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平宏观】如果希拉里or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政策分歧及影响 ——供给侧改革之八十二

任泽平、卢亮亮 泽平宏观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   联系人:卢亮亮

导读:美国总统竞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经过三轮辩论,全国选民投票在11月举行。由于希拉里和特普朗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移民、中国等方面存在广泛的政策思路分歧,两位候选人个性和观点鲜明,因此谁入主白宫将对未来经济和市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摘要: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成长背景:痴迷政治的女强人vs. 想当总统的“嘴炮”大亨。希拉里从“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再到总统候选人,热衷政治并经验丰富,如果当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特朗普出身地产世家,是成功的商人富豪和娱乐明星,在共和党候选人提名战中以黑马胜出。

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的经济政策纲领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经济理念差别以及背后利益集团的利益。民主党是凯恩斯学派的信徒,信奉大政府主义,主张扩大政府权限,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共和党更像是芝加哥学派的拥趸,主张“小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理论。因此,两党的总统候选人的执政思路会因此而有所不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希拉里代表劳工和工会,特普朗代表雇主和企业主,华尔街支持希拉里。

财政政策分歧:希拉里主张加税,特普朗主张缩减开支。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倾向于减赤和刺激经济,只不过在减赤的手段上有所差异,希拉里希望通过对富人增税增加财政来源,特朗普则倡导减少政府开支,如废除奥巴马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的新员工招聘。特朗普财政政策的另一核心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两位候选人都提到加大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对公共服务支出侧重点两方有所不同,希拉里倾向于投入教育和医疗领域,而特朗普则更愿意提高国防开支。

货币政策分歧:希拉里可能会延续宽松特普朗批评低利率政策。如果有需要,希拉里会借助货币政策辅助她的财政刺激方案,更倾向于宽松而非收紧货币。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带来的扭曲,虽然低利率环境能够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但特朗普的言论或表明未来可能调整低利率政策。

贸易政策分歧:希拉里保守但温和,特普朗更激进反全球化。希拉里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反对TPP,停止任何阻碍就业增长和收入增涨的贸易协议。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保护传统产业,他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特朗普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

金融监管分歧:希拉里主张加强监管,特朗普主张放松监管。市场普遍认为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会延续奥巴马的监管政策,继续《多德-弗兰克法案》,整顿华尔街和拆解大银行。特朗普认为应该放松监管,建议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

移民政策与就业问题分析:希拉里支持移民,特普朗要筑墙阻止移民。希拉里希望延续奥巴马政府的移民政策,支持那些追逐美国梦的非法移民家庭。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偏极端,他宣称当选后会在墨西哥边境筑墙,并驱逐1100万的非法移民。

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希拉里对中国又打又拉,特朗普保持强硬态度。希拉里在初选竞选演说中,曾称中国为“全球贸易的最大滥用者”,称自己“一旦当选就要推动建立全球贸易的公平竞技场”。除了贸易问题,希拉里在南海问题上支持对中国强硬。但同时,希拉里认为在朝鲜半岛、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政策立场强硬。特朗普对中国了解不深,但是经常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曾表示,当选后将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力部署,威慑中国。

如果希拉里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市场的影响。1)希拉里的政策思路更多是对当前奥巴马政府执政思路的延续和修正。而特朗普则代表着政策“改弦更张”,由于他的政策思路比较激进,引发了市场对其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但也反应了民众谋求改变的诉求。2)希拉里上台预示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会低于预期,同时执政初期政策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资本市场,利多美国股市。不确定性风险下降,利空黄金价格。希拉里对外贸易的相对开放态度会带动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与美国贸易依存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如墨西哥)的货币汇率修复。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美元指数缓慢走强。3)特朗普的减税方案有利于民间消费的回暖和私人投资的复苏。基建领域的税收优惠也会加快投资,特朗普的方案理论上将更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虽然低利率环境能够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但特朗普的言论或表明未来可能调整低利率政策,利空美债。特朗普对外政策(包括贸易和外交)的强硬导致市场对未来经济的稳定性产生担忧,黄金价格在其执政初期可能上涨。孤立主义的贸易政策将冲击新兴经济体的汇市和股市。

