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不要你,来杭州深圳吧

2017-05-30 天涯文摘


央视新闻:记者从2017年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部署会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实施总量封顶,较近三年每年控制在1万名以内的引进名额将有大幅缩减。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间,每年的引进名额都控制在1万名以内。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的数量将在万名基础上有大幅缩减,具体名额还有待批准。


我在深圳和杭州等你,一起买房,一起挥霍青春

Jessie| 格隆汇·专栏作者  来源:港股那点事


马上就到毕业季了,又一波小鲜肉们要走出校园,奔向职场了。印象中自己毕业的时候,大家基本上只考虑工作与行业,户口只是被动地跟着工作走。


那个时候傻乎乎的,随工作就把户口丢在了长沙这个中部城市,之后心有不甘,又穷折腾,好歹把自己安顿到了深圳。


工作了N年之后才顿悟自己当年的幼稚:你的户籍所在地,大概率超过你的后天努力。


我这种非富非贵,几乎注定会平庸一生的普通人,能比绝大多数当年的同学发展得好很多,不是我比他们优秀多少,而是我人在深圳,我的职场与房子也在深圳,而他们人在长沙,他们的职场与房子也在长沙。


是人与人的比拼,更是城与城的比拼。


所以,你去哪里安顿你的恋人、你的家、你的青春,无比重要。


选择因素多多,福利、医疗、教育、房价、发展机会……,这些都是你选择和评判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的核心要素。但在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到来、房价普遍高企、经济开始下行、各方陷入存量资源博弈的时候,判断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其实只需看一个标准。


它对年轻人落户的严苛与否——未来的城市,土地不是资源,年轻人才是。

 

一、已经开打的人口大战

 

人口争夺大战,这将是未来存量博弈的中国城市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


我们有个成语叫“安土重迁”,大意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不过,与其说人依恋故土,不如说人依附一种经济关系。农业社会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是没法漂移的,所以人也不会轻易迁移。


经济关系一变,再依恋也会做出选择。


技术进步带来的现代经济已经把人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下来了,从解放那刻起,人就获取了无限选择的自由。


所以对各地方政府来说,无论是否准备好了,过去农业社会和平年代里不会发生的人口大规模流失现在却会发生,这一趋势在整个国家人口红利拐点的时候,会对城市未来产生致命的影响。


延续46年之久的计划生育,则加快和加剧了这场人口争夺大战的到来。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始于20世纪70年代,可以看到从1971年以来(1970年之前的人口数据有些缺失,故不考虑),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一路下行。1971年时,人口增长了2.7%,到2016年时增长率仅为0.59%。



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几个主要国家2016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可以看到,这个数据低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越南、印尼等新兴国家,仅比欧洲及日韩好点。



我把印度、中国以及日本的人口结构图摆在这里(见下图),细思是不是极恐?从人口趋势上看,大概率,印度是昨天的中国,日本是明天的中国。



如果总人口好歹维持了正的增长率让你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么劳动力的绝对减少绝对是个噩梦了。可以看到,2014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出现了绝对负增长,2014年比2013年减少了145.5万劳动力,2015年又下降了160.6万,2016年有所增加(注:单位是万人)。


 

2016年的增加,我觉得就算不是误差造成的,也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为什么呢,你看0-14岁的人口增长情况就知道了。

 


就算现在执行的生育政策起作用,2014年0-14岁人口扭转下滑趋势,不过这究竟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结果,还是因为人口基数问题呢?注意80年代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有个短暂的提升,这批人正好到了为人父母的时候了),也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看到流入劳动力的人口增加(年龄到达15岁),并且即使增加,短时间内也赶不上流出劳动力的人口(年龄达到65岁)。


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三个要素: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而技术与资本的维护、积累和更新,又离不开人口。


所以,说到底,还是人口,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吸走农村人口,完成城镇化的过程(尽管许多人仍然是农村户口,他们的生活基本上在城市了)。那么接下来的劳动力绝对减少的时期,将面临的就是一个城市吸走另一个城市劳动力的局面了。


