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横沥!

小南 广州南沙发布 2019-04-23



横沥,顾名思义

自然会让人想起

横穿其境的两条河

它们在这里交汇

又滔滔不绝地离开,奔流入海

却留下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平原




岁月横亘,细数“沥”史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

横沥,正好也靠近南沙的中心

站在时间长河之岸回望

这“中心”之“中”

也历经了许多变革与成长


横沥镇地域属香山县古海乡

元代
1930年改属中山县东海区
改属番禺县

1959年

1978年番禺大岗人民公社析出义沙片,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下横沥沙头片组建横沥人民公社,隶属番禺县
改设横沥区
1984年
1987年撤区设镇

时属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并入横沥镇,隶属南沙区

2005年


“一岛两陆”

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让小南为你一一道来



冯马三村,一方沙田养一方人


沙田水乡,是指源于北宋末年

劳动人民在沿海地带修筑堤围

逐渐形成的自然村落


横沥镇旧貌


曾经,漫步在横沥

数过星罗棋布的沙田村庄

你一定会惊异

它们是那样浓郁、生动


沙田村落旧貌


大元、前进、冯马一二三

东方红、太阳升、群结、七一

新村、新兴、庙南、义沙……

相互交错、连缀

构成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走廊


沙田村落旧貌


沙田村落旧貌


在这样一幅世俗的“清明上河图”中

不得不提的,是被农业部列为

中国“美丽乡村”

渔业开发型示范村的冯马三村




相传在清朝

村落常常受到洪水的袭击

地方官员为了治水

派来了一位姓冯

和一位姓马的差役


冯马三村旧貌


冯马三村旧貌


在一次狂风暴雨中

两位差役为了抢救围堤

被巨浪卷走

以自己的生命

换取了村庄和百姓的平安


冯马三村旧貌


村民们为了纪念两位英雄

便自发筹建了冯马庙



经过了数百年沧桑变迁

冯马三村不再受洪水威胁

却依旧保持了傍水而居的生活习惯


冯马三村旧貌


如今,旧貌换新颜



以渔为业的历史传统

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相互碰撞



又编织出了一幅

独具岭南水乡意味的美丽乡村画卷




一出出精彩的舞台戏

在冯马大戏台表演着

一幕幕生活的喜剧

也在村民的心里上演着




视野从冯马三村跳出

你会发现,物华天宝的横沥镇

每个村都能给你独特的惊喜


村村有宝,瓜果飘香



“冯马二甜玉米”

颗粒饱满,色泽鲜润,入口化渣



“义沙西芹”

皮青甜爽,平肝降压、镇静安神




“庙南粉葛”

身圆短粗,口感细嫩带粘性



以上种种

早已成为了南沙横沥镇的金字招牌



瓜果飘香、鱼跃虾跳

让横沥变得富裕

而悠长的岁月

更是把横沥的民俗文化

淘洗得晶莹剔透



咸水歌,千古不息的咏叹


“生在江海,居于舟船

随潮往来,捕鱼为业”

这是北宋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中

对疍家人的描述



千百年来

横沥人凭着与海浪搏斗的顽强意志

和聪慧的头脑

孕育出一套独特的疍家文化

而这套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就是咸水歌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后船歌

在横沥这样的沙田地区

以前男女老幼只要碰到一起

便以咸水歌抒发感情



无论是在涌边艇上、沙头坦尾

只要有人唱了开头

总有人接腔对歌

一唱一答,十分热闹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呼声越来越高

横沥人也意识到

保护咸水歌的重要性

保护单位开始着手

引导民间咸水歌发展

鼓励群众性歌友会



戳下方视频,听一曲横沥咸水歌

↓↓↓



横沥还在2011年

收集整理了本地

广为传唱的咸水歌曲目

出版了《渔声横沥咸水歌》书籍



“乌蓬横棹烟霞处,

渔歌绕耳漫大江”

横沥的咸水歌

不仅跨越了山和大海

更跨越了时代

成为经久不衰的咏叹调


水乡婚礼,沿河生长的爱情


在横沥,由于河涌比较多

传统的结婚仪式

就称为“水乡婚礼”