 

目录:

1、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成长背景:痴迷政治的女强人 VS. 想当总统的“嘴炮”大亨

2、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分歧

2.1  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希拉里代表劳工和工会,特普朗代表雇主和企业主,华尔街支持希拉里

2.2  财政政策分歧:希拉里主张加税,特普朗主张缩减开支

2.3  货币政策分歧:希拉里可能会延续宽松特普朗批评低利率政策     

2.4  贸易政策分歧:希拉里保守但温和,特普朗更激进反全球化     

2.5  金融监管分歧:希拉里主张加强监管,特朗普主张放松监管

2.6  移民政策与就业问题分歧:希拉里支持移民,特普朗要筑墙阻止移民

2.7  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希拉里对中国又打又拉,特朗普保持强硬态度     

2.8  意识形态、种族、对世界政治格局等其他问题看法分歧      

3、对华贸易政策的可能发展方向    

3.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历史

3.2  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向    

3.3  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就业的影响

4、如果希拉里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执政思路及对市场影响

4.1  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   

4.2  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4.3  不同候选人上台对市场的影响   

 

正文:

美国总统大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经过三轮辩论,全国选民投票在11月举行。由于希拉里和特普朗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移民、中国等存在广泛的政策思路分歧,两位候选人个性和观点鲜明,因此谁入主白宫将对未来经济和市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1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成长背景:痴迷政治的女强人 vs. 想当总统的“嘴炮”大亨

痴迷政治的女强人希拉里。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父亲休·罗德姆是窗帘商人和厂主,是个保守的共和党人;母亲多萝西·罗德姆是个崇尚自由的家庭主妇。在热衷时政的父亲的影响下,希拉里从小就痴迷政治,不时就各类政治问题展开辩论。在学校,希拉里也没掩饰她对政治的热情,从纠察队队长到学生会主席。父母价值观的不一致也对希拉里的政治信念产生影响。中学时代的希拉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共和党支持者,大学时逐步转变为坚定的民主党人,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和卡特热情的助选人。

1969年希拉里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研究的领域是儿童问题,1973年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1974年加入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小组,负责调查研究因水门丑闻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可能性。1975年希拉里嫁给她的耶鲁同学比尔·克林顿。1978年希拉里成为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初展政治才华,成功推进了州内教育体系改革。1993年,希拉里成为美国“第一夫人”,被称为史上最有权力的第一夫人。她积极介入白宫决策,积极推动医疗改革,却因未适应华盛顿政治气候而最终失败。两年后,希拉里走出克林顿的政治光环,成功当选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第一夫人“任内”成功当选参议员的人

911事件后,作为参议员的希拉里力挺反恐战争,并力主通过大量有关向事件受害者遗属提供补偿和补助的议案。在医疗保健、教育、扶助妇女儿童穷人等她的“传统领域”,希拉里也着力推动了多项立法。2006年,希拉里成功连任参议员。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大选,希望开创美国首位女总统的历史先河,虽败给党内对手奥巴马,却受邀出任新政府的国务卿,毫不掩饰其对权力的追逐。希拉里对于权力的高度追求,促使其在任国务卿时期十分积极地参与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及外交活动。据统计,希拉里在4年的任期中总共访问了112个国家,飞行总时数达2084小时,总旅程153万公里,绕地球可达38.42圈。国务院官员都称赞她为美国最勤劳的国务卿。

2013年2月希拉里卸任国务卿。2015年4月12日,希拉里正式宣布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二度追逐总统宝座。2016年6月7日,希拉里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中获胜,成为美国大选历史上首位获得主要政党提名的女性。如果在11月的全国大选中成功胜出,希拉里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

想当总统的地产大亨、娱乐明星特朗普。唐纳德·约翰·特朗普1946年出生于纽约市,特朗普家族三代从商,其父弗雷德·特朗普是纽约同行中口碑非常好的著名地产商;其母玛丽·安妮·特朗普是苏格兰移民。特朗普从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立意从商。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主攻经济学与不动产研究。

