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10ftfn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益西降措尊者視頻簡介

點擊播放,随喜轉發 

功德無量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點擊以上音頻播放】

佛子行三十七頌全文

那莫羅給夏RA雅!

雖見諸法無來去,然唯精勤利眾者,

勝師怙主觀音前,三門恆時敬頂禮。

利樂之源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於此宣說佛子行。

已獲暇滿大舟時,為自他渡輪迴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聞思修持佛子行。

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

遺忘取捨愚暗者,拋棄故鄉佛子行。

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

淨心於法生定解,居於靜處佛子行。

長伴親友各分離,勤積之財留後世,

識客終離身客店,捨棄今世佛子行。

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

令成無有慈悲者, 遠離惡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滅罪業,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勝上師較自身,更為珍愛佛子行。

己尚縛於輪迴獄,世間天神能救誰?

故知殊勝無欺處,皈依三寶佛子行。

佛說難忍惡趣苦,皆為惡業之果報,

是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

了知恆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自何樂?

是故為渡無邊眾,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何人以大貪欲心,奪或令奪我諸財,

自身受用三世善,迴向於他佛子行。

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

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

然我深懷慈愛心,讚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廣眾中,揭露吾過出惡語,

於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

貧窮恆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遠揚眾人敬,亦獲財如多聞子,

然見世福無實義,毫無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一切境現唯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

了達此理於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

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為幻相佛子行。

獲得菩提身尚捨,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

故於三有無希求, 守護淨戒佛子行。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禪定佛子行。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觀察自錯誤,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恆時審自己,斷除過患佛子行。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

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

為求利養相互爭,失壞聞思修事業,

故於親友施主眾,根除貪執佛子行。

惡言刺傷他人心,亦失菩薩品行故,

莫說他人不悅詞,杜絕粗語佛子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於何狀態,

相續具足正知念,成辦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諸善根,為除無邊眾生苦,

皆以三輪清淨慧,迴向菩提佛子行。

為利欲修菩薩道,依照經續論典義,

諸聖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頌佛子行。

因吾慧淺無修行,雖無智者所喜詞,

然依諸多經論故,此佛子行定無謬。

而諸佛子廣大行,如我愚者難測故,

相違不符等諸過,諸聖者前祈寬恕。

以此善願眾有情,以勝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邊,大悲怙主觀自在。

此佛子行是為利益自他而教理法師無著於水銀寶洞撰寫



佛子行

背誦綱要 · 分段註釋

禮供


那莫羅給夏RA雅!


觀音菩薩

慈悲的顯現




雖見諸法無來去,

然唯精勤利眾者,

勝師怙主觀音前,

三門恆時敬頂禮。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頂禮的三個目的

  1. 對境-功德-福報-無違緣,修行成功;

  2. 為眾生離開痛苦,得到佛果,發菩提心,發願;

  3. 以觀音菩薩為殊勝上師。


註釋:

來”就是生,“去”就是滅,“無來去”就是無生無滅,雖然證得一切法無來去、生滅,但還是儘量渡眾生,儘量利益眾生。誰在這樣做呢,這就是殊勝的根本上師和觀自在菩薩。因此恆時身、口、意三門恭敬地頂禮。


立誓句


利樂之源諸佛陀,

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

於此宣說佛子行。



滑动查看

註釋:

世間的一切利樂是通過佛轉法輪後,眾生行善而得來的善果,這一切的來源就是佛,那麼佛是從哪裡來的呢,佛是從修行正法而出生的。那麼正法又要怎麼修呢?這就要依賴知道正法的修行方式,也就是佛菩薩的行為。所以現在應當說佛子的行為。


前行


已獲暇滿大舟時,

為自他渡輪迴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

聞思修持佛子行。

1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觀想暇滿人生難得


註釋:

現在我們得到了閒暇和圓滿的人身,是累世劫積累福報才得到的,故應發起為了自他一切有情從輪迴苦海裡渡到彼岸的大願。白天晚上都不散亂不懶惰,精進於聞、思、修這三個主要的事業。


前行


貪戀親方如沸水,

嗔恨敵方如烈火,

遺忘取捨愚暗者,

 拋棄故鄉佛子行。 

2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應遠離

三毒之源的家鄉


註釋:

