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别再心疼“京津人”了,他们只不过选择了相对幸福

2017-05-24 新京报

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了双城的人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相对幸福,至少他自我的感觉是相对幸福的。


全文1333字,阅读约需2.5分钟

▲北京南站地铁站


把白天献给北京,把夜晚留给天津。两百里,是早上与夜晚的距离,是工作与生活的距离。


最近,有媒体又报道了“京津人”的故事。他们工作在北京,房子买在天津,每天五六点起床,搭上从天津到北京的城际高铁,再换乘地铁去上班,下班后再把行程复制一遍。山寨一句时髦的话说:一天花费四小时,才能达成北京与天津的和解。


这样的“双城生活”,近年来越来越普遍。比如昆山、苏州之于上海,惠州、东莞之于深圳,甚至开封之于郑州。“京津人”的报道下,过万的评论里,不少网友感慨,“悲哀”、“不容易”、“地狱一般”。


差一点,我又要被感动了。直到当我撕开手里的面包时,突然觉得,这些人好幸福。


报道里写道,京津人“梳洗、化妆、熬粥、跟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后分秒不差地奔向100公里外的北京上班。”至少,她还能熬粥、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早餐。而这些,之于很多无房者,都是奢求。


差一点,我就干了一碗鸡汤。你还能安心睡在天津,我虽然睡在北京,但是同床异梦。


▲ 上班时间的北京地铁


富裕的生活都一样,困窘的生活则有不同的困窘:呈现方式和程度不同罢了。


能在工作的地方有自己的房子当然好;没有自己的房子,能在通州、燕郊、廊坊、天津有,也相对不坏,至少比还在租房的好吧。至少,夜晚回去,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家。


当然,审视自己也是矫情的,我们只不过是在比惨而已。


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了双城的人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相对幸福,至少他自我的感觉是相对幸福的。除了唐僧,没有人向着苦难奔腾不息。而即使是唐僧,也是因为相比留在大唐长安,他仍觉得前往西天取经更幸福。


换句话说,对报道中的主人公而言,把家安在北京,生活的痛苦指数要比在天津高。“离北京近,通勤压力轻一点,但房贷压力重;像我们通勤压力比别人重三四倍,可是房贷压力可能在数量级上差了一个零。所以生活好坏,无非是自己的感受罢了。”


还有网友评论说,在天津找个工作不就得了,干嘛非要往北京跑。是呀,如果能在天津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和自己的能力兴趣搭,还得和自己的经济能力搭),他干嘛往北京跑啊。问题是,正如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工作也不是你想找就能找一样。


之所以不留在天津工作,无非是即使每天花费四小时,于这些“京津人”而言,性价比还是要高而已。他们有通勤的烦恼,我们有合租的烦恼;一个远而安定的家,总比一个近但经常苦恼搬迁的家好。


▲ 固安南站-地铁天宫院站(跨省)的公交车


还是那句歌词唱得对:快乐是选择。


生活也是一种选择。就像原始人打猎三四个小时就可以一天衣食无忧,但现在很多人还是每天工作八小时甚至更多。


选择做京津人,不过是一种比较权衡后的抉择罢了。它或许无奈,但外人不必怜悯,局中人也不必哀伤,它已经是所能办到的最好结局。


笔者的出租屋楼下,正好是京津城际高铁经过的地方。每天,有数不清的白色列车由东向西、由西向东,盘桓着流年。其实看多了,分不清哪里是终点,哪里是起点。


那一条条巨龙里,载着的从来不是梦想,而是生活。


什么时候火车的另一头,不再有那么强的向心力,不再有必须依赖的资源,不再有你渴求的物质与精神追求,艰辛才会迎刃而解吧。


冷不丁,我在一众评论中看到一句话:羡慕早上9点才上班的人。


只是,当你悲悯生活让人每天折腾四小时,却并没有在意,有的人连折腾的时间都是奢侈。


文/与归 编辑 新吾  实习生 魏显勇    校对 陆爱英 


推荐阅读:

曼彻斯特恐怖一天 | 他们奔跑着试图逃出灾难的圆心

穿短裙露假肢女孩,不想当“励志偶像”

频频出错的国产医疗剧,竟是这样拍的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沸腾”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