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园慧的洪荒,我们用了几十年去接受

2016-08-11 新京报

点击新京报关注猛料最多的公号!


傅园慧的表情包和采访视频,已经刷屏了几天。


这是有关本届奥运的热点事件里,最让人愉快而欢乐的一件。相比于本届奥运开幕前对里约各种混乱的吐槽,相比于霍顿对孙扬的攻击和国人对霍顿的愤怒,相比于每一次金牌的“痛失”。


而当把目光放得更为久远,回想几十年来,金牌在中国与国家强大、集体归属、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想起每一位运动员在这样的话语系统下所背负的沉重使命,我们就更加清楚,为什么傅园慧能给精神紧绷的中国观众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和放松。


我们爱上了这个欢脱可爱的姑娘,是因为我们终于变得成熟,学会了宽容。我们已能尊重每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在国家话语之外关照个体的生命价值。孙杨哭了,网友力挺。易思玲得了季军,我们照样为她鼓掌。傅园慧刚刚晋级决赛,大家就被她活泼的个性逗笑了。大家不再正襟危坐地看奥运,不再把输赢得失看得比天重要。我们自己也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在网络上贡献着惹人发笑的段子,花痴着孙杨的肌肉和宁泽涛的颜,把傅园慧做成表情包,然后大口吃着西瓜,享受夏天难得的清凉。


前天,傅园慧得了一枚铜牌。这次,媒体没用“憾失金牌”或“仅摘铜牌”来报道。对于那些坐在电视机前等她出现的中国观众而言,奖牌固然重要,但我们似乎都不像从前那么在乎了。


8月8日和9日两天,所有人都被傅园慧在半决赛赛后的采访刷了屏。“我没有保留,我用了洪荒之力啦!这是我历史最好成绩了。”“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感觉自己快死了……最近三个月恢复太辛苦,我的奥运训练生不如死。”“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


在里约奥运会高手如云、运动员咬紧牙关、冲刺冠军的大氛围中,傅园慧无疑让精神紧绷的中国观众松了一口气。作为全世界体育盛事的奥运会,从此多了一道可爱的风景线:有一个姑娘,在面对采访的时候,没有千篇一律地讲述国家和民族,却在这里留下了一串属于自己的欣喜的尖叫声。


 


金牌 = 祖国的尊严



在主流话语体系中,金牌向来并不简简单单意味着在成绩上独占鳌头,更是和国家强大、集体归属、民族精神联系紧密。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中国人的金牌情结就此埋下了一颗硕大的种子。就像每天早上,街边的店铺开了张,预示着一整天的财源滚滚,在奥运会夺得首金被赋予了某种特别的内涵,在历届奥运会上被媒体大书特书。

 
1984年许海峰摘得的奥运首金令举国上下群情激奋

《中国体育报》1984年8月1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许海峰的首金之战。引题:突破零蛋开新篇,运动健儿扬国威;正标题:中国人获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副标题:赛场内外反响强烈,举国上下群情激奋。内容大意是,海内外华人奔走相告,一名70多岁的美籍华人汪敏新激动地说:“我们中国也有金牌了,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借奥运会之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通过夺金证明国人的身体素质,将赛场视作民族之尊的战场,在尚未走出历史重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确成为很多国人翘首以盼的时刻,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报》1992年7月25日题:“我们的体育得益于改革开放,又为改革开放服务。”8月8日:“金牌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金的而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比金子更为珍贵的东西,那便是祖国的尊严、荣辱。”将祖国的尊严和荣辱置于比赛之上,将比赛和国家政策相连,是20世纪初中国体育代表团必须承担的道德重任。
许海峰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英雄人物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中跻身前三。《中国体育报》2000年10月1日题:“中国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胜利,主要是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国民体魄和健康水平有了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和国民健康水平是那一年奥运会的关键词。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成了全民共同庆祝的盛会。那一年,我们都曾因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的一句“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而激动不已。 直到今天,在媒体对于奥运会的报道中,仍然充斥着如下刺激人感官神经的词汇:赢了、荣耀、扬威、神勇、添彩、振兴;输了、扼腕、滑铁卢、痛失…… 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下,每一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的使命。他们努力克服来自赛场之外的评论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力图给自己过去四年付出的辛苦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在风云变幻的赛场内外,又多了十几亿国人热切期望的眼神。比赛早已不是比赛本身,哪怕他们再试图置身事外,也免不了会在面对媒体提问的时刻崩溃痛哭。
几天前,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亚军,赛后失落而哭

引用近期流传甚广的一篇《孙杨为什么会哭,我们都该懂的》(作者:王旭,来源:腾讯大家)中的一句话:“20年过去了,中国体育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揽金狂潮,但遇到困难了却依然如此脆弱和不自信。”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依靠奥运会来宣扬国力强盛、提升民族自豪感、佐证国民身体素质上的优势,而是尊重每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关照个体的生命价值,为他们在比赛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欢欣鼓舞,体育才不会让人在重压之下绝望和痛苦,而会生发出更加璀璨的人性的意义。


当我成功了,我该感谢谁?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周洋为中国首次夺得了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赛后在接受采访时,她先是感谢了自己的父母,并没有感谢国家。当时正在开政协会议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说,感谢父母可以,但应该先感谢国家,把国家放在父母前面。