在家鄉修行容易對自己的親人生起貪心,貪心生起時好像是水已沸騰一樣;對怨仇的方面就會生起嗔心,猶如烈火,難以熄滅。另外住在家裡,常常追求現世、世間的圓滿,被愚癡黑暗所蒙蔽,取捨都忘記,不會生起解脫的念頭。所以如果要修一個真正的法,必須要離開家鄉。


前行


離惡境故惑漸輕,

無散亂故善自增,

淨心於法生定解,

 居於靜處佛子行。 

3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功德之源依止靜處


註釋:

要遠離城市、村莊而依止靜處,到了靜處,遠離了生起貪、嗔、癡的惡境,所以他的煩惱會逐漸地減少,靜處也沒有可以懶散的地方,可以看清輪迴的過患痛苦,這時候心裡就容易生起厭離心或者是出離心,開始學佛、修行,此時善事自然就可以增長了,因為心裡很清淨,就得到很多佛法方面的功德,對佛法也就生起了正知正見。


前行


長伴親友各分離,

勤積之財留後世,

識客終離身客店,

捨棄今世佛子行。

4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觀無常即捨今世


註釋:

因為長住一起的親友,總是要分離的,要隨著各自的業力走,辛辛苦苦積聚的財物也總是要消散的,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心現在因為業力的關係而和合一體,心就好像是客人,身體就好像是客堂,但是業感消失或轉變了以後,要捨棄而分離的,所以,不用太執著自己的身體,要捨棄現世的這些圓滿,而追求解脫。


前行


交往惡人增三毒,

失壞聞思修事業,

令成無有慈悲者,

 遠離惡友佛子行。 

5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遠離愚伴

使修道無違緣


註釋:

與貪嗔癡三毒深厚之邪師惡友在一起,心裡也會生起很多很多的貪、嗔、癡等三毒煩惱,不但如此,而且聞思修事業慢慢地減少,慈心悲心也都慢慢地減少,最後直至滅盡。如果還是繼續跟他們交往,生生世世都沒有了解脫的希望,所以不要講他的過失,也不要反對他,但要提前離開他。


前行


依止正士滅罪業,

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勝上師較自身,

更為珍愛佛子行。

6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依止

修道順緣善知識


註釋:

依止具德善知識,自己逐漸改掉了以前不良的習氣,認真聞思修行,心裡慈悲心、出離心等善念逐漸增多,惡的念頭越來越少,此時戒定慧或者聞思修的功德,好像是上弦月一樣,一天比一天增上,找到了這樣的殊勝善知識,就必須要愛重他勝過愛重自己的身體,這就是佛子行。


前行


己尚縛於輪迴獄,

世間天神能救誰?

故知殊勝無欺處,

皈依三寶佛子行。

7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入佛教之門為皈依


註釋:

世間鬼神,他們自己還束縛在輪迴中,還沒有得到解脫,我們皈依他們不可能得到解脫。世間的天神,如果我們供養、祈禱他們,也許能得到現世的一些少許的圓滿,但是因為他們沒有證悟空性,具有三毒的緣故,我們皈依他們同樣不可能得到解脫。所以要皈依三寶,如果供養三寶皈依三寶,只有好處、利益,沒有害處。


正行


佛說難忍惡趣苦,

皆為惡業之果報,

是故縱遇生命難,

永不造罪佛子行。

8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小 士 道


註釋:

一切非常難忍的痛苦,如:地獄的痛苦,餓鬼饑餓的痛苦,旁生勞累的痛苦等,了知了因果不虛,輪迴過患後,知道這一切難忍的痛苦都是自己以往業力所感,佛說這都是惡業的果報。所以,縱使遇到生命的危難,也不再造罪,這是佛子的第八條行為。


正行


三有樂如草尖露,

乃是瞬間壞滅法,

了知恆時無變法,

希求解脫佛子行。

9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中 士 道


註釋:

三有樂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的一些圓滿,這些圓滿都如草頭的露水一樣,風一吹或者草一動就沒有了,這些世間的圓滿都是一刹那就毀滅的法,無常的法。那麼不毀滅、可靠的法是什麼呢?就是恆時不變的解脫果,所以希求解脫果,這是第九條佛子行,這是說對輪迴要生起出離心,對解脫要生起希求的念頭。


正行


無始時來慈我者,

諸母若苦自何樂?

