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小小舞蹈队登上音乐舞蹈花会大舞台~原来她们都是舞蹈队的“死忠粉”!

【这是广州南沙的官方微信—南沙发布

在今日头条、腾讯天天快报亦可搜索关注

日前,“羊城之夏”2017广州市民文化“乐舞飞扬”广州市群众音乐舞蹈大赛落幕!通过专业评选,比赛评出舞蹈类作品金奖7件。其中,珠江街舞蹈队反映南沙特色的作品《海上渔歌》榜上有名。

11月5日,珠江街舞蹈队还将进一步参加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近日,小南探班珠江街舞蹈队排练现场,倾听这支南沙传出的嘹亮渔歌幕后的故事。

珠江街舞蹈队在表演南沙特色舞蹈作品《海上渔歌》


舞出南沙的风土人情

南沙这支小小舞蹈队


珠江街舞蹈队成立于2009年,主要由16名成员构成,全是女性,年龄最小12岁,最大40岁。


见证了舞蹈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整个过程的珠江街文体中心负责人武晓媛,谈起成立初衷时颇多感慨,“成立之前我在想,应该要有一支属于珠江街居民自己的队伍,把南沙、珠江街的风土人情、邻里故事表现出来。”


舞蹈队成立后,难题也接踵而来。初期舞蹈队停留在模仿成品舞的阶段,渐渐地,创作南沙特色作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编排舞蹈需要请专业老师,同时队员水平的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舞蹈队连续两年在南沙区“优秀民间文艺团体扶持大比拼”中脱颖而出,获得10万元资金扶持。而每逢舞队受邀外出参加重要比赛,珠江街都会拨款支持,保证队员的交通和饮食。但武晓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队员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坚持。“留在舞蹈队,或许没有太多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上台演出和外出交流的机会。因此,冲着这些留下来的队员,都是舞蹈的'死忠粉'了。”

为练节目刻苦排演14个小时

日前,珠江街会议中心一楼大厅里,平时开会用的桌椅被搬到一边,中间空出一个宽敞的“临时排练厅”。

10来位年轻姑娘,或扎起马尾,或盘起头发,正手持道具“船桨”做出各种舞蹈动作。音乐模拟出大海滚滚涛声,忽而乐声急促,似巨浪将至大风肆虐。姑娘们快速而又默契地变换了队形,同时舞动手中的“船桨”助力“大船”对抗风浪。几经波折,终于风波渐停,云开日明。

10月的广州稍有入秋的迹象,但汗水还是很快就湿透了姑娘们的练功服。重复了无数遍且烂熟于心的动作,姑娘们还是不肯放过,似乎每多一次练习就离奖杯更近一步。一曲终了,队形散开,大家又各自去练自己的薄弱动作了。


如此重复数小时,直到筋疲力尽姑娘们才陆续归家。练得最狠的时候,舞蹈队曾连续排练14小时,从早上9点一直练到晚上11点才结束。

年仅12岁的李千千,是舞蹈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有一次,老师安排她在队形中充当“垫脚石”,用背脊托起其他队员做定型动作,她二话不说趴了下去。过了一会,老师发现趴着的她在偷偷抹眼泪。原来,她感觉力量不支有些吃力,但为了排练效果,忍住不吭声。

舞蹈队里有舞蹈基础的队员不超过一半,多是出于纯粹的爱好加入舞队。她们有的是珠江街的幼儿园老师,有的是就读于珠江街的中学生,有的是珠江街机关单位公职人员,还有的是珠江街农业、纺织公司的员工。身份不同,但她们聚在一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备战即将到来的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在比赛中一显南沙开拓者的风采。


编辑:Nancy

来源:《南沙新区报》记者林春萍、梁建媚(摄),通讯员武晓媛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