1968年大学毕业后,特朗普即进入父亲创建的房地产公司任职。1975年特朗普开始亲自监督重建“凯悦大饭店”,成为特朗普房地产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1999年,特朗普将公司更名为特朗普集团,集团旗下的高档房产遍布全球。特朗普不仅缔造了商业传奇,还进军娱乐界。2003年,特朗普成为美国广播公司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的制片人兼主持人。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飙升,特朗普知名度大增,也因此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青史留名。

特朗普多次宣布角逐总统宝座。2012年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的提名,但是他中途宣布退出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的提名。2015年6月17日,特朗普在纽约再次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得益于在共和党蓝领基层选民中的高支持率,特朗普先后战胜了斯科特·沃克、杰布·布什、马尔科·鲁比奥等传统共和党精英和本·卡森、卡莉·菲奥莉娜等非传统参选人,在共和党候选人提名战中胜出。2016年7月21日,特朗普正式接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特朗普并非“铁杆共和党人”,曾多次更换党籍,1987年前、2001-2009年,他是民主党人;1987-1999年、2009年后为共和党人。有人批评他“在民主党的时间比在共和党长”,是“民主党的奸细”特朗普性格特立独行,以口无遮拦著称。由于没有公职经验,他在很多政策问题上缺乏远见,他口无遮拦、大胆批判,但并无创建性规划。在移民等问题上特朗普属极右派,但在税收政策上又很像民主党人。总体上,特朗普政策立场复杂,无法准确归类定性。

2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分歧

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纲领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经济理念差别以及背后利益集团的利益。简明来说,民主党是凯恩斯学派的忠实信徒,信奉大政府主义,主张扩大政府权限,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共和党则更像是芝加哥学派的拥趸,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主张“小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理论。因此,两党的总统候选人的执政思路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2.1      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希拉里代表劳工和工会,特普朗代表雇主和企业主,华尔街支持希拉里

根据OpenSecrets网站1989-2014的政治献金数据,可以判断两个政党分别代表的利益集团。民主党的政治立场总体偏左,一直是劳工和公会的代表,主要表现为关心劳工权益、设立最低工资、增加对商业的管制等等问题,支持的机构主要以法律、媒体、传媒、大学等为主,比如加州大学系统和哈佛大学就是民主党的铁杆粉丝,捐款全部流向民主党。

而共和党则更多的是代表雇主和企业主的利益,支持他们的企业以能源和美国的传统制造业为主(汽车、烟草、制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普遍认为金融、金融服务、国防、电信等行业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其实不然,这些企业普遍属于骑墙派,只是稍微偏向共和党而已。比如彭博新闻集团创始人布隆伯格曾是民主党人,2001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当选纽约市长,后改为无党派人士。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业、海外资本以及新兴高科技产业及其背后的资本选择站在了希拉里的背后,表明金融财团对于总统候选人的选择不是基于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而是取决于候选人的政策是否有利于自己。

华尔街选择支持希拉里,是因为更不愿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当选。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和私人债券公司共为支持希拉里的团体和其竞选活动募集了4121万美元资金,而特朗普仅得到华尔街23万美元捐款。华尔街选择希拉里,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他们情愿多交一点税,也不愿冒失去财富和生意的风险。

2.2      财政政策分歧:希拉里主张加税,特普朗主张缩减开支

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选纲领上看,两位候选人都倾向于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率。财政方面的手段无非是调整税率和刺激基建,但是无论哪一种手段,都受到当前债务上限的约束。美国财政已经连续16年赤字,债务上限已被提到至18万亿,明年3月将进一步上调。巨量的国债和沉重的利息负担制约着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

对此,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民主党希望开源,而共和党则倾向于节流。希拉里倡导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税率越高,通过对富人增税增加财政来源。这一做法与奥巴马上台后的手段类似,奥巴马上台后取消布什任内的多项针对大公司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属于开源的范畴。

