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揭秘英国最上层7%私立学校,原来我们并不是输在教育
妈咪Jane说在前面
最近上海的私立幼儿园放出了最新的学费,基本15000+/月,引发了不少议论。有妈妈在感慨 “刚毕业时半年省吃俭用买一个奢侈品包包算什么,有娃后是每月扔掉一个包包的节奏”……
更现实的是,即便学费如此昂贵,waiting list上,靠排队等你永远还在200名开外。
不仅幼儿园如此,小学、初中、高中竞争永远存在;不仅私立如此,公立也明晃晃地分了 “梯队”(主要拼买房)。学校之间还存在着鄙视链。
想起一个朋友说的,“没小孩前看那些焦虑而拼命的爸妈觉得都是神经病,但有了娃后,自己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病,并且放弃吃药,不想治疗……”
那么,在有人抱怨国内几乎畸形的教育焦虑症的同时,教育之间的区别真的在于是否是私立学校吗?
今天妈咪Jane就来带大家看看一个有趣而充满思考的英国真人秀,你可以将其理解为英国版变形记。
当BBC将TOP7%的顶级私校孩子与公立 “尾” 校的孩子互换……
01
私立与公立到底相差在哪?
拍摄开始前,英国BBC公司在英国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沃明斯特和曾经被评为“失败学校”的公立学校贝姆罗兹之间,进行了一次学生交换,为的是探索阶级划分下教育的差距。
先来看看
私立学校沃明斯特
▼
作为英国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
这里的一切硬件设施都是最好的。
大门是由爵士设计,
连一把椅子的历史
能够追溯到都铎王朝时期。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发展自己的兴趣,
沃明斯特还拥有
12个网球场和超过40个兴趣社团,
涵盖从天文到地理,
从步兵训练营到汽车机械。
当然,想要来到沃明斯特
不仅要经过严格的考核,
还有面对每个学期
高达27000英镑的学费。
要参加交换的
是这样一群被校长马克
形容为可以在校园里
踱着 “冷淡的牛津” 步伐的年轻人
再来看看
公立校贝姆罗兹
▼
该校2003年被评为 “失败的学校”,
但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中,
已经改变为英国标准教育局眼中的
优秀公立学校。
会无差别地接收周边所有学生,
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
在入校时连英语都不会说。
同样的教师数量,
贝姆罗兹的学生数量是沃明斯特的2倍,
而教育预算却仅仅是对方的1/2。
02
差距并不在教学质量
在英国,只有7%的人上过私立学校,但这7%的人却占据了英国的高阶级职业。
和中国的重点高中一样,在英国,如果你读了好的私立高中,一只脚便踏进了好大学。也就相当于即将打开上流社会的大门。那么是否这种差距在学校里显而易见,且无法更改?
有趣的是,从两位互换校长(是的,这次变形记,连校长一起换了)的对话中,可以看到造成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差距的,似乎并不是教学质量:
“我所认识的教师中,
有几个最差的就去到了私立学校。”
“如果我是贝姆罗兹的校长,
未必能做的比她现在更好。”
“我觉得公立学校的老师
教得相当好,课程很好。”
从沃明斯特交换到贝姆罗兹,第一次在公立学校上课的桑德如此说。
反倒是学校管理上,
两所学校有明显的差距。
在沃明斯特
校长会定期邀请各行业的名人
来学校举行讲座、交流会。
学生可以轻松的接触到各种顶尖资源。
反观贝罗姆兹公立中学,
下午3点学生就会放学,
而且几乎没有课后作业。
做的最多的畅想是
什么都不做,也能赚上个几百万
……
不过尽管很多资源上,贝姆罗兹有不足,但是在教学本身,无论是是顶级私立学校的校长、老师,还是从小就在私立学校上学的富二代,其实也都非常认可贝姆罗兹的教育水平。
可以看到的是,撇去宽敞校舍、古董椅子、豪华球场等这些硬件设施外,稳定、严格而温和的教育规范及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使得沃明斯特的学生拥有更积极而自信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要求和未来的人生也更加有规划。
造成差距的有时并不是学校,而是学生本身。
03
越成功,越能吃苦
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学习到了一个新单词 “牛津步” ——指的是迈着放松而冷静的步子,漫步校园,看起来早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你以为真的每天松散地坐在教室中学习,到毕业就可以拿到名校的offer,然后成功进入大企业成为管理层?
