kevin(凯文)、Peter(彼得)。常见的女生英文名则是Lucy(露西)、Selina(塞琳娜)、Aimee(艾米)、Hellen(海伦)。
要不上我上过小学,我真的以为这些理发师都是欧美留学归来。
除了起名浮夸,理发店里的级别更浮夸。
理发店里的级别数不胜计,就看你爱听哪一款,高级发型师、首席发型师、督导、技术总监应有尽有。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满大街都是老总、总监。我没想到啊,理发行业才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而与级别息息相关的就是价格。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来源:川东北读本
但在消费者看来,不同级别的理发师好像没差啊!
来源:厦门日报
但理发店不服。我们的理发师都是考核家培训一层一层选拔出来的呢。虽然对于理发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国家早已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但事实上,各家理发店不过都是自封高低,自娱自乐。
来源:三峡晚报
除了名字和级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除了一些中年妇女经营的家庭店之外,进去理发店,清一色都是细长高挑的男生。即便出现了女生,功能最多也只是收银或者洗头。
而理发店里的男性理发师,多数烫着各种奇怪的头型,穿着五彩斑斓的颜色,紧身衣、收腰小西装、小脚裤。
事实上,无论是憋足的英文名字、不明觉厉的级别称号,还是被概括为“洗剪吹”的造型,都折射着理发师位居“美”与“流行”底层的事实。
当下的理发一般已经与美容捆绑,剪发已经成为塑造美的一种方式。而理发师作为美的施与者,自然要将把自己打扮成自己以为美的样子。然而美的定义权永远不会落在理发师群体手中。
1998年的新华字典里第673页有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票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都”字已成往事。对于美来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中途辍学的理发师们永远只是跟不上潮流的追随者。
仅存不多的“发廊小妹”,除了要继续忍受大众对自己“情色意味”地戏谑,更要忍受无休止的重复性劳动,逐渐失去姓名,失去任何上升的可能。
图片来源:腾讯
19岁的小双是其中一个。她15岁就辍学到广东打工。2014年,她开始在广州一家理发店给客人洗头,到今年一共两年。在理发店,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工号“六六”。在美发行业中,为了方便记忆,员工之间的称呼都是编码化的。不论店员还是客人,都管小双叫“六六”。
每天都与洗发水长时间接触,双手的油脂保护层早被洗去。尽管每次洗完头她都会立马涂凡士林、护手霜,双手每天还是会水肿。她曾与老板发生口角,一气之下辞去工作。但无知识,无学历,两个月前,她又成为了一名“发廊小妹”。
要温情还是要裸奔?
图片来源:凤凰网
这不是父亲在惩罚儿子,这是理发店店主用棍棒在教训店员。
图片来源:凤凰网
这不是街头的行为艺术,这是长沙一理发店没有完成考核任务的店员们被惩罚“裸奔”。
图片来源:南通电视台新闻截图
这不是在拍戏,这是南通一美发店在体罚员工,几个年轻人不仅在地上爬行,一旁还有人在呵斥。
面对此情此景,一位网友评论称:“我不会同情这些店员。我只会觉得他们很悲哀。完全没有尊严。我在想他们活着是为什么。可恨的并不是负责人。而是自己。别人叫你们干什么就敢什么。明天负责人叫你们去偷去抢你们是不是照做。真是可恨、可悲、并不可怜。”
为什么店主喜欢让店员爬行来享受惩罚的快感?为什么店员接受被侮辱的无奈?背后难道不是盈利的逻辑?难道不是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无视?
我们只是想简简单单理个头发,理发师们不过也是想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但房价“不忍直视”,店面成本飙升,社会物质之风盛行,大家都在劫贫济富,于是小小的理发店也只能与整个社会合流,结果我们陷入了无休止地欺骗与被欺骗的深渊。
我们不期盼理发店都像顾福云、蒋正云夫妇一样义务理发33年,但至少像陈菊连这样10年间带出237名聋哑学徒的温情和服务心态可以多一些。
在强大的盈利逻辑还未被推翻之前,你少点诱骗我的“套路”,我们之间才会多点信任与真情。
土逗
挖掘机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土逗公社来帮忙!
挖一下提神醒脑,挖两下整个人都不好,挖三下世界大同无烦恼。
探索人类更好的活法
微博:土逗公社
contact@tootopia.me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