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分享|余永定:我与三位学术民工的讨论与争论(NO.03)
“观点分享|余永定:我与三位学术民工的讨论与争论(NO.01)”
观点分享|余永定:我与三位学术民工的讨论与争论(NO.02)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穿越无人区》中的更多短文同中国经济有关。最引起我关注的是《从PPI反弹到PPI行业分化:去产能政策下的产出-物价关系变异》一文。这是一篇很规范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徐奇渊、杨盼盼和熊爱宗三位对中国总供给曲线左移、左旋的分析。作者提到:中国的PPI经过了54个月之后终于从2016年9月开始转向正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自2012年持续下滑之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17年“工业企业不但摆脱了债务—通缩风险,甚至还实现了债务杠杆率的轻微下降。在 PPI 快速上升的支撑下,出现了L 型增长下的 V 型反弹”。但作者们看到,随着 PPI 的快速反弹,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解释的现象:2015 年及以前的产出增速—通胀率关系,已经不适用于2016年以来的情况。2016年年初开始,相同产出增速,已经对应着更高的通胀率,或者说,相同的通胀率水平,对应于更低的产出增速。
作者对产出和物价之间关系这种变化的解释是:正向需求冲击带动了经济活动回暖,带来了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只有这个力量, 我们将会看到价格和产量双双同步上涨。而另一方面,去产能对供给能力造成了一次冲击,市场结构变化对供给面造成了二次冲击。其中前者,行政去产能带来的供给面冲击,将影响到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后者,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是供给曲线更加陡峭。在此情况下,给定价格的上涨幅度, 企业扩大供给的幅度将非常有限。
我一向羡慕年轻人对数据和细节的把握,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特别是短期分析,没有这两点是得不出什么有用结论的。《L 型增长下的 V 型反弹:PPI 反弹的力量?》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在这里我也不妨吹毛求疵一下。首先,总供给曲线并不是产出-物价关系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可以基于不同的理论。例如,在西方教科书中,总供给曲线一般是根据劳动市场供求均衡理论推导的,也有是根据合理预期理论推导。我自己则往往用异质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同企业)的微观价格-产出曲线加总推导总供给曲线。
《从PPI反弹到PPI行业分化:去产能政策下的产出-物价关系变异》中的总供给曲线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的呢?作者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事实并不必然是这种情形,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你所观测到的那些产出-物价点是总供给曲线的轨迹抑或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不同交点?换言之,你还需要处理观测点的识别问题(identification problem)。在假定了总供给曲线背后的理论之后,你才能问为什么对应于给定物价水平,产出会减少;或对应于给定产出水平,物价会上升。以由微观产出曲线加总推导的总供给曲线为例,同是去产能,如果去产能方法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变化也应该是不同的。例如,让亏损企业破产,总供给曲线似乎不会发生移动。但是,让所有企业(无论是否盈利)一律减产,则总供给曲线大概会发生移动,但移动方式可能还会因减产方式不同而不同。总而言之,发现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化,解释这种变化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并制定出正确应对之策十分重要。我想说的是,确认我们到底观察到了什么,以及正确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变化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质疑和不断的重新解释,直至我们智穷力竭,疑无可疑。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谨以此序言向我的年轻同事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告诉他们:只要还有精力,我还将继续同他们讨论和争论下去。
(完)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穿越无人区》
徐奇渊、杨盼盼、熊爱宗著
序言
上 篇
自序( 上) : 语言和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体系穿越无人区
从全球化走向碎片化的无人区
货币政策无人区: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政策的无人区: 在海边玩耍的那些央行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区: 美国和大债主沙特的历史纠葛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法兰西艺术气息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无人区: SDR 债券撼动美元世界?
迎接未知的国际金融危机: 准备好第二道防线
中国踏入“ 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探索
进入“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中国国际发展政策: 西方的批评与误解
踏上“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中国企业投资
“一带一路冶投融资机制的无人区
投资主体: 中资银行在非洲的南北合围布局探索
投资伙伴: 马歇尔计划的启示 …
投资对象国: 津巴布韦关于引入人民币提议的启示
投资项目: 尼泊尔的生姜产业
下 篇
自序( 下) : 反思“ 摸着石头过河冶
中国经济迈入无人区
L 型增长下的 V 型反弹: PPI 反弹的力量?
PPI 反弹了,产出—物价关系变异了?
需求冲击无法解释产出—物价关系变异
从PPI 反弹到PPI 行业分化: 去产能政策下的产出—物价关系变异
从 PPI 行业分化到行业利益再分配
行业分化背景下: 固定资产投资走弱
对存货投资的唯一共识
对存货投资的四种误解
盘点中国的存货和存货投资
转型的经济结构,变形的货币需求?
中国经济改革突入无人区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三种前途
去谁的杠杆?
去产能政策的冲击和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扩大内需: 靠财政还是货币?
普惠金融观察: 来自扶贫贷款变形的反思
德日同途殊归的启示: 如何应对汇率升值
缓解汇率冲击的外部解: 国际汇率政策协调
国际交易结算当中,中国如何面对赫斯塔特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充分弹性: 条件正在走向成熟
20 世纪80 年代,日本金改的错与莫
老龄化问题,中国比日本更棘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