特朗普则认为富人是投资的主体,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累进税率会扭曲激励,降低生产积极性。他倡导改革美国的全民医改法案,认为该政策推高政府的医疗支出成本,废除该政策有利于降低政府支出。另外,特朗普还将在外交和军事上战略收缩以缩减开支。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美国短期内财政赤字仍将持续。尽管两党对于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案有所分歧,但是希拉里或特朗普就任后不可能真正降低政府支出。两者的经济政策中都提到了加大基建投资,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报告,美国目前的基建投资缺口达到1.439万亿美元,主要分布在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电网、自来水等五个领域的基建。希拉里计划在5年内增加275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而特朗普则希望通过收缩外交和国外的军事开支,转而投入基建。另一方面,在两者的竞选纲领中,政府开支居高不下,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而已,民主党更倾向于在教育和医疗领域花钱,而共和党则更愿意提高国防开支

2.3      货币政策分歧:希拉里可能会延续宽松特普朗批评低利率政策

希拉里和特朗普目前并未提出明确性的货币政策观点,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分析一二。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但是他对低利率的批评更多的是针对该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资产价格泡沫和股市的虚假繁荣等。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低利率的偏好,他认为低利率有利于长期融资,可以通过发行更便宜的新债偿还高息的旧债。同时,可以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特朗普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符合共和党“小政府”的理念,即政府不应干预美联储的决策。如果特朗普上台,不会干预当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芝加哥学派的框架下,他应该更倾向于让市场自动修正低利率政策带来的扭曲。

希拉里在货币政策方面也没有清晰的结论。但是,她倾向于通过加税缓解赤字问题,那么货币政策方面不可能过于收紧,否则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因此,她应该大概率会延续货币宽松的基调,同时她可能会继续干预美联储的加息步调,保证美国经济复苏不被中断。

2.4      贸易政策分歧:希拉里保守但温和,特普朗更激进反全球化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未来各国的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会成为新常态。尽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希拉里在任国务卿期间一手促成的,目前希拉里已经转为反对TPP。希拉里十月的辩论给出了转变立场的原因,她认为目前TPP已经不符合她的标准和美国人的利益,她的标准是为美国人民提高工资水平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她的贸易政策是停止任何阻碍就业增长和收入增涨的贸易协议。对总部转至海外的企业,希拉里建议对其征收“离开税”。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保护传统产业,他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对于中国,他认为由于中国加入了WTO导致了美国国内超过50000家工厂倒闭和1000多万工人的失业,他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

2.5      金融监管分歧:希拉里主张加强监管,特朗普主张放松监管

市场普遍认为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会延续奥巴马的监管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希拉里的监管政策主张主要出自其副手桑德斯,桑德斯大力主张整顿华尔街和拆解大银行。

与桑德斯的金融政策相反的是,特朗普认为应该放松监管,建议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这也符合共和党的一贯思路。

虽然表面上看特朗普的主张更符合华尔街的利益,但是华尔街担心他偏激的执政思路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风险。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框架已经确定,华尔街可能更相信希拉里的“监管加强”并不会对他们的业务造成太大的冲击,反而是特朗普的当选会导致市场的动荡和资产价格的下跌。

2.6      移民政策与就业问题分歧:希拉里支持移民,特普朗要筑墙阻止移民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截然不同。希拉里希望延续奥巴马政府的移民政策,支持那些追逐美国梦的非法移民家庭,争取让数百万的非法移民工人走出阴影。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偏极端,他宣称当选后会在墨西哥边境筑墙,并驱逐1100万的非法移民。

特朗普的“筑墙”理论符合那些并未从经济复苏和全球化中分享到好处的美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他们对非法移民进入美国非常抵触,认为是这些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特朗普的声音迎合了他们的心态。但是,从美国雇主们的报告显示,美国有将近600万个空缺职位,而失业以及未充分就业人员却达到1000万。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更多的移民可以填补一部分职位空缺,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动,促进增长。

2.7      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希拉里对中国又打又拉,特朗普保持强硬态度

为了取悦选民,炒作中国议题,以强硬姿态攻击经济、军事实力上升的中国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时经常屡试不爽。在美国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党候选人难免轮番上演攻击中国的老把戏,大打手里的“中国牌”。