是故為渡無邊眾,

發菩提心佛子行。

10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註釋:

從無始劫以來,眾生都做過自己的母親,如果我們的母親在輪迴裡面受苦,那麼我們怎麼可能一個人希求得到解脫的快樂呢?所以,為了幫助他們解脫,我們要發菩提心。這是第十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

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

真實相換佛子行。

11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入座時修自他交換


註釋:

在世間的一切痛苦,都是為了自己好,從而犯下殺生、偷盜等等惡業產生的。諸佛的來源是發菩提心,作無我利他的事業,因此,自樂與他苦的交換,是第十一條佛子行。


正行


何人以大貪欲心,

奪或令奪我諸財,

自身受用三世善,

迴向於他佛子行。

12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四種不欲轉為道用

04

未得


註釋:

如果人或非人,以大貪心來奪我的一切財物,或者派人來奪我的一切受用、財物,我不但不反對,不生嗔心,而且還把自己的身體、受用、善事都要迴向於他。


這些我們初期修行的人很不容易能做到,但是如果做不到,那麼見到菩薩的這些偉大行為時,心裡就要生起信心,生起信心以後要發願,祝願我們儘快能夠實踐這樣的行為,達到這樣的境界,這種發願的善根和福報也是不可思議的。這是第十二條佛子行。


正行


我雖無有些微錯,

何人若斷吾頭顱,

然以悲心將彼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13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四種不欲轉為道用

04

痛苦


註釋:

我自己雖沒有造任何罪過,但是另外一個人來砍斷我的頭,我不但不反對,不但不對他生嗔心,而且我還生起大悲心,他砍斷我的頭的罪過,也由我自己代受,這是第十三條菩薩的行為,一般人也是做不到。


正行


有者百般中傷吾,

惡名縱遍三千界,

然我深懷慈愛心,

讚其功德佛子行。

14


滑动查看

背诵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四種不欲轉為道用

04

誹謗


註釋:

有一些人誹謗我,而且傳遍了三千世界,我不但不生氣,不講他的過失,反而以仁慈心讚揚他的功德,這是第十四條佛子行。


正行


何人大庭廣眾中,

揭露吾過出惡語,

於彼亦作上師想,

恭敬頂禮佛子行。

15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四種不欲轉為道用

04

挖苦


註釋:

有人在聚集很多人的地方,揭發我的過失,而且還對我說很多的粗語,這時候,我對他不但不生嗔心,不以牙還牙,而且我還把他當成自己的益友,因為他把我平時不容易發現的我自己的過失說出來了,那我就可以改正我的過失了。所以把他當成自己的益友、自己的善知識而十分恭敬地對待。這是第十五條佛子行。


正行


吾如自子愛護者,

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於病兒,

尤為憐愛佛子行。

16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兩種難忍轉為道用

04

反報


註釋:

我像護養自己的兒子一樣護養一個人,他不但沒有報恩,而且把我當怨仇一樣,這樣是一般人很難忍的,但是菩薩卻像母親對待生病的兒子一樣特別悲憫他,這是第十六條佛子行。


正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

雖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

恆時頂戴佛子行。

17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兩種難忍轉為道用

04

侮辱


註釋:

如果功德與我差不多,甚至不如我的眾生,以傲慢心來欺侮我,我不但不生起嗔心,而且如上師一樣恭敬他,經常頂戴在自己的頭頂,這是第十七條佛子行。


正行


貧窮恆常受人欺,

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

無有怯懦佛子行。

18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

將兩種盛衰轉為道用

04

貧苦


註釋:

如果有人沒有錢財,常常受到其他人的欺侮,而且又遇到了很多的病和魔障等,這時候就願眾生的一切苦由自己代受,願我一個人受了痛苦以後,其他人不用再受痛苦,能夠得到解脫,遇到痛苦的時候不但不怯弱,而且把痛苦轉為道用,這是第十八條佛子行。


正行


美名遠揚眾人敬,

亦獲財如多聞子,

然見世福無實義,

毫無傲慢佛子行。

19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兩種盛衰轉為道用

04

富貴


註釋:

自己聲名遠揚,一切眾生都很恭敬自己,還有自己的錢財,相當於多聞天的錢財(多聞天是地居天第一層天當中最富貴天人,就是沾巴拉財神),但是菩薩看這些都無實義,他心裡不會生起傲慢的心,不受外界影響,一心渡眾生,這是第十九條佛子行。


正行


自嗔心敵若未降,

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

調伏自心佛子行。

20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兩種煩惱轉為道用

04

將嗔恨心轉為道用


註釋:

我們如果沒有有效地對治或降伏我們的嗔心,則遇到不如意的外境或不投緣的人時,容易與他人結下了仇恨。一般世間人為了消滅自己的仇人,就動用武力,但殺死一個仇人,仇人的親人都會成為自己的仇人,這樣外面的仇人反而越來越多。因此要斷絕仇人,首先必須要降伏自己的嗔心,自己降伏了自己的嗔心,就等於把外面的仇人都降伏了。而嗔心的直接對治法即是慈悲,所以,應以慈悲心的來調伏嗔心,這是第二十條佛子行。


正行


一切妙欲如鹽水,

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

即刻放棄佛子行。

21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修世俗菩提心

02

出座後

自他相換的修法

03

出座後將

兩種煩惱轉為道用

04

貪心怎麼轉為道用


註釋:

世間的這些誘人的欲妙,好像是鹽水,不能解渴,反而越喝越渴,世間的這些圓滿也是這樣,越享受越增長了人的貪心。一個修行人,就要把能使人生起貪心的事物,無論是什麼,頓時捨去。這是第二十一條佛子行。


正行


一切境現唯心造,

心性本來離戲邊,

了達此理於二取,

皆不作意佛子行。

22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修勝義菩提心


註釋:

一切外面的現象都是從自己的內心產生出來的,心的本性就是空性。二取就是能取、所取,能取就是心識,所取就是外面的外境,領悟了一切法是心造的,心的本性是空性,如果對一切二取的這些現象,不去作意,也就是不去執著,那麼它們就融入了空性,這是菩薩發勝義菩提心的方法。這是第二十二條佛子行。


正行


逢遇悅意對境時,

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

斷除貪執佛子行。

23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修勝義菩提心


註釋:

菩薩了達了一切法是心造,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此後遇到一些悅意境相,不會繼續生貪心和追求這些圓滿,為什麼呢?當時他應當伺察,這跟夏天的彩虹一樣,只有現象,沒有實質,所以當下即應斷除貪欲的心。這是菩薩勝義菩提心的學處,精通一切法是如幻如夢的方法來斷除貪心。這是第二十三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諸苦如同夢子死,

迷現執實誠疲憊,

是故遭遇違緣時,

視為幻相佛子行。

24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修勝義菩提心


註釋:

遇到痛苦的時候,猶如自己在夢裡夢到自己的兒子不幸死了,心裡無比的悲痛,但是一蘇醒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空的,實際上一切都是如幻如夢的,我們如果去執著這些幻象一樣的東西,就會有痛苦的感受,就會有煩惱障,會因此而勞累,所以遇到一些違緣、痛苦時就把這些視為如幻如夢的現象,也就不會有太大的痛苦,這是第二十四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獲得菩提身尚捨,

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

慷慨布施佛子行。

25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布施度

註釋:

希求菩提果位的這些修行人,他應布施自己的身體,身外之物的財產、眷屬則更應在布施之列,何況一切外在的身外之物呢,但這些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允許布施身體,因為對於初學者,還沒有斷除我執,布施身體會有同樣的痛苦感受,可能會後悔,有退轉菩提心的危險,因此初學者除了身體以外可以用自己所珍惜的財產、受用、善事等用來布施,其中法布施是最殊勝的。“布施便是佛子行”,這是第一步,也是第二十五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成他利誠可笑,

故於三有無希求,

 守護淨戒佛子行。 

26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持戒度


註釋: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礎,如果沒有戒,則我們自己的利益都不會成就,如果自己都不能渡,想渡其他人哪裡有可能呢。因此不可再有貪有之心,如認為守戒不是為了解脫,而是為了遣除前途的一些違緣,或者是為了下世得到人天的福報,這樣為求世間的圓滿,就是貪有心,無論是居士戒、出家戒,守持戒的原因是為從輪迴當中得到解脫而守戒的,這叫作無有貪有心。這是持戒,也是第二十六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於求妙果之佛子,

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諸眾無怨恨,

修持安忍佛子行。

27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安忍度


註釋:

很想作善業,希望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的佛子,把一切外面損害自己的違緣都看作寶藏,對於其他人的欺侮不會有怨恨,反當作自己一個修忍辱的機會。這種機會對於學道的菩薩來說是很難得的,因此菩薩特別珍惜這些損害、違緣,害他的眾生越多他就越高興,這是安忍度,也是第二十七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

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眾生功德源,

具足精進佛子行。

28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精進度


註釋:

生起了出離心的小