“水乡婚礼”一般为期两天

第一天,男家送礼到女家

称为“搬晚礼”或是“过大礼”

第二天,新郎到女家

迎娶新娘回家

称为“接新抱”



关于“搬晚礼”和“接新抱”

有着十分讲究的习俗

送什么东西,吃什么食物

事事寓意都不同



老老少少,就这样

看着年轻的男女

在漫长却不冗余的仪式中

步入婚船

长长的河道里

绵绵的爱意在悄悄生长



龙舟竞赛,劈波斩浪争一流

在出门靠划船的横沥

“扒艇”早已成为每个人的本能



不仅如此,当地的妇女

因常年下田干农活

体力都比较强壮

完全能够适应扒龙舟的要求

出于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1986年,一支由20多名当地大龄农妇

组成的女子龙舟队诞生了



当年,该队就一战成名

获得了全省“丰收杯”龙舟赛的亚军

次年,龙舟队首次代表广东省

夺得了全国第三届

“屈原杯”女子龙舟赛的冠军



“铜锣响,脚底痒

划船撑,放炮仗

河埠头去张一张

看看什人划勤快”

历经32年的训练与磨砺

横沥的女子龙舟队

已不仅是一支劈波斩浪的“娘子军”

更成为了珠江三角洲地带

远近闻名的体育品牌



凤凰桥起,湾区腾飞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

横沥,正好也靠近南沙的中心



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太独特了

水网密布的横沥

不仅有历历水乡特有的温度

更有迅疾如飞的速度



从空中俯瞰

蕉门水道、上下横沥水道清晰可见

它们像血管一样密布

为这块土地输送着新鲜血液



而静静伏卧其上的

就是被赋予“凤凰三姐妹”美称的

凤凰一、二、三桥


“大姐”一桥,是斜拉桥




她连接黄阁和灵山半岛



气势恢宏的斜拉索

像是无数双巨人之手

把桥梁从水面捞起




“二姐”二桥,是葵花形拱桥


(下图可横屏欣赏)


她从灵山岛尖和横沥岛尖

这两把利剑之间缓缓走过



不卑不亢,倒多了几分圆润之美



“小妹”三桥,是钢箱系杆拱桥




她更像是中和了

大姐的凌厉和二姐的平和

活泼可爱又不失气势




只一个轻盈的身姿

就从横沥岛尖飞跨到珠江街辖区






她们是搭建在血脉之上的神经枢纽

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却又共同肩负着

湾区飞黄腾达的使命


夜空下的“凤凰三姐妹”

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她们的头顶

是星辰,是希望



她们的脚下

是大海,是未来



离开水面,登上大陆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灵山岛尖的滨海风光

历经了近四年的建设

阡陌变通途

岛尖的面貌焕然一新


2014年的灵山岛尖


今日的灵山岛尖


从北岸一路向南

沿着滨海景观带

你走多远

风景就有多远


你可以在水舞广场

体验“水岸都市”的休闲时刻

看一块块绿草地走出“凤之舞步”




在新渔人码头

像渔人一样望着灯塔发呆、放空



在观海平台登高听潮



在瀑布广场的汀步上

体验“凌波微步”



在滨江湿地艺术栈道

上上下下、移步换景



在悦海钟楼码头广场

聆听历史、找寻记忆




即便疾风骤雨来袭

也无惧沾湿双脚

因为雨洪公园的建成

让这里成为了一座“海绵城市”



再往南,与灵山岛尖相望的横沥岛尖

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

从空中俯瞰,这一座小岛

还是一片空白

却足够引起人们的想象


南方有明珠,绝世而独立


横沥的前世今生

集合了从小渔村的繁荣

到CBD崛起的千姿百态



从旧到新

横沥人改变着生活

从无到有

横沥人也在适应着变化



这就是横沥,南方之珠

Ta的未来,正在谱写

为你我共同,一笔、一划地

谱写着……



相关荐读


这就是大岗!


这就是万顷沙!


这就是榄核!


这就是东涌!


这就是黄阁!




编辑:刘艺丰

部分图源:横沥镇 、南沙新区报;记者 曾子扬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