结论非常清晰而冰冷:


能从周边持续抽血(吸引劳动人口)的城市,将继续保持繁荣。而被抽血的城市,或者走向衰退,或者陷入停滞(有增长也是是被动的,跟着大时代的技术发展进步而增长)。


 二、人口争夺:少数城市在布局,多数城市在睡觉


城市争夺人口大战已经开打,争夺大战的武器,我分为软武器和硬武器。


软武器指就业、医疗、教育、环境等,概括来称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这个武器是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结果,地方政府也无能改变。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实际上就对软武器进行了筛选。为什么选择北上广深,你问十个人,十个人会回答你那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软武器上,一线、二线城市先天地获得了对三线以下城市的优势。


软武器是地方政府控制不了的,不过地方政府还握有一把硬武器,即吸引年轻人的落户政策。


三线以下以及部分二线在软武器上已经输了招了,所以在硬武器的评估上就不用讨论它们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乡土、情怀、恋人等等因素去往三线及以下城市,否则你会用一辈子去为这个错误买单——当然,你有超高情怀,另当别论。


我这里就只比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珠三角(广州、深圳),再加中部的武汉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政策。


北京的落户政策是什么样的,你想想北京户口有多难获得就知道了。我找了下北京2016年人才落户的具体条件,如下:



可以看到,不仅你要符合条件,你的公司还要符合条件,不仅你的学历要符合条件,你的专业还要符合条件。


这基本意味着关门,把人往外赶!


首都强大完善的社会福利、教育环境,以及发展机会,对年轻人有天然的磁吸能力。把人往外赶,也只有财大气粗,底子足够厚实,根本不愁人才的北京可以做得出来。


但这如同当年的计划生育——这种政策一直维持,迟早会把北京变成一个老态龙钟,没有未来和希望的城市。


北京的“闭关”,给相邻的城市提供了空间与机会。所以相邻的天津落户就容易得多了,只要你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年龄符合要求就可以落户了。



但根据我的了解,实操上,本科生落户天津,其实隐形障碍颇多。某种程度上,天津依然没有抛弃昔日津门大户人家的做派,对年轻人的欢迎,多少有些叶公好龙。


人满为患的上海落户难度,看上去仅次于北京(见下图)。这也说明,上海并未刻意加入,甚至是在淡化人口争夺。好在上海对周边江浙有天然的文化甚至血缘关联,这些让上海能够在民间的人口自发交换中保持人口结构的优化。



长三角吸引年轻人动作最大的是杭州:基本上有本科以上学历就无忧了(见下图):

 

 

而且类似深圳,杭州也是落户就给补贴,只是没有深圳那么壕而已:



这个城市的幸运之处,不单是拥有马云和阿里巴巴,更重要的是,它从骨子里对年轻人的拥抱与欢迎——一个越来越年轻的城市,怎么可能没有未来?


人口结构一直在恶化的南京,从2017年起取消了购房落户,实行积分落户,累计积分达到100分即可。

 


学历是个加分项,研究生学历就有100分了,这意味着研究生可以直接落户。但本科生只有80分,所以本科生并不能直接落户。结合南京的人口结构,南京这种做法,大概率可能只是为了卖房子而已,并不是真正有意识在争夺年轻人(见下图):



这种趋势下去,南京这个所谓的十二朝古都,其辉煌将永远是留在记忆里的一个梦而已。

 

广州看起来也在吸引年轻人,起点只需本科以上学历,但却画蛇添足:要再缴纳社保一年才可以。

 

考虑到近在咫尺的深圳近乎疯子一样的吸引年轻人的政策,广州这种做法,基本就是自己作死的节奏,“北上广深”这个词,大概率将成为“北上深”,广州就如同颇具历史的“黄埔军校”一样,曾经的绝对高地,最终默默观望历史的另一出精彩。