大错特错。实际上,这些私立校的孩子比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加辛苦。
公立校贝姆罗兹里,
上课聊天是一种常态,
学生下午3点放学后选择不做作业,
而是打一下午的游戏。
这使得刚进行交换的公立校生,
对于 “上课不能说话” 这件事
感到震惊。
因为在贝姆罗兹,
他们已经习惯了上课不认真听讲
……
而课程安排方面:
沃明斯特私校每天早上7点
有专门的老师叫学生起床吃早饭,
开始一天的课程。
课程会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
课后还要完成各项作业。
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
参加42个兴趣小组里的课余活动。
所以当主人公之一的卡西姆,从公立校进入私立校进行交换的第一天,他得到与校长谈话的机会(沃明斯特的传统是,校长会定期与孩子一对一面谈,沟通代际差距)时,这个过惯了下课后不做作业打游戏 “神仙般” 日子的男孩,才第一次坦诚自己:
“喜欢运动,想做工程师,想先去劳斯莱斯等地方当学徒……”
很快,他加入了汽车兴趣小组,尝试从兴趣打开学习的门,去面对真正自己想做的事。
可见就算在顶级私立学校中,也没有一个孩子的成功是偶然的,相反他们比公立学校的孩子学习更加刻苦,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在私立学校学生看似顺理成章的成功背后,是比公立学生多付出了几倍的辛苦。
吃苦,从来都是成功者的秘诀。
04
随波逐流 or 力争上游?
当处于一个消极怠工的环境中时,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力争上游?
来自私立学校的桑德和来自公立学校的布瑞特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
在同学都不好好上课的情况下,要不要认真读书?
来自公立学校贝姆罗兹的布瑞特对于学习这件事有清楚的认识。
“我觉得教育很重要,
因为如果不接受教育,
找到工作的机会就比较小,
如果找不到工作,
就会买不起房子,
买不起食物,养不活家人,
我个人不希望这样。”
“如果我不在学校埋头苦读,
也许人生就会一无所获。”
作为英国典型的工薪阶级白人男孩,知道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也知道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布瑞特依旧选择浪费自己的时间,只是为了让自己不要显得格格不入,能和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
同样的问题,来自私立学校沃明斯特的桑德,却做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纪录片开始,
桑德说了在我们看来
很 “炫富” 的话:
▼
“他们对我刻板印象可能是时髦孩子,
拥有一栋府邸和50辆车什么的。”
作为一个富二代,
显然他比布瑞特更有资格放纵自己,
可他依旧选择力争上游。
▼
“我想实际上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受,
纠结该如何选择立场,
是选择和他一起犯傻,
还是表示反对,
告诉他我在学习,事关我的将来。”
“因为在学校只要待5年,
走上社会要待60年。”
可以看到让阶级固化的,常常不是已经固化的教育资源,而是人们已经固化的思维。
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并不代表就要一辈子贫穷,没有进入私立学校也不代表最后不能考进最好的大学。
但是如果自己选择了随波逐流,自己放弃了自己,就真的失去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就好像布瑞特和桑德。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认知,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身处困境的布瑞特还在放纵自己时,家境富裕的桑德抓住了自己在学校的时间,不管别人做什么都认真读书。
抛开家世等等因素,成功的人也一定是桑德。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最上层的7%,但就算是芸芸众生的93%也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毕竟最上层7%的人比我们更加努力。
虽然这是一个英国的电视节目,但它给了我们中国家庭几个提示:
1)当大部分孩子只能在公立学校受教育时,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上,因为态度和兴趣比学校硬件本身起的作用更大。
2)开阔眼界,引导孩子树立比知识学习更宏大的目标。私立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是教得有多深,而是学得有多广,孩子接触的精英思想和深度思考有多少。
3)“牛津歩”打破了我们对快乐教育的误读。无论所在的学校拥有多好的教学资源,当一个孩子不吃苦不努力,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那么好学校也一样会有造就差生,甚至更差生。
4)家长固化的思维才是最压抑孩子改变和奋进的因素。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原生家庭和阶层,每个孩子因各种原因都会上不同的学校,然而真正能引领孩子脱颖而出的一定不完全是阶层和学校,更重要的是来自孩子内心深处对改变的驱动力和对目标追求的行动力。
所以,学校不是我们能为孩子做到的唯一最好。如果我们的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进不了最好的学校,我们仍可以和孩子一起打拼更多无形、却更加重要的东西。
留 言 送 课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截止周五(4月26日)16:00
评论获赞前5名中挑选1位幸运者
送出妈咪Jane
《优等生养成课》40堂在线课
(价值129元)
父母堂还为每日积极留言互动的用户增设额外福利感兴趣的粑粑麻麻立即添加小阅姐姐(微信号:xiaoyuemi666),备注:内驱力!
妈咪Jane的40堂在线课
分享我的 "前置式培养" 家庭教育新理念,
即趁早培养孩子的学习 "内驱力",
让你的家庭能从容应对难度不断增加的学业,
让你的孩子拥有持久一生的竞争力。
▼ 往期阅读推荐 ▼
5个孩子中有4个上了清华北大,
智慧型父母与普通型父母区别在这里
西方 “快乐教育” 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这些真正推崇的理念才是我们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