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直击 | 龙潭片区的南沙“尖刀班”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此次疫情,回归正常生活……”来自南沙黄阁的胡志海在支援海珠龙潭片区防疫工作后的记述中这么写道。在11月5日到11日的一周时间里,胡志海和其他9位来自南沙的志愿者组成“尖刀班”,住进龙潭片区疫情最严重的区域,肩负起转运、核酸检测等抗疫工作。
尖刀班的别样“露营”
五张简易折叠床、
几片蚊香、
一盏节能灯和一把大风扇,
几乎就是“尖刀班”
在管控区临时帐篷里的全部“家当”。
在现场可以看到,十个帐篷被设在一个小型广场上,帐篷内闷热异常,穿着厚重的“大白”服装,在帐篷里待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节能灯要是没电,队员们就要用手机照明。
“住在帐篷里,走过一条百米小桥就是疫情严重的第3网格和第4网格,这样我们可以随时过去,工作方便。”胡志海看到的却是帐篷生活的“优点”。
(航拍)红框即为“尖刀班”队员居住的帐篷区△
不巧的是,从5日晚上到6日早上海珠区雨势不停,帐篷开始漏水,队员只能把伞打开,在“嘀哩哩”的雨声中,尖刀班的队员们度过了第一夜。后来帐篷加上红白蓝塑料布,漏水问题就解决了。队员们居住的小广场区域没有自来水和厕所,从外面接来水管并安装简易流动厕所后,洗澡和“方便”问题也解决了。
尖刀班队长胡志海△
小南了解到,尖刀班其中一名队员冯建波的工作手记,记录下了抗疫一线的点点滴滴……
不惧风雨,并肩作战
当晚我们就进入了龙潭第3网格,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整夜下着雨,帐篷漏水,队员们还是抓紧休息,为第二天储备体力。
11月6日清晨,天还下着雨,我们穿上防护服、外面再披上雨衣,协助第3网格的网格员派发生活物资和“爱心包”。
从8:00到13:30,我们为管控区里的居民送去300多份生活物资。看到拿到生活物资的居民露出安心的神情,我们也感到很安心。物资派发接近尾声,我们又立刻换上新的防护服前往第4网格龙潭东约10巷协助其他工作。
一天下来,我们大致摸清了第3网格的基本情况,为后面上门逐栋逐户进行核酸采样和物资派发提供了更明晰的人数基数参考,也与片区的网格员建立了信任的合作关系。
在逐楼排查登记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记录独居老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及居民比较强烈的诉求,并上报至指挥部,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让人惊叹的高效“尖刀”
转运病例是片区工作的重点难点。从6日14:30到第二天凌晨2:30,胡志海带领三网格尖刀班的9位队员就完成了153名居民的转运。这样的高效让指挥部惊讶,原本安排的“下半夜分队”都不需要出动,就完成了当天转运任务。高效背后,尖刀班有“秘诀”:两人一组逐栋逐层、逐家逐户,一人敲门和递口罩,另一人递鞋套等,然后逐一通知居民下楼,由楼下的两位队员“接力”,一人在转运队前带路,另一人在队尾确保所有病例全部上车。
还有上门核酸检测的任务。11月10日仅一天时间,尖刀班兵分两路,共协助上门采集核酸1896人。由于前期转运和派送物资等服务“经验”丰富,队员们对网格的地理环境已经熟记于心,同样高效完成这项任务。
为居民配送物资△
在志愿服务中,让尖刀班队员感受至深的是他们的“作战”并不孤单。“医护人员一开始说‘你们听我们安排’,到最后都把我们称为‘南沙的兄弟’了。”
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更是让队员们感动,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时,还会有群众主动帮忙喷酒精消毒。“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志愿者和群众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们能够一起战胜疫情。”胡志海说。
11月17日,《广州新闻联播》
还特别报道《我们一起扛——海珠抗疫记》
请点击下方视频了解详细内容↓↓↓
小南带你看
全球最大!全国第一艘!在南沙完成改造→
南沙这些学校将改扩建!有你家附近的吗?
编辑:程普安
制图:段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