希拉里在初选竞选演说中,曾称中国为“全球贸易的最大滥用者,称自己“一旦当选就要推动建立全球贸易的公平竞技场”。她指责中国“在利用不光彩、不公正的贸易做法,让竞技场向不利于美国工人和企业的一方倾斜”。在费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提名演讲中,希拉里两次提到中国,均与贸易有关。除了贸易问题,希拉里在南海问题上支持对中国强硬,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议者和坚定支持者,她认为该战略“对美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希拉里曾表示强烈支持菲律宾将争端提交海牙国际仲裁的做法。但同时,希拉里认为在朝鲜半岛、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她认为朝鲜是美国的首要安全威胁,“美中有可能就朝鲜问题有效合作”。

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政策立场强硬。特朗普对中国了解不深,但是经常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归咎于中国的崛起。特朗普在他的首次参选演说中提到中国23次,两倍于他提到美国的次数。他指责中国令美国人失业,“很多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因为根本就没有工作,中国抢走我们的工作”。另外,他还曾表示,当选后将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力部署,威慑中国。特朗普对华了解有限,从其自曝的书单来看,内容多属负面。他对中国的多次批评主要是为大选造势,把攻击中国作为其竞选手段。中国强势崛起引起美部分人恐慌,特朗普有意煽动民众厌华情绪,提升自身知名度。

2.8      意识形态、种族、对世界政治格局等其他问题看法分歧

希拉里对外的态度总体比较强硬。她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是美国最为强盛繁荣的年代,美国长期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在这一年代成长的希拉里对于国家怀有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也认为自己有义务维持甚至是增进美国的强盛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希拉里对外显示了自己的强硬,对威胁美国世界地位的国家进行遏制。

希拉里支持堕胎,她认为要同时在法律和实践上保护女性获得安全和合法堕胎的机会。在种族问题上,希拉里一直致力于推动种族平等,这从她的交友群体中就可以体现。希拉里支持枪支管制,她认为每年有33,000名美国人死于枪支,现在是时候对枪支进行控制了。希拉里支持清洁能源,强调不应该让下一代承受非气候因素带来的灾难,应该让他们享受利用清洁能源带来的好处。

特朗普对外强硬,他明确界定极端伊斯兰教极端恐怖主义,但不会完全借助美国国内的军事力量,表示要联合盟友,在战场上、经济上、信息上和意识形态上进行战争,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伊斯兰极端分子,使美国更安全。

在国内议题上,特朗普的政策立场保守。他反对堕胎,但支持因强奸受孕或母亲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的堕胎;反对同性婚姻,认为同性婚姻问题是州事务而非联邦事务;反对废除死刑,主张以重刑威慑犯罪;认为学校要加强历史教育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强调能源是国家生命线;否认全球气候变暖,反对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反对控枪,坚持“持枪权是其他一切公民权的前提”,认为“枪支与犯罪没有直接关系”;谴责金权政治,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社会生活。

3     对华贸易政策的可能发展方向

3.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历史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既要考虑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又要考虑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制约。从经济角度讲,中美贸易政策的选择要着眼于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就业;从政治角度而言,贸易政策的选择要在遏制中国崛起和中美国际事务合作上寻找一个平衡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在政治上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对中国施行“遏制”贸易政策,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政策,推行美、日、东南亚相结合的三角经济构架政策,将中国排斥出亚太经济圈。

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从封锁和遏制走向了合作与开放。1979年7月中美政府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了最惠国待遇。1980年,美国国会修改了《1961年外援法》,允许美国海外私人公司到中国开展业务。

1980年代后半期,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美国希望通过经济交往和技术转让,促使中国向资本主义世界靠拢。这段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相对宽松。美国先后放松了对华的贸易管制级别,并在多个领域,如工业技术、税收、渔业、核能、电信技术等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在美国冷战思维的模式下,美国又将中国假设为未来的主要敌人。因此,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再次停滞。

1990年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到中东,布什政府取消了对华的经济制裁,中美经贸关系得以恢复了正常发展。到克林顿政府时期,中美政治经济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1998年克林顿访华,确定了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始了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谈判。1999年1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为中国正式“入世”奠定基础。2000年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给予中国PNTR待遇,标志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开始逐渐摆脱政治关系的制约。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贸易额不断扩大。但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导致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使得美国国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且对中国的商品多次实施反倾销、反补贴、337调查、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争取中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支持,美国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与沟通,两国在反恐、核安全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使得两国近年来政治关系相对稳定。

