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陷阱:为什么减肥那么火,胖纸却越来越多?
肥胖恐惧与瘦身焦虑成为了一种现代的“流行病”,但以瘦为美的人越来越多,地球上的胖纸却并没有减少。绝望的胖纸们被资本主义养肥了膘,其精神、身体与经济又被无良商家不断宰割。瘦,为什么这么难?
作者 | 林深 酥麻麻
美编 | 黄山
越来越多的人正以前所未有的严苛态度对待自己的体型,肥胖恐惧与减肥焦虑成为现代人的流行病,为此,他们甘愿花费大量金钱,忍受节食的饥肠辘辘与运动的无聊辛苦,只为追求完美的苗条身材。
商家们纷纷做起了瘦身的广告,就连国家都操心起国民的肥胖问题来,比如英国即将在2018年开始对生产含糖饮料的企业征收的“肥胖税”(这一税收将用于支持学校开展更多的体育运动)。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
然而,减肥成功谈何容易。纵观全球,肥胖的人群依然没有随着多方联动的瘦身热而有所减少:
全球肥胖人口在过去40年内明显增加,已从1975年的1亿多增加到2014年的6亿多,而全球总人口同期增长不到1倍;若增长趋势继续,预计2025年全球肥胖的男性和女性将分别占到约18%和21%。
此外,肥胖也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问题。中国社会“未富先胖”,在2014年超越美国,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
——开端文化 《全球40年增加5亿肥胖人群,中国居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以瘦为美的人越来越多,地球上的胖纸却并没有减少?
“瘦”如何成为审美界的政治正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瘦到底是怎样成为美的。
在传统社会,瘦并不是美,胖才是!比如在喀麦隆,肥胖被看做是部落繁荣的保证,因而部落的酋长在上任的头两月里要增肥;在西方的中世纪,丰盛油腻的食物、让人大快朵颐的宴席、肥胖的男性与宽胯的女性构成贵族生活的意象,巴尔扎克在他的《步态理论》中就提到“优雅离不开圆润的体型”;中国的唐朝以胖为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富态就被视为当时审美的标杆。总之,在农业文明时代,胖因为象征着生育力、富裕、活力、营养充足而受到推崇,而瘦则相反——它让人联想到饥荒、瘟疫、贫穷和沉郁,因而和“丑”联系起来。
华清池杨贵妃雕像。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对“瘦”的审美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而发生了扭转。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体态轻盈、身形纤长、胸小胯窄的人物形象受到青睐,如德国宗教改革派画家克拉纳赫打造的缪斯和维纳斯(如下图),在此后的16、17世纪,臃肿的身材逐渐失去了魅力;到了18世纪,肥胖开始与粗俗、平庸、群氓联系在一起,“胖姑娘”变成一种带贬义的称呼。瘦逐渐成为了新的身体范式。
德国宗教改革派画家克拉纳赫打造的维纳斯。图片来源:见水印
到了19世纪,对“重”的反抗加剧。当时,节食、温泉疗法等减肥方案花样百出,减肚子、缩肚子的广告大量传播。
以上为19世纪时出现在纽约的一则减肥衣的广告,题为“不要太胖!”。广告称,每天仅需要穿戴这款含有橡胶材质的衣物几个小时,就可以减少身体任何一个地方的囤肉。图片来源:Collectors weekly
20世纪初,随着女性进入职场,灵活干练的宽腰、束胸、带男性化的瘦直装扮成为许多女性的追求。同时,对瘦的追求也变得更为“极致”——《美丽》杂志在1929年对审稿1.6米的女性建议的理想体重是60公斤,10年以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1.5公斤。
1924年,西方女性中流行中性化而非凹凸有致的穿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0世纪60年代,受反文化浪潮的影响,有着消瘦挺拔的大腿、如纯情少女般的体态成为最in的身材。当时的名模——身高1.69米,体重41公斤的崔姬(Twiggy)是这股“瘦模”潮流的开创者。从此“瘦”彻底成为审美界的政治正确。
Twiggy是60年代红极一时的名模……她以短发、大眼、瘦扁、充满小女孩天真无邪风格成名,而且她只有五呎五吋高。也就是从她开始,模特儿被认为身材要纤瘦;因此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名模”。
——维基百科
Twiggy。图片来源:Daily Mail
二十一世纪后半叶至今,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瘦”模板。20世纪80年代,健美操的兴起让高挑、健美、苗条但不失曲线美的身型成为模范;20世纪90年代,中性、颓废、“皮包骨头”、摇滚范儿的身材打扮流行起来。今天,瘦身的要求,尤其是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挑剔——女人不仅要瘦,还要健康,还要求胸大、腰细、臀不小。
这股趋势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女性的社会化使适于生育的丰乳肥臀式身材变得过时;其次,现代医学对肥胖的害处愈加警觉令苗条成为了健康的代言人;另外,有关瘦身的商业广告广泛出现,一边加固人们对苗条身材的渴望,一边制造出“瘦”可以通过消费实现的印象;时尚、电影、大众传媒也起了重要作用,如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指出:“明星和模特以纤长、流动的线条示人,成为令人憧憬的存在。选美小姐们也揭示出这个社会的纤细化倾向。就更广泛的层面来说,杂志中铺天盖地的重量与尺寸意味着一种新的执着,执着于三位数字,一种被测量的美,一种越来越难以达到的身材理想,它呼吁人们做出改变……”
为何瘦身这么难?
