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带母上清华”残疾考生魏祥:只需一间宿舍,其他问题我能解决

2017-06-29 新京报记者 新京报

“我感觉以前的生活也很幸福,不至于多艰难,多苦。”


全文3604字,阅读约需5分钟

▲魏祥


近日,一则甘肃残疾高分考生魏祥“带母上清华”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身患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的魏祥,在得知有望被清华录取后,希望学校帮助母子俩解决住宿问题。清华随即回复表示,将为魏祥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看昨日推送回顾:人生实苦,所以请你足够优秀 | 致收到清华回信的甘肃考生魏祥


昨日,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解决其生活困难的同时,会尽量满足其填报清华的专业志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91s4pmn&width=500&height=375&auto=0甘肃残疾考生魏祥:感谢大家的关心 其余问题我们自己解决。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

第一志愿报考清华数理类专业


“魏祥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就与招生组联系,确认能否上清华大学。”清华甘肃招生组薛老师向记者介绍,甘肃除了统招之外,针对贫困学生,还有国家专项计划,其中,清华理科投放20多个名额,魏祥在统招线以下具有贫困专项资格的学生中,排在10名左右,基本可以确认被清华大学录取。


当与招生组老师联系,确认自己有希望上清华后,魏祥也对专业有了自己的想法。薛老师透露,魏祥希望报考清华的数理实验班,这个实验班在甘肃国家贫困专项中投放了2-3个计划,应该差不多,会尽量满足。


魏祥昨日也向媒体介绍,自己第一志愿报考了清华的数理类专业。


昨天下午,薛老师还来到魏祥家中探访。一间不大的屋子,已经被媒体挤满。“魏祥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薛老师回忆,他坐在轮椅上被同学推着,我们在路上走时,他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比他高考低几分的同学是否也能上清华。“很阳光,和同学相处很融洽。”


不过,薛老师表示,区别对待只是生活方面,其他方面仍希望把他作为正常学生,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让他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



━━━━━

清华甘肃校友会捐款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昨日发布消息,清华大学甘肃校友会向魏祥同学资助一万元,并晒出了现场照片,魏祥坐在一旁,他母亲接受了捐款。


据在现场的薛老师透露,魏祥及家人并不愿意接受太多捐助,很朴实厚道。“当时我说,这是自己人捐的,就收下吧。”


“捐款特别多对他未必是好事。”薛老师表示,清华大学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上学的路费、确定录取到入学之前的生活费,入学报到时还会有绿色通道以及后续的助学金等。


据清华大学学生部一位老师介绍,学校会对贫困学生提供相应的助学金,这些不仅针对魏祥一名同学,其他学生如果有需求也可以申请。对于魏祥的宿舍,该老师表示,会根据他的需要进行安排。


据悉,清华已为甘肃定西残疾考生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母子住宿费全免。同时,还会在交通费等多方面给予资助。



━━━━━

对话魏祥

只需要一间宿舍,其他问题我能解决


▲昨日,甘肃定西一中高三毕业生魏祥在家中接受媒体采访。 视频截图


“这封回信处处都很打动我”


新京报:之前你的请求信发出后,很多人关注到,清华也回信了。你是什么时候收到回信的?


魏祥:是昨天(6月27日)我妈在微信收到消息后,给我看的。


新京报:目前宿舍的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


魏祥:清华大学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间两室一厅的宿舍,具体在哪儿我还不清楚。


新京报:你的信中质朴的语言感动了很多网友,当时是怎么想起来写这么一封信的?


魏祥:成绩出来之后,老师说我的成绩有可能上清华,就领着我去兰州见了清华的招生老师,招生老师当时也说有可能录取。


因为我毕竟行动不方便,读书时需要我妈陪同,如果在校外租房子,清华校园很大,我上学更加不方便。所以我就希望学校能帮我解决住宿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后,清华招生老师说我需要写一份说明材料递交给清华大学,所以我就回定西写了这份材料,第二天我妈交给了招生老师。


新京报:有想过这封信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吗?


魏祥:其实这不是一封信,只是一份书面材料,但不知道为什么流传到网上了。


新京报:看到网上都在转载你的文字,是什么样的心情?


魏祥:比较慌张。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注我,不习惯,也不喜欢。


新京报:写这份材料时,有没有担心过被拒绝?


魏祥:有过担心,毕竟我的情况比较特殊。


新京报:看到清华的回信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魏祥:很激动,这封回信处处都很打动我,处处都体现着对我的关心。我当时只是设想过,有可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说可以帮我,但没想到这么隆重地写一封回信。


我妈需要一直陪伴我、接送我”


新京报:你今年考了648分,我注意到今年甘肃一本录取线是理科460分、文科505分,你的成绩算是很高的分数。之前有没有想过会考这个分数?


魏祥:我是理科生,今年高考分数在甘肃省排到86名。从来没想过我能考这么高的分,本来预计可能刚过600分,但今年英语和数学发挥比较好,平时英语是我的弱项,这次考了125分,数学是145分。


新京报:相比于其他考生,你觉得自己准备高考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魏祥:其实困难主要在我妈那里,她需要一直陪伴我、接送我,吃饭也是她送到教室,很辛苦。在学校有时不方便的事情,同学老师也都会帮我。


新京报:你现在身体状况如何?


魏祥:挺不错的,现在没有生病,也没有相关治疗。


新京报:你在信中也提到母亲照顾你的不易,包括送你到北京住院治疗期间情绪濒临崩溃。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中,你觉得母亲最难的是什么?