于是,迫于舆论压力的周洋在做客某门户网站聊天时,又感谢了一次:“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去征战奥运会,也要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我爸妈。”


在2010年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的周洋

这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被称为“感谢门”。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和万民瞩目的奥运会,自然少不了国家话语的影响。但“感谢门”事件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权力话语这一议题迅速升温。
 没有感谢国家,而是为了让父母过得好一点,纵然真实感人,也免不了一场风波。从我们接受的教育来看,一个人的成功要素有很多,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没有集体的支撑、客观条件的支持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被反复告知:个人的存活价值,是寻找和实现一个理想化、崇高化的伟大意义。个体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个人的英雄主义是不值得提倡的。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的推动之下,运动员在比赛失误后的自责情绪被无限放大,一个人的失误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包含自我道德谴责的意味。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苏达金在男子77公斤级挺举比赛中,三次试举全部失手,无缘金牌。赛后,他扇了自己几个耳光,认为主场丢金对不起国家。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广西妹子韦永丽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一金一银,依然失声痛哭,认为那枚银牌对不起教练。以12秒88创造纪录的飞人刘翔,更是被贴上了“中国速度”的标签,隐喻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而连续两届经历奥运会伤退之后,他更是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一时间被网民质疑、指责,甚至是谩骂,认为他“丢了国家的脸”。
曾经的飞人刘翔,在2008、2012年奥运赛场两次因伤弃赛

于是运动员们学乖了。他们必须对得起万众期待,也必须说出那些代表他们身份的话,因为是国家体制之下培养、代表国家参赛的运动员,他们必须记住感谢国家,其次才是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哪怕在他们心中,父母含辛茹苦的样子才是近在眼前。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告诉这些被宏大话语绑架了的运动员们:你们失败了,并没有对不起谁,用不着苦恼和痛哭。你们成功了,也不用非要感谢谁,如果感谢,一定要发自真心。夺冠我们一起庆祝,失败了下次再战。


最终,我们面对的依然是自己


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前两周,媒体向中国观众曝光了巴西混乱的治安、脏乱的卫生状况和让人忧心的奥运场馆建设速度。于是一场全民吐槽大会席卷社交网络。 水上运动项目的河流上漂浮的尸体、海滩边的断臂,层出不穷的被抢事件,以及奥运村缺少的马桶盖,都成为吐槽的对象。似乎所有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待这出“百年难遇”的好戏。回想起八年前那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调侃巴西之余,我们的自豪感更是前所未有。 这次奥运会上,中国队的开场并不如预期那样完美。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祖国摘金的观众们有些心急。赛场上更是风波不断,让中国的观众们操碎了心。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攻击孙杨,在网络上发酵成了国家之间的较量,声讨和辱骂之势持续数日仍有增无减。中国网友在推特上声讨霍顿、支持孙杨,害得一名与霍顿同名的英国小伙无辜躺枪。
霍顿的Twitter和Instagram已被中国网友攻陷

每一名运动员都应该受到尊重。霍顿这次错了。但失去理智的网友们一味反攻,用新的人身攻击来回应攻击,也并不是明智之举。一场体育的盛会如果如此轻易就上升到国家颜面和民族尊严,那么我们的心态仍然和20年前一样不堪一击。允许自己指责他人,却不能忍受他人指责自己,这颗脆弱的玻璃心何时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呢? 好在,我们用了20年时间,已经学会了宽容。孙杨哭了,网友力挺。易思玲得了季军,我们照样为她鼓掌。傅园慧刚刚晋级决赛,大家就被她活泼的个性逗笑了。大家不再正襟危坐地看奥运,不再把输赢得失看得比天重要。我们自己也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在网络上贡献着惹人发笑的段子,花痴着孙杨的肌肉和宁泽涛的颜,把傅园慧做成表情包,然后大口吃着西瓜,享受夏天难得的清凉。
傅园慧成为最新最火的表情包制作素材

所以,当傅园慧这样的姑娘横空出世,在镜头面前肆无忌惮地表达自我超越之后的兴奋,诉说自己受过的苦,既不拐弯抹角,也不含蓄内敛时,我们都笑了。从此,爱上了她蹦蹦跳跳、咧着嘴笑的样子——因为体育就应该是这样——每个人都因为突破自己(而不是打败了别人)而享受其中,不需要被迫背负不属于他的东西。 2016年1月7日,傅园慧20岁生日时,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小园园的二十岁》。她说:“一辈子才短短数十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挫折、伤心、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在我明明心情大好想要爆笑几声分享我的快乐的时候,却要抿紧嘴唇,笑不露齿。矫揉造作地踩着小碎步。那我表示,人生没有意义了。” “洪荒之力”说,她不是逗比,她是个哲学家,只是比较快乐而已。 

比赛结束了。傅园慧没有感谢国家。她感谢了那个当初拼尽全力的自己。


颁奖仪式后的傅园慧仍然在“贡献表情包”


文/张畅,编辑:小盐。


好文荐读:

这些主打情怀包装精美的外卖保证你不敢再订

三无“外卖村”用手拌粥,办假证挤进百度美团

“洪荒少女”傅园慧涨粉百万,但段子手也有悲伤



本文首发自新京报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