当“瘦”变成人们对理想身材的普遍想象,肥胖也就成为了焦虑本尊,而瘦身则转化为全民的狂热行动。为了瘦身塑形,不少人心甘情愿地“自讨苦吃”。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对节食的狂热上:
80%的美国人和50%的法国人曾至少进行过一次节食;近30%的女性已经节食过5次,9%的女性节食超过10次。年轻人也参与了进来:48%的18-24岁的青少年曾尝试过节食,63%的美国学生进行节食……
——吉勒·利波维茨基 《轻文明》
另一方面,体现在健身的热潮上:
2008年,有1400万-1500万法国人,也就是法国成年人口的1/3,都热衷于在家里或者去健身房做健身、锻炼肌肉、减轻体重。
——吉勒·利波维茨基 《轻文明》
在中国,这样的趋势也愈演愈烈——对马甲线和人鱼线的盲目崇拜早已经超越了追求健康。
从百度词汇热度对比来看,健身相关关键词,特别是以马甲线为例代表了近年追逐颜值和身形健美的热潮从 2015 年起热度明显增加,消费者对健身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微博、朋友圈等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晒出健身照片和锻炼成果,一时间加入健身的风潮来到城市消费者之中。
——乐晴智库《国内健身房行业深度:马甲线和腹肌健身热,行业强势爆发》
然而,尽管经历了千辛万苦,减重路上诱惑和阻力或许比想象中更多。
如果瘦不下去,可能是因为你穷。陆续有研究发现,越是贫穷的人群,肥胖问题更加严重。例如,用同样的钱,在美国的超市里,能够买到超过1000卡路里的曲奇饼干或者薯片,但是只能买到250卡路里的胡萝卜;能够买到900卡路里的苏打水,但只能买到170卡路里的橙汁。对于一个贫穷而需要饱腹的人来说,当然会去用最少的钱购买最多的热量来维持身体运转。而在这个食品工业发达的世界里,最便宜的卡路里,总是来源于垃圾食品。
除了高热量食品的大肆营销,导致肥胖的还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加剧均使缺少体力活动”。
当每一个人都难逃以上这些情况,“瘦”就成为了减肥人士永远在骚动的“得不到”。而这样的焦虑,又再度被资本利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吃减肥药的
抱着暴发户心态,期望一劳永逸就能减肥,必定会被无良商家劫持,最后只能乖乖缴上智商税。看穿了商家的套路之后,你会发现,减肥药基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连生产批准号都没有的、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售卖的药品,其成分往往含有国家违禁药物,而且含量超标,这种药吃坏了也只能当冤大头。
另一类减肥药则是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盖戳的“保健食品”。
绿瘦牌奥赛青胶囊、绿瘦玉禾胶囊在药监局的记录 2017年9月20日截图
这些减肥药正规吗?非常正规。这类型产品的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保健功能:减肥”,在其自家的绿瘦商城、某东、某宝上销量斐然;拥有国家认证的“国食健字号”,看起来连广告都有国家监管来保障。然而,这类型产品也会有自己不想提及的过去。
在刚刚出炉的一份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检验报告中,两款“绿瘦”最畅销的减肥产品均被检出化学成分酚酞。专家称,长期或过量服用酚酞,可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甚至致癌。这是“绿瘦”保健食品一年前被国家有关机构检出禁药“西布曲明”后,再次被检出非法添加物。
——羊城晚报
有害成分一次又一次被曝光以后,绿瘦商品的成分说明上了只剩下决明子、薏苡仁、荷叶等中药成分(都有利尿功能,排出身体多余水分,但并不能降低脂肪含量)。