一线城市里,深圳的落户政策是最令人发指的:只要你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年龄符合要求,有单位肯接收,就可以了。



而且,来了就给安家费——市里发一笔,区里再发一笔,问你来还是不来:



求贤若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这种几乎“抓壮丁”式的做法,几乎是敞开军营招兵买马,在所有一线城市里,唯一一个。

 

中部的的人口争夺也蠢蠢欲动。武汉前不久出台了政策“大学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可申请落户”——这在中部城市里是首家觉醒的。



最后来看看各个城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2015年)。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差,我称之为城市未来指数。两者差异最大的,就是深圳。


上海北京的户籍人口都在1300万以上了,天津1027万,广州和武汉都800多万,杭州有736万,而只有深圳仅355万。常住人口上深圳有1138万,比广州仅少了200万左右。所以深圳的户籍人口无论是绝对数上,还是相对数(占总人口比例),在主要大城市间都是最低的。


这样也不难理解深圳政府愿意下重金引进人才了。

当深圳的户籍人口接近广州、北京、上海的规模时,这个门一定就会关上(启示:抓紧时间先套利)。


人口争夺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是还看不出谁胜出了。不过想想,深圳和杭州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抵挡得住?这种趋势下,一大波高素质的小鲜肉会源源不断奔来。


所以,如果说未来最看好中国哪个城市的发展的话,我当仁不让,选深圳与杭州。


没有各个城市的详细人口结构,腾讯倒是发布了2017年城市年轻指数,聊做参考吧。一线二线在年轻指数上平均得分最高,可见一线二线对三线以下城市的年轻劳动力的抽血效应。



如果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思考这个问题,康波周期中最大的周期是人口周期,人口结构基本就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在周期中的不同位置。在总体结构日渐趋近的背景下,各大城市未来在竞争力上的博弈,就不仅仅是在资金产业之间的争夺,而是体现在年轻人口的争夺上,再好的规划,再宏伟的蓝图,还是要回归到高质量的劳动力上。


也许有的城市可以依托丰厚的资本储备或者政策倾斜活得滋润,但将来必然是资本追着人来走的,人口结构的调整是长周期不可逆的事情,当下的人口结构决定了20年后的城市发展空间,后知后觉就真的一步慢,步步慢了。

 

✦   结语

 

回看过去30年,一个普通的越南人跟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即使同等的努力,中国人大概率混得比越南人要好,因为中国发展更快。


选城市落户也是一个道理,你所在的城市腾飞,你大概率也会被带着飞。你所在的城市沉沦,你大概率也会被埋葬。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我在深圳和杭州等你,一起买房,谈恋爱,一起挥霍青春。

  扩展阅读  

对不起,我要留在杭州!


“清早不早去锻炼,蝙蝠儿飞过身旁边;

老头儿打打太极拳,老太婆花花倚天剑。

中午吃完饭再去后花园,麻将、老K、扣扭猪,

一日花消身边过,噶套的日子蛮好过。”

“杭州真的在飞速地发展,

出门就是景区,期待四季的景色,

不用胆战心惊过马路,出门不用带钱包,

还可以享受江浙沪包邮,满足!”

你为什么选择留在杭州?

旅游君问了老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或许你从小生长在这里,幸福冷暖,习以为常

或许你刚踏上这片土地,行囊未落,满怀憧憬

或许你正成为新杭州人,安家扎根,意气风发

或许你已进入垂暮之年,乐享天伦,闲适安宁

…… ……

在这里,你总能找到离不开杭州的原因。


  1  


杭州很大,8个深圳15个香港157个巴黎那么大,包含了9个区,每个区都非常有特色。

时不时会修路、堵车、挖地铁,当这些一起轰炸你的时候,忍耐,成了唯一的应对方法。



堵车,成为了每天早上最让人心烦的事情,杭州似乎没有哪一天是通畅的。早晨,你在法国,坐一小时的车,你就到德国了,再坐一小时,你就到波兰了。同个时间点,你在杭州西湖区,坐一小时的车,你在西湖区,再坐一小时,你可能还在西湖区。