3.2      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向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历史表明,强硬且攻击性强的竞选言论极易造成新任总统执政初期的对话强硬政策并造成中美关系紧张,这样就形成了中美关系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定律,即每次美国的大选年,中美关系总会进入“紧张时期”,中美贸易也会进入“高摩擦”时期。

希拉里对国际事务拥有深入的了解,不会支持极端的反全球化立场在经贸关系上大体上还是持开放态度,否则当初也不会推动“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当前贸易立场的转变是出于竞选拉票的目的,希拉里不可能不明白贸易保护对国内经济和总体就业的影响。如果希拉里上台,中美的关系和对话有望延续,两国的经贸和政治关系不能发生剧烈变化,这也符合其背后支持力量的利益。

特朗普的贸易主张是孤立主义。他认为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是美国制造业凋敝以及就业减少的源头。中国所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和对美巨大贸易顺差,也是中国操纵汇率,对企业实行补贴,破坏自由竞争的结果。一旦特朗普上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新冲击,中美贸易很有可能进入一段“冰冻期”。

3.3      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就业的影响

减少美国的失业率是美国对中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重要理由。但是美国利益集团游说国会政府官员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采取保护主义时,首先考虑的并非是工人的就业和福利。这是因为主张对华贸易保护的那些利益集团往往是在中美贸易中受到中国产品的竞争的行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物美价廉的商品会减少其利润。然而一旦对这些商品实行保护措施,造成进口减少,同时造成美国商品的价格提高,这样美国消费者(包括工人)的可购买商品的数量实质上是下降的,社会福利水平低于贸易保护前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有利于减少失业,实质上损害的是整个私人部门的就业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龙头,也加入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以钢铁、石化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往新兴市场转移。各国的产业结构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国制造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趋下降。

产业结构的变化首先带动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下滑。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不是导致美国国内工业凋敝和失业增加的内在因素,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美国制造业外移才是根本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贸易结构的升级。随着美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和扩张,其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占比逐渐上升,而传统制造业的贸易则日渐萎缩。截至2016年9月,美国服务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高达84%。

 

图表1: 美国制造业产值占 GDP 比重持续下滑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


图表2: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下滑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


4     如果希拉里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执政思路及对市场影响

希拉里的政策思路更多是对当前奥巴马政府执政思路的延续和修正。而特朗普则代表着政策“改弦更张”,由于他的政策思路比较激进,引发了市场对其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但也反应了民众谋求改变的诉求。总体而言,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竞选纲领大都贯彻其代表政党的政治方针。

4.1      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

希拉里的政策思路更多是对当前奥巴马政府执政思路的延续和修正,作为执政经验丰富的政客,希拉里给市场带来的确定性较强。希拉里奉行凯恩斯学派和大政府主义,一方面通过给富人加税以及打击企业将总部外迁从而逃税的行为来缓解赤字问题,另一方面在加大基建投资支出的同时,增加以教育和医疗领域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开支,符合民主党所代表的雇工和中产阶级立场。如果有需要,希拉里会借助货币政策辅助她的财政刺激方案,她应该更倾向于宽松而非收紧货币。执政初期,希拉里可能会选择偏保守的贸易政策,继续维持中美关系。金融监管方面,政策思路应该还是在《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框架内,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实质性的加强监管的动作。在移民问题上,希拉里希望延续奥巴马政府的移民政策,支持那些追逐美国梦的非法移民家庭。