此外,不得不提及与减肥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代餐粉。《消费者报道》的记者曾经将市面上几种热销的代餐粉送到第三方检测中心进行检验,发现代餐粉能量搭配不合理,产品中含有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均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长期食用将导致营养不足等健康风险。事实上,当你购买了这些代餐以后,销售人员才会暗示你,代餐粉需要和豆浆、蔬菜、水果配合食用。也就是说,代餐粉不过是一种昂贵的心理安慰而已。
不论减肥药和代餐粉有多水,它们的排水效果却都立竿见影。在极短时间内,它们能让身体多余的水分排出、抑制食欲或者是持续降低热量摄入,来达到“让体重减轻”的目的。这些减肥食品要不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要不就是使用在药房以十分之一价钱能买到的原料让人排水,对想要健康减肥的人价值不大,无良资本却得以稍加包装便借此敛财。
跑步教、健身教、装备教:科学理性主义的陷阱
减肥人士意识到,吃药不是治本之策,科学减肥的要义,就是要通过增加体内肌肉的含量,提高基本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减肥药的问题频频曝光,商家也意识到从减肥药上捞钱已是穷途末路。
然而,减肥人士在减肥药那里省下来的钱,终归还是要在健身的过程中掏出来。以科学为名,健身房的教练不懈地推荐你买蛋白粉或者蛋白棒,却不提过度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危害肾功能;运动未起,设备先行,商家开始卖哑铃、跑鞋、手环:跑鞋必须要有优化设计的气垫,虽然可能学好跑步姿势、做好热身运动更能够保护我们的膝盖关节;即使不到健身房,日常也得佩戴好能够记录身体数据的设备,步数、睡眠质量、喝了多少水……都要记下来,仿佛记录下来以后,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就能够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那只是一种虚幻的控制感:
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健身追踪设备能够促进人的健康。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在Lanc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中,像Fitbit、AppleWatch这些无论价钱还是功能都狂甩酷炫拽的可携带设备,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在购买之后六个月停止佩戴,大约有50%的人会在一年后把这些设备丢掉。这些以促进健康为噱头的产品,在我们减肥的人生中不过昙花一现,反而泄露了不少我们个人行为数据……
而且,商家的营销总能走到人们消费能力的前面,比如,在深圳关外的城乡结合部以及郑州富士康附近的工人生活区,早已布满了收费不菲、需要花费工人收入中大比例金额的健身房。
总之,资本好不容易让你屯起来的肉,不会这么容易让你减掉;而你该花的钱,却难以避免地“被”花掉。
在这个崇尚轻、瘦的时代,人们却承担着精神与经济上的难以承受之重。在审美上,“瘦”经由大众传媒以及网络媒体的塑造,发展出一种审美暴政,胖人则成为了不可容忍的物种。然而,减肥人士一边精打细算少吃多动,一边却可能因为“穷”而无法摆脱廉价高热量的工业食品、长时间的囤肉式工作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商家来说,每一个绝望的胖纸都是有利可图的可口肥肉,由于商业的插足,被推崇为健康行动主义的瘦身过程几乎完全被消费主义侵蚀。只要胖纸们一天不瘦下来,生意人们就可以变着法子地贩卖概念、引诱消费,最后大捞一笔。适当苗条的身形固然更健康,但我们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属于我们自己。
警惕任何消费主义洗脑,与任何试图侵占你生活的人(比如上司老板)讨价还价,然后在审美、饮食、运动上尽可能地“返璞归真”,健康的身体才可以成为可能。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喜欢这篇?
点击“阅读原文”赞赏一下土逗的辛勤劳动~
漫画:发条
●
阅读原文,赞赏“土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