但你也许可以过得更从容。当从容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别人气喘吁吁跑进办公室的时候,你已经吃完一顿早饭,一整篇早间新闻还剩一段结尾便已结束。

你会习惯性的早起,出门前就查好公交信息,当然能够选择地铁就不要选择公交。你会非常熟悉地铁的班次,每天选择同一班的地铁,还能知道地铁的哪一节车厢离电梯最近。

杭州人的生活,可以过得像每天疾驰的轻轨,2020年前后5条地铁线都要建成。

你也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当出行方式,灵活轻便,巧妙地躲避堵车。骑着自行车,享受清晨的江风,观赏沿路的美景。

在2-3个月后,杭州的小红车变身了电动车!昨日也已刷爆朋友圈。

在杭州,随处可见骑着公共自行车的人,你的从容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资本。

  2  

在杭州,美食成为了你生活里的超级大礼包。杭州的味道,是清晨5点第一锅滚烫豆浆的醇厚和一副油条烧饼的香脆。


虽说杭州是南方,但是杭州人也酷爱吃面,丝毫不逊于北方人。杭州的面是比较注重浇头的。腰花面、片儿川、猪肝面、三鲜面、油渣面……琳琅满目。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片儿川,杭州虽说地处江南,但也喜欢加个“儿”字,“孩子”,被称为“伢儿”,“玩”被称为“筷儿”,也喜欢用“落儿”(62)来嘲讽别人傻气……“片儿川”的得名,应该也就是该语境的产物了。

每天早晨,总会有结束晨练的老人,点一碗热热的片儿川,悠然地享用。混着笋片、肉片与雪菜的鲜味,一碗面下肚后,脸色就会红润起来,鼻尖上还会冒出轻汗,一种说不出的舒坦。



在杭州你要知道美食都藏在哪里。那家店的卤大肠最好吃,那家臭了22年的龙翔臭豆腐开到了高银街,那家天天排队的店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倒是它旁边拐角的巷子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美食……



杭帮菜餐厅也不例外,正宗的杭帮菜并不是大有名气的一些连锁杭帮菜餐厅,而是那些深藏在犄角旮旯的店面不起眼的那些朴素的老店。


杭州已让我变成了一个大胃王,宁愿成为一个大胖子,也不想错过这些美味。


  3  


在杭州要生活的精彩,会逛才是硬道理。不夸张的说,杭州大到有十几个商圈,商圈多得数不过来,出门能逛瘫你……而且每一个都蛮热闹。

商场也好,小商贩也好,都是这座城市从不缺少也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大小小的商圈从早逛到晚也逛不完。


想要什么样的购物体验,杭州都可以满足你。白天有商场,晚上有夜市。

吴山夜市一定是杭城最热闹的夜市、最青春的地盘,离湖滨仅两街之隔,南北贯穿。人流就像条长龙,有秩序地穿梭其中。这儿是一个“大杂货铺”,而这汇聚的各种小吃,也是它最诱人的地方……

武林夜市,虽是闹市的商圈,却又别于其他的夜市,和迈不开步子的热闹比,这儿你可以随意浏览,和堆杂的各种小物品比,这儿充斥的大多是手工玩意儿,和老杭州独有的韵味比,这儿走的是潮流的风范。


在武林夜市,可以选一块丝巾,买一副油漆画,还有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银饰是最吃香的,当然旁边还有个小吃市集,爆浆鸡排、辣辣的花蛤和蟹脚,都不能错过……

在夜晚下那些或大或小的所在,隐藏着太多的能量与情绪。总有那么一些人,到了某某地方,必光顾当地夜市,走走看看,一大圈溜下来,甚至可以不掏几个钢镚做哪怕是象征性的物质消费,倒是毫不吝啬消磨在夜市里的大把时光。

