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故事|绣女与汉子
检察故事
每个人都有故事。人与人的相遇就是故事与故事的相遇。说出自己的故事,就是说出别人的酸甜苦辣。聆听别人的故事,就是聆听自己的喜怒哀乐。
上周,“检察故事”专栏首期推出《不得不说的反贪情缘》,收到了读者和检察干警的好评。今天,与您分享一位女检察官的反贪故事。
第2期
有人说,常常爬格子的人如同绣花一般,定然会有颗文弱的心,天天与铅字为伴,不争世事。而爬了六年格子,愈发觉得自己就在格子中,难免有井底之蛙的担忧,偶尔惦记着或许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机缘之下、忐忑之中,和改革的大部队一起来到了反贪局,内心暗想“绣女要变成了汉子?”,果真如此吗?
来到反贪局的日子,每天都处于新鲜的学习之中。比如开始再次学习归档、整理卷宗,这一切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刚刚工作在侦查监督部门工作那会,上班第一天来到办公室没有眼见提审、讨论案件的情景,而是听闻手电钻吱吱的声音。
反贪工作程序多而细,从初查到立案再到继续侦查,直至侦查终结、退回补充侦查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文书、报告,无数的笔录、书证仿佛盖楼的砖一样叠在面前,怎么盖?盖得好坏?是门全新的技术工种。怪不得同事感慨反贪的男人们个个都有绣花的本领,善于从纷繁的材料中剥丝抽茧发现问题,颇具前瞻意识,换位思考下一步侦监、公诉部门会如何“挑刺”。而装订内卷的过程,好比再一次检视自己的劳动成果,由于诸多材料可能是跋山涉水、几经周折而来,再次看到时不得不倍加珍惜,恨不得它们装成艺术品,页页码放整齐,份份梳理平整。在四处奔波取证的劳顿之后,这段梳理的时间也给了内心以安抚,不因忙碌而慌乱是种难得的修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张一弛之间的调剂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
如果说整理内卷是个入门,接下来的调取书证、询问、讯问又是一种新的体验。各家银行有不同的规矩,没有统一的标准,多带些资料、带齐各种证明是有备无患,一旦出了门再折回来,一天的工作效率都会大打折扣。一日三省吾身变成出门前再三检查,备忘录里的各样材料是否周全,是否途经其他查询部门可以一并进行查询进而以提升效率,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后面的那根稻草。
八大银行跑遍之后,紧张的面对面办案拉开帷幕,如果说前面工作只是大框架的不同而已,更多还停留于绣女的阶段,接下来仿佛真成了女汉子的临门一脚。几场询问、讯问下来,一来一往的交锋中,不打无准备之仗成了前辈们言传身教的真经,看似半天乃至一日两日的审讯过程,前期的准备或许已经持续数月,摸清性格为的是更快的建立信任感,搜集书证等外围证据为的是更好地找准突破口,同样的问题怎么问?与前期的证据是否吻合?和客观事实是否印证?深思熟虑后的问话方式和技巧需要一次次经验的累积和叠加,细想慢说,不比庭上的针锋相对,更多是春风化雨融化坚冰的信念于其中支撑。前辈们时而敲山震虎、时而旁征博引,“能说会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需要缜密的思维和淡定的心态,一份份笔录敲打下来,收获颇多,也深感汉子不易为之。
期间,和区检察院的女汉子们同吃住,她们常常自我解嘲办案的日子里,家成了宿舍,偶尔住一住,从春到夏再到秋冬,把每个讯问室都走了一遍,盒饭吃了无数,窗外树叶从新绿到茂密再到枯黄,一年也就到了头,颇有一份女汉子的情怀,但女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就是不得不回归现实纠结于个人问题迟迟未能得空解决这一缺憾。
来到反贪局的时间不长,汉子也未能称得上,但想来爬格子的绣女也罢,做侦查的汉子也好,只是分工不同、处理的事务不同,严谨的基本要求都未曾改变。
于己而言,在每个工作中得到成长并乐于此中之乐,足矣。
总策划/黄延强 林育清 吴国仁
策划/柯庆龙 杨 玫
文案/郑 欣
制作/李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