魏祥:最难的就是我妈一个人抚养我。毕竟她一个人,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我,很多困难。


新京报: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


魏祥:最近发生的是高三有一次星期六,中午开始我妈就有点感冒不舒服,但是我妈坚持把我送到学校上学,后来她病情加重发烧了。


新京报: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魏祥:喜欢福尔摩斯一系列著作,书看过好多遍,算资深福尔摩斯迷。福尔摩斯电影也看过一部分,没有书精彩。喜欢下象棋,我的水平只能说会下,和朋友切磋大多是输。


新京报:你写的信看起来感觉很好,喜欢写作吗?


魏祥:我的文笔不是很好,网上传的那封信不是我的原件,内容是有人帮我润笔了一下,我只是很平淡地叙述了一下。


“感觉以前的生活也很幸福”


新京报:对于清华的印象是什么?


魏祥:从来没想过被清华录取,成绩也不敢想。第一志愿报的清华,但从来没有设想过考上清华,只是小时候有过这样的梦想。


新京报:对于未来大学生活有什么向往?


魏祥:很向往。2008年去过清华,但没有转。看到回信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感觉有点惭愧,感觉自己还不够好。


新京报:有网友表示跟你相比感到惭愧。


魏祥: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就行了。


新京报:有很多人把你当作榜样,并希望资助你完成清华梦。


魏祥:我们需要的就是一间宿舍,其余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学费我自己也能解决。


新京报:你现在有“峰回路转”的感觉吗?


魏祥:我感觉以前的生活也很幸福,不至于多艰难,多苦。


新京报:对身体残障的同学,有什么想说的话?


魏祥:我们老师常跟我们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想解决困难,总会找到办法的,所以不要灰心,努力向前就行。


新京报:你对母亲的付出有什么感受?


魏祥:虽然妈妈说,这是每个母亲都能做的,但是我觉得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从我小学开始就上学接送,很感激。


新京报:很多人为你妈妈点赞,你觉得她是个怎么样的母亲?


魏祥:伟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1932nf1u&width=500&height=375&auto=0残疾考生求带母上学 3D科普什么是先天性脊柱裂。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

观点:“残疾生带母上清华”别止于特事特办


给残疾生以“带母上学”式待遇,不应靠公开信和特事特办,而应是常态化照护体系的一部分;不能只是清华才有的气度,更应是所有高校基于道义自觉的制度化关怀。


“双腿运动功能丧失”,“父亲早逝”……日前,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一份请求,望能提供一间宿舍,让自己和母亲一同前往。27日,清华大学回应:已准备好宿舍,住宿费全免,“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魏祥与清华的这番隔空互动,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一位重度残疾的考生,不仅敲开了清华的大门,更备受照顾和关爱,这是佳话,在此佳话中,清华的表现展现了一流大学的风范。


但从新闻中也可看到,“残疾生带母上学”有点特事特办的意味:魏祥不是通过清华的专门机构,按照相关的程序去申请“带母上学”的待遇,而是通过发公开信的方式引起舆论关注,进而引起了校方的重视,甚至惊动了校长,最终他的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


魏祥的遭遇是他个人之幸,但从中我们也读出了很多残疾考生的遭遇——如果不是魏祥写出这份情深意切的文章,如果没有他那一番催人泪下的坎坷际遇,如果不是遇到清华这样的大学,“带母上学”会如此容易吗?


恐怕不好说。


此前,就有些高校将残疾考生拒之门外的个案。这里面考生的身体情况大都比魏祥好得多,但有的大学却故意对教育部的规定——“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加以曲解,以“不能满足生活条件”为由拒绝录取。


近两年这类情况大有好转,在国内,残疾人考大学、进大学的阻碍基本消除了。但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学习上,很多大学并无常态化的帮扶和关照机制。诸如为“带母上学”提供保障条件的关怀举措,也难言普遍。本质上,我国很多大学还缺一套支持体系——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进行周到照护的体系。


在有些发达国家的大学,残疾学生占到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些国家的大学为何能接纳这么多残疾学生?关键就在于大学有一套针对残疾学生的支持系统。这些大学都设有残疾服务办公室专事残疾学生的服务,每个残疾学生都可通过学校里的残疾服务协调员向学校申请所需的服务。


残疾大学生所能获得的服务有:安排优先注册;在确保学术水准的情况下,减轻课程负担;用一门课程替换另一门课;提供志愿者帮助记录课堂笔记,录音设备,手语翻译等。媒体曾报道,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有121个专业,手语翻译有122位,一个专业哪怕只有一名聋人,学校也会配备手语翻译。


在中国,即便是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也没有如此完善的支持体系;至于普通大学,许多可能连残疾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都不能提供——有的大学建筑都没有残疾人轮椅行走的专设通道;有的大学由于教学楼没有电梯,残疾学生每天上课都得麻烦别人背着上下楼。


所以,魏祥之外,我们更要关注更多残疾考生的命运。帮扶一个具体残疾考生重要,但作为高校、政府和社会,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去完善机制,提升大学对于残疾学生的接纳和服务能力,让残疾学生在大学校园能“如履平地”。让残疾考生“带母上学”不再需要靠公开信请求和特事特办,让所有残疾考生不必凭着魏祥式的学霸神迹,也能在普通高校都能得到悉心照料照护,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文厚度。


新京报记者 李婷婷 李明


推荐阅读:

从街头混混到副部级官员,“五假干部”卢恩光沉浮录

保姆 · 赌徒 · 毁灭者

遗体无人认领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