  4  


在杭州,能让我放慢脚步,细细感受。杭州是个自带古风的城市,你很难看到一个城市可以把自己完美融在山水里,那么多景点,那么多道路,绿化真的没得说。


在醉美的北山街感受民国遗韵里的浪漫,一幢接着一幢的民国建筑,集中中华与欧洲精华数不尽的才子佳人,道不尽雕栏画栋间的美丽与哀愁。北山路将杭州的梧桐演绎到极致,如画般唯美,夜晚真的会被浪漫的灯光所迷倒。


这几年杭州的变化太多,消失的老街老建筑越来越多,很多地方都陆陆续续地要拆迁,舟山东路、绍兴路400号这块杭州“油麻地”、教工路杭商院、菊英面馆所在的南兴加儿巷……这些承载了太多美味与回忆的地方,一定要在它拆之前再好好逛一回。


有别于北方京腔味儿弥漫的胡同,杭州的巷子充满白墙黑瓦、木窗阁楼……无论巷子、弄堂还是胡同,无论城市发展如何迅速繁华,那里的人情味、市井气才是最亲切真实的老杭州。某天你猛然回头发现一个岔路里居然藏着另一个世界,不要怀疑,走进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老杭州的城里生活仍在继续,这边踩着大脚盆洗被单的,那厢打着被子晒太阳的,还有理头发、家长里短吆喝的,只是做邻里生意的小店,街角不认生的小猫,任意推开一家宅院的大门,主人一定会客气地欢迎你。



虽然工作生活比不上北上广节奏快,但平时上班上学也难得有时间去静下心来感受杭州的韵味,这无疑也是一种可惜。杭州是一座需要慢下体味的城市,你深入的体会了,归属感自然就来了。在这里去新华书店里看一本书,亦或者是去美术馆看一场画展,都会为枯燥的生活增色不少。



  5  


有人说,一个杭州人,一生离不开西湖、衰老,还有支付宝。这样的改变,甚至连我们都并未真切察觉。

杭州这个地方,就连街头的油条烧饼摊,都可以用支付宝,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杭州这样便利,不带现金,吃住行全无障碍。98%的出租车、95%的超市便利店,都支持移动支付。

到6月底,杭州市区所有公交车都可以用支付宝支付!

马爸爸驻扎在杭州,这个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硅谷”的杭州,一步步地发展、强大,真是每个杭州人的骄傲。

在这里生活的你,也许时常因为加班到深夜感到孤独,看着窗外一盏一盏熄灭的灯愈发想家,只有楼下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还在陪伴,能够回家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成了奢侈。



偶尔在路上听到的家乡话就会让你红了眼眶,但你也时常叮嘱自己要坚强,这座城市里有自己还未完成的梦想,还有必须向前的理由。



更何况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人你已经都熟悉如常。虽然回的“家”只有自己,但楼下小摊的老板已经熟悉如老友,一个眼神就已经准备好习惯的晚餐。这个瞬间,你知道你已经属于这里了。


所以,即使杭州不断地发展,

城市脚步不断地加快,房价也不断地涨,

但是我还是愿意留在杭州!

那么你呢?


-END-

| 天 | 涯 | 文 | 摘 |

微信号:tianyawenzhai

最有深度、最具影响力的华语新媒体资讯平台

“关注后”回复标题前‘数字’即可查看内容

【0】朝鲜专题 | 朝鲜半岛,战争正在悄悄走近...

【1】大国博弈 | 中美较量的惊人内幕,震撼高层!

【2】深度好文 | 一个市委书记含泪推荐:《山果》;

【3】天涯人生 | 生活很操蛋,幸好还有高晓松;

【4】经典收藏 | 值得保存十年以上的十篇文章;

【5】深度雄文 | 中国未来十年政经分析;

【6】看倚天立 | 美国当今社会各阶层之争;

【7】北京折叠 | 中文完整版;

【8】看任正非 | 最全任正非系列文章;

【9】星座分析 | 看超准的十二星座性格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