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允许孩子哭,比哄他们笑更重要

父母堂 父母堂 2021-10-16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场景:孩子因为不小心摔倒哭了,大人连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一边哄:
“宝贝不哭,都是地板坏,我打地板。”
孩子一个人搭积木,不小心碰倒了,突然就放声大哭,大人连忙上前哄道:
“没事没事,宝贝不哭,我们不玩这个了,这个玩具不好玩。”
似乎,孩子多哭一秒,都是巨大损失,都是对ta们的伤害。在很多成年人心目中,“哭”对孩子来说是件很糟糕的事。当孩子哭的时候,似乎通过哄孩子不哭,就能让情况好起来。其实,这是个误区,不仅对孩子没有好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1

 哭是孩子本能的表达 

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开心心的,永远都不要哭,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相对于笑,哭可能更接近于人类的本能。孩子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声报到就是“哭”,在他们学会说话之前,哭声就是他们表达情绪的语言。并且在孩子童年的早期,或许孩子的哭声也ta与大人进行沟通的最直接方式。
【曾经在育儿界盛行几十年的“哭声免疫法”最早源自行为心理学家华生↑ 他提议在孩子哭的时候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以训练孩子不哭不闹。但最终,这套方法被证实会给幼儿带去难以弥补的情感创伤 】
ta哭了,是在表达ta的感受,这时候ta还不会使用语言,热了或冷了或困了或饿了……只要感觉不舒服了,就用哭声来表达。
然而,现实却是,当孩子哭的时候,身边的成人总会以各种理由制止。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在孩子搭积木的过程中,一不小心积木倒了,孩子生气地大哭。这时,成人会立马想尽办法进行安抚。有给孩子换一个玩具,或是用好吃的食物进行安抚,或者用电子产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让孩子笑。【华生早期对幼儿进行那些行为学实验放在今天回溯,都非常残忍。使得一些婴儿受到严重的情绪创伤,图中的孩子去世时年仅5岁】
一番操作过后,孩子确实不哭了,但是这种做法却容易将孩子推向两个极端:盲目讨好或情绪勒索。今年4月16日,西安一个六年级女生,因被质疑偷钱,从20层跳下身亡。
平日里这个女孩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品学兼优。她是否真的偷钱已无从考证,但从她留的遗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生活的压抑和父母对她的忽视。她说: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20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对她来说,已经养成了讨好型的人格,哪怕在家里,她也逃避自己的真实情绪,宁愿用假笑来应对。这样的“不哭”是我们要的吗?我们会希望孩子宁愿委屈也逼自己笑吗?只因为这是父母希望的。相反地,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不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一哭二闹三上吊,这就是情绪勒索。那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哭呢?

2

不允许孩子哭 

得“益”的仅仅是父母


大部分的家长都有听过哭声免疫法,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的。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在西方很多育儿方面的理论都追随它,以它为基础对孩子进行养育。他推出的哭声免疫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要立马去抱,不断延长去安抚孩子时当中的间隔时间,通过满足他们,让孩子学会“不哭”。以往,孩子就会不哭不闹,乖乖听话。【华生还对孩子进行了“恐惧”的实验,以证实恐惧是后天“习得”的。他让艾尔伯特对毛绒动物产生兴趣,但是当毛绒动物靠近孩子时,就敲击铁棒发出巨响,如此反复,让孩子恐惧毛绒动物,后来这种恐惧还泛化到普通的毛发等】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这种方式相当于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容易导致心理出现扭曲和异常,华生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深受其害,大儿子精神失常,30多岁就自杀,女儿性格暴躁,酗酒无度,多次自杀未遂。其实,不管是压抑还是放任孩子的情绪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那为什么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想要让他们赶紧不哭呢?关于这个问题,英国进化心理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指出:
婴儿和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让父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同时,根据心理学博士侯瑞鹤的观点,当看到孩子哭的时候,父母的内心戏是这样发展的:
我的宝贝怎么哭了?宝贝一定是心情不好,我也好难受,看不得宝贝掉眼泪。宝贝好可怜,这么小就要承受这些,真恨不得我来替宝贝承受。我是个爱Ta的好爸爸/妈妈,我要让宝贝开心起来。看,宝贝笑了,我心里也就踏实、舒服了。
可以说,当听到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自始至终看到的只是自己的需要。当然,我们不是否定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这个见不得孩子哭的过程,更多指向的是父母为了让自己心里不难受,所采取的措施,即“哄孩子笑”。
但这个措施却让孩子习惯用笑容将负面情绪压制下去。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面对挫折的机会。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也会越来越脆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很多孩子,一遇到点事情就选择用放弃生命来解决。因为这个炸弹在早年就埋下了,只不过现在被一个契机引爆了而已。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哭泣,也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3

勇于面对孩子的哭

ta们哭了 请立刻抱ta


如果我们只喜欢孩子笑的时刻,却拒绝面对他们沮丧哭泣的时刻,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变得玻璃心。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孩子的哭。哭是他们面对挫折的开始,也是接受“自己是有限”的过程,同时还可以缓解情绪的压力。
当坦然面对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持。也就是说,当孩子哭了,请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和安抚,请立刻抱ta!给予ta即时的安全感。如果你认为孩子“哭够就不哭了”,这份冷漠,会让孩子终身都匮乏基础安全感。及时的回应是给孩子心理营养、建立信任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滋养孩子的安全感。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共情和接纳他们的情绪,是提供支持和回应,而不是哄孩子笑。也就是说,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给予拥抱和支持,是在认可ta悲伤受挫的情绪,拥抱本身就是一种接纳和共情,但哄笑却是一种“否认”。试想你在受挫沮丧的时候,别人来给你讲笑话,你能感受到被理解吗?例如前文提到的,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哭泣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宝贝哭是因为搭不好自己想要的造型吗?如果宝贝觉得哭可以舒服一点,可以趴在爸爸/妈妈肩上哭一会儿。

当孩子有了一次次从挫折感中恢复过来的经验后,他们的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健。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强大孩子的内心而刻意创造挫折,因为生活本身提供的已经足够。我们要做的只是接纳、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1]侯瑞鹤. 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6.8.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