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伏瞻:书写当代中国学术史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来源:《 光明日报 》( 2019年12月31日  06版 )
https://gmrb.cloud.gmw.cn/gmrb/html/2019-12/31/content_49608.htm


作者: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修订出版《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对于推动我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考量,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是重大的学术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担当精神,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上有过硬举措、实质进展和更大作为。《丛书》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具体措施之一。


研究学术思想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学术思想历来被视为探寻思想变革、社会走向的风向标。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所言,“学术思想与历史上之大势,其关系常密切”;“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之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我国古代研究学术思想史注重“融合”“会通”,对学术辨识与提炼能力有特殊要求,是专家之学,在这方面有大成就者如刘向、刘歆、朱熹、黄宗羲等皆为硕学通儒。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学术思想史研究亦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发轫,以章炳麟、钱穆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现代学术视角“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开始将学术思想史研究与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名品佳作。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凸显,在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但是,我国当代学术思想史研究没有跟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呈现“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公认的学术思想史大家屈指可数。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思想史研究和出版工作,系统梳理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总结各学科积累的优秀成果,既是对学术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弥补当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不足,也将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早在建院之初的1978年,胡乔木同志主持的《1978—1985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了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近10种学术思想史的规划。《丛书》初版于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予以修订再版,充分体现出我院作为“国家队”的担当。《丛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思想史演进中的脉络梳理与关键问题分析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创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思想史的历程,突出反映7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成就与经验,资辅当代、存鉴后人,具有较强的学术示范意义。


学术思想史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依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已拥有20多个一级学科、400多个二级学科,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不健全、不系统、不完善,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学科体系建设的前提是对各学科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翔实的学术思想史研究天然具备这一功能。《丛书》以“反映学科最新动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为宗旨,系统总结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宗教学、法学等学科70年的学术发展历程。其中既有对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学术思想史的系统梳理,如《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等,又有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学科学术思想史的开拓性研究,如《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当代中国边疆研究》《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等。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系统评价各学科的发展,对于健全学科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学术思想史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观点,理论、学说、知识、学术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工具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才能着力打造“原版”“新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是有前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创新离不开学术思想史研究,只有通过坚实的学术思想史研究,把握学术演进的脉络、传统、流变,才能够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形成新的学术方向,这是《丛书》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作出的贡献之一。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材料与工具自成体系,具有构建学术体系的各项特征。《丛书》通过对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创新,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尝试。


一是观点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我国思想界发生了大规模、深层次的学术变革,70年间中国学术已经形成了崭新格局。《丛书》紧扣“当代中国”这一主题,突破“当代人不写当代史”的思想束缚,独辟蹊径、勇于探索,聚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学术发展、中国传统学术继承和外来学术思想借鉴、民族复兴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反映等问题,形成一系列的观点创新。


二是研究范式创新。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和历史叙事,是由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的一系列概念和逻辑构成的。当代中国学术的源流、变化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丛书》把研究中国特色学术道路的起点、进程与方向作为自觉意识,贯穿于全丛书,注重学术思想史与中国学术道路的密切联系、学理化研究与中国现实问题的密切联系、个别问题研究与学术整体格局的密切联系、研究当代中国与启示中国未来的密切联系,开拓了学术诠释中国道路的新范式。


三是体例创新。《丛书》将专题形式和编年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充分体现了学术创新的开放性,为开创学术思想史书写新范式探路。当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创新之路刚刚开始,随着《丛书》种类的增多,创新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思路还会更多、更深入。


学术思想史研究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有特定思想指向和价值取向的语言系统,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话语体系时,要坚持中国立场、注重中国特色,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要主动设置议题,勇于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丛书》定位于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独家诠释,内容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学术,具有学术“走出去”、参与国际学术对话、扩大我国学术思想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条件。《丛书》通过生动的叙述风格传播中国学术、中国文化,全面、集中、系统地反映我国当代学术的建构过程,让世界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的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丛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的描绘,让世界了解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之路,进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丛书》中的《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等已经翻译成英文、德文等多种语言,分别在有关国家出版发行,为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国际化传播开拓了新路。


目前,《丛书》完成了出版计划的一部分,未来要继续做好《丛书》出版工作。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术思想史研究和出版工作。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好《丛书》出版工作必须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多出精品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承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严肃对待学术研究,潜心研究,讲究学术诚信,拿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都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序言,略有删改)


原标题:书写当代中国学术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历史发展、当前状况和前沿动向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反思,共涉及20多个一级学科,以及部分二级学科和其他专题显学。丛书各卷执笔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重点高校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著名学者。自2008年启动,到2018年,前后历时10年,共出版35部著作。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进行修订,共推出20卷。

#书名作者
1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

(1949-2019)

曾业英

2当代中国近代史理论研究
(1949-2019)
王也扬、赵庆云
3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1949-2019)
郑大华
4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1949-2019)
郑起东等
5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1949-2019)
李长莉
6当代中国晚清政治史研究
(1949-2019)
崔志海
7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1949-2019)
成一农
8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1949-2019)
马大正
9 新中国甲骨学七十年
(1949-2019)
王宇信
10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
(1949-2019)
李均明、刘国忠等
11 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
(1949-2019)
于沛
12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949-2019)
梅新林等
13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949-2019)
邵宁宁、郭国昌、孙强
14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1949-2019)
陶东风、和磊
15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1949-2019)
高建平
16 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
(1949-2019)
陈众议
17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
(1949-2019)
李宇明
18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
(1949-2019)
刘悦笛、李修建
1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
(1949-2019)
卓新平
20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
(1949-2019)
陈甦

相关阅读推荐:

谢伏瞻:哲学社会科学的定盘星与主心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