在对中国态度上,希拉里支持贸易和南海问题上强硬,但同时为在朝鲜半岛、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4.2      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政策比较激进,之前没有执政经验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特朗普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偏右。特朗普上台后将通过缩减政府开支缓解赤字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减税和拉动基建刺激经济,符合共和党代表的雇主和企业主立场。特朗普支持取消奥巴马政府的全民医疗保险方案以及停止政府部门的新员工招聘(除了国防和公共健康部门)以减少政府支出。简化税制和大幅减免税收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基建以达到收支平衡,而非单纯以政府投资的形式加大基建投资。他的改革方案还包括对能源行业和金融行业监管的放松。特朗普预计这一经济计划将使得美国GDP增速达到4%、产生2500万个新工作。货币政策方面,工作将围绕修复低利率政策造成的扭曲,很大可能会加速美联储的加息步调。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偏极端,他宣称当选后会在墨西哥边境筑墙,并驱逐1100万的非法移民。

特朗普的另一政策重心是贸易保护政策和反全球化。他在22日的演讲中宣布将重新对NAFTA(北美自贸协定)进行谈判,或行使2205条款完全退出,同时宣布退出TPP。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采取强硬态度,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4.3      不同候选人上台对市场的影响

希拉里上台预示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会低于预期,同时执政初期政策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资本市场,利多美国股市。不确定性风险下降,市场避险情绪也逐渐消退,利空黄金价格。希拉里对外贸易的开放态度会带动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与美国贸易依存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如墨西哥)的货币汇率的修复。随着基建投资的拉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美元指数整体应该是缓慢走强的趋势。

特朗普的减税方案有利于民间消费的回暖和私人投资的复苏。基建领域的税收优惠也会加快投资,特朗普的方案理论上将更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虽然低利率环境能够降低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但特朗普的言论或表明未来可能调整低利率政策。经济加快复苏以及可能的超预期加息次数,利空美债。特朗普对外政策(包括贸易和外交)的强硬导致市场对未来经济的稳定性产生担忧,黄金价格在其执政初期可能上涨。孤立主义的贸易政策同时冲击新兴经济体的汇市和股市。

图表3: 三次辩论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


图表4: 三次辩论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影响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


方正宏观供给侧改革专题系列报告:

   

81、《七大政策主题:混改、PPP、债转股、轨交、深港通、消费、海绵城市》,2016年10月19日;    

80、《PPP超预期:新机遇还是新影子银行?》,2016年9月21日;    

79、《中国是否落入流动性陷阱:原因及应对》,2016年9月18日;    

78、《这次会是谁,历次美国加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2016年9月12日;    

77、《还原中国经济真相:为什么生产强需求弱、宏观差微观好》,2016年9月10日;    

76、《债转股:短期缓释风险,长期有赖改革》,2016年8月24日;    

75、《发力PPP:稳增长与激活民间投资》,2016年8月21日;    

74、《全球经济避免了大萧条,却陷入了大萎靡:负利率的理论、实践、效果和启示》,2016年8月10日;    

73、《重启国企改革》,2016年8月3日;    

72、《民间投资下滑本质上是新一轮国进民退》,2016年7月30日;    

71、《供给侧改革破冰,下半年经济、政策和市场展望》,2016年7月29日;  

70、《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供给侧改革——解读726政治局会议精神》,2016年7月27日;    

69、《门口的野蛮人——美国80年代杠杆并购及对中国的启示》,2016年7月19日;    

68、《德日韩台“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2016年5月17日;    

67、《为什么民间投资大幅下降?》,2016年5月16日;    

66、《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的故事》,2016年5月11日;    

65、《信用风险部分缓释,保持债市健康发展》,2016年5月5日;    

64、《M1大幅上升之谜及其对经济、通胀和大类资产的影响》,2016年5月4日;    

63、《拉美在80年代面临的挑战、应对、教训及启示》,2016年5月3日;    

62、《拉响中国经济的警报?——对穆迪标普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的客观分析》,2016年4月29日;    

61、《大宗商品暴跌暴涨之谜:逻辑、趋势、影响及风险》,2016年4月27日;    

60、《营改增:降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2016年4月25日;    

59、《通胀的成因、程度及影响》,2016年4月21日;    

58、《英国撒切尔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2016年4月19日;  

57、《美国里根时期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应对与启示》,2016年4月18日;    

56、《降成本: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2016年4月7日;    

54、《十问中国经济(4-6):冰与火》,2016年4月4日;    

53、《十问中国经济(1-3):冰与火》,2016年4月3日;    

52、《从“两会”看未来政策走向》,2016年3月17日;    

51、《这次不一样?——当前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2016年3月16日;    

50、《日本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挑战、应对与经验》,2016年3月14日;    

49、《国企改革:试点、破局与机遇》,2016年3月7日;    

48、《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的催生、疯狂、破灭与教训》,2016年3月4日;    

47、《两会前瞻:政策稳增长,供给侧改革攻坚》,2016年3月2日;    

46、《房地产去库存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会》,2016年2月29日;    

45、《服务业补短板:问题、成因、应对与机遇》,2016年2月26日;    

44、《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2016年2月24日;    

43、《中国股市的救赎:破解拉斯普京市场之谜》,2016年2月22日;    

42、《去杠杆的现状、应对、风险与投资机会》,2016年2月19日;    

41、《德国供给侧改革时期的调整、应对与经验》,2016年2月16日;    

40、《票据违规蕴藏的风险及其影响评估》,2016年2月4日;    

39、《为何货币投机者敢与各国央行为敌?——货币攻击、危机应对与固定汇率制反思》,2016年2月3日;    

38、《对股票质押和票据融资的风险评估》,2016年2月2日;    

37、《2016年三大判断:经济L型、改革是政治经济学与股市休养生息》,2016年2月1日;    

36、《供给侧改革破冰——2016年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展望》,2016年1月26日;    

35、《捍卫金融国土: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启示录》,2016年1月26日;    

34、《经济L型与供给侧改革》,2016年1月24日;    

33、《97年亚洲金融风暴会否卷土重来?》,2016年1月22日;    

32、《坚定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光明的信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1月20日;    

31、《中国1996-2000年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2016年1月17日;    

30、《A股逐步回归正常,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承担重要使命》,2016年1月12日;    

29、《五中前瞻:十三五,大国雄心》,2015年10月15日;    

28、《中美跨越太平洋的世纪性握手——9月22-28日访美成果点评》,2015年9月28日;    

27、《国企改革:“1”出台,“N”临近》,2015年8月18日;    

26、《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2015年8月17日;    

25、《央企整合:箭在弦上》,2015年8月10日;    

24、《新北京,新首都,新通州》,2015年6月17日;    

23、《央企整合:大象起舞》,2015年6月14日;    

22、《人民币国际化:背景、路线及影响》,2015年6月1日;    

21、《如何从快牛疯牛变成慢牛长牛:中美牛市比较》,2015年5月19日;    

20、《资产证券化提速,利好经济转型和金融业》,2015年5月14日;    

19、《迈向新常态的顶层政策设计:强改革+宽货币+扩财政》,2015年5月1日;    

18、《杠杆上的牛市:现状、影响与未来》,2015年4月24日;    

17、《央行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QE》,2015年4月23日;    

16、《注册制:发展直接融资,促进转型创新》,2015年4月21日;    

15、《于无色处见繁花:从“两会”看未来政策走向》,2015年3月16日;    

14、《注册制:股权崛起,繁荣之基》,2015年3月6日;    

13、《两会前瞻:政策稳增长,股市小阳春》,2015年3月1日;    

12、《改革落地攻坚,中国足球雄起》,2015年2月27日;    

11、《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4年统计公告看未来趋势》,2015年2月26日;  

10、《京津冀:打造第三大增长极和城市群》,2015年2月3日;    

9、《牛儿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实体经济——点评证监会监管两融、银监会委托贷款新规和央行货政意图》,2015年1月17日;    

8、《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磅落地,大风口大象起舞》,2015年1月16日;    

7、《养老金并轨增加公平统一、促进人员流动》,2015年1月15日;    

6、《杠杆上的牛市》,2015年1月8日;    

5、《改革步入关键之年,财政加大稳增长力度》,2014年12月31日;    

4、《新常态、十三五与改革牛》,2014年12月12日;    

3、《展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改革牛第二波》,2014年12月11日;    

2、《2015年的10大猜想和3大风险》,2014年12月4日;    

1、《四中全会前瞻:为改革攻坚提供政治保障》,201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