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湾区大文章,讲大湾区新故事……看大咖们为南沙出谋划策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论坛暨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启用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
活动中,来自中央和省市媒体的嘉宾,高校、智库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进行主旨发言和互动交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融合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象的国际传播等议题,各抒己见,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写好粤港澳大湾区大文章,讲好湾区高质量发展新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不管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还是讲好整个中国的故事,源头是遣好词,这个词是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粤港澳大湾区对外最关键的遣词在哪,遣词何以构成句子,句子何以构成故事,故事何以组成一个中国的形象,最关键是在这里。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能力要提升,既包括软件,也包括硬件,在软件建设上面找到具有价值导向的核心概念和融通中外新的范畴,硬件建设上要借助第三平台,但更要打通自己的自有平台,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效能建设来说,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大湾区国际传播的元问题是什么?
解释和解决大湾区新闻舆论层面的问题。包括大湾区动态、一切发展信息的内容生产、分发和评价等等,以此来主动设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闻舆论议程,从而建立认知、答疑释惑、管理预期、塑造形象。
02提出和涵化思想文化议程。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一个产业空间、科技空间和经贸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古今互通、中外互进的思想和文化空间。
03适应和引领全球现代化议程。讲好湾区建设的案例,进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开显、声张其全球价值,打破西方现代化独尊的历史叙事,引领全球现代化议程。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
我们要凝心聚力,以文化人持续转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返本开新、开放包容,不断提炼升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圈,有着共同的精神血脉、文化传播、情感记忆。广州作为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不仅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岭南文化中心,也是具有鲜明人文交流意识的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效能,加强转化,积极培育塑造有国家影响力的湾区传播品牌和交流平台。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中西文化相互融通的重要特征,具有多语言、多文字的特质,提升湾区跨文化交流水平,有助于提升三地的文化共识,强化人文价值的认同,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和融合传播的优势,不断为人文湾区建设赋能。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原协理副校长
希望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起承转合守”的步骤。
起就是立足点,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在国际传播中寻求情感共识与目标一致性。
承
承就是承接地气,这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对外传播须具有创意、灵活、务实、具体,以及善用迈向国际传播社交媒体平台等。
转转是转换思路,国际传播就是向外的,所以从语言、表达形式、对外平等交流、对话等等方面,都要有国际传播的形态。
合
在大湾区有很好的条件,大湾区有一流的大学,传播科技、人才都是一个很大的聚才库,希望培养新型传播人才,更好地达到国际传播的效果。
守不管科技怎么突飞猛进,还是希望固守人本,这也是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最根本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
从目前来讲,大家对新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的讨论已经够热闹了,难的是静下心来,对新闻的基本规律、宣传的基本规律,媒体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真正符合基本的传播规律,是能够打动人,入眼入脑入心的。用电视产品来讲,一个好的电视产品,如果看完之后不能让人情绪上产生波动,不能愤怒、不能高兴,一定是失败的东西。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
新华社作为国家传统主流的媒体主力军,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锐度。新华社在全球媒体里面,全球布网是最大的,我们有最大的全球新闻采集网络,也有销售网络。
我们不但要做全球全覆盖,还要全抵达,不但要入耳,还要入心。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
羊晚集团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创新实践,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一核双轮三驱动”。
“一核”
就是充分发挥羊城晚报文化大报鲜明特色的核心优势。
“双轮”
就是实施羊城晚报和羊城创业产业园两大品牌双轮推动战略。
“三驱动”
就是项目驱动、平台驱动、产业驱动。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为什么在华南理工建立国际传播研究院?
也是希望利用我们的优势思考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如何赋能我们的国际传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人才,我们现在国际传播想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香港青年企业家、优源有限公司创始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前是大湾区品牌和大湾区创作的高速发展时期,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和创新品牌矩阵集中在这里发力,而品牌的发展、创新企业的发展,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媒体的助力,特别是创新,也需要媒体助力。说好故事,能将品牌传递到社会消费者终端,将技术和推广到需要的应用端以及让企业与适当的资本融合在一起。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
自成立以来,国创会一直致力于让世界读懂中国,围绕这一宏大的主题,我们这些年,发起一系列重大国际交流和传播项目,通过系列合作,读懂广州也成为读懂中国大主题的鲜活视觉,在更高的层面,更广泛地围绕讲述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既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的形象。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
从学界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创举,把国家的战略,还有我们地方现在的宣传、文化的政治格局的思考,以及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全部整合在一起,也是现在新闻科的建设路径,就是打通文理,打通各个学科,形成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全球城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城市群品牌的打造,这是一个关键。
同时,我认为,深度平台化是国际传播的新物种,这并不是简单的一种增量空间,完全是一种新的物种。必须知道用户在哪里。从这个意义来讲,用户就是构建平台的基础。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对于城市群形象的研究,目前还是处在探索的阶段。所以从背景上来讲,湾区的国际传播中心以及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是有很大的意义,不管从传播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来讲。
我们的国际传播平台需要主动出击,去争夺国际的话语权。在这方面,国外的社交平台也许是很好的工具和渠道。
大湾区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
我讲3个数字:1、3、4。
努力建设与大湾区综合影响力相匹配的外宣旗舰,面向世界传播高质量发展强音,讲好南沙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3三个好服务好媒体、凝聚好媒体,发挥好媒体的力量。把大湾区的服务工作做好,凝聚大家的力量。
4具体怎么做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广聚合力为基石,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同时创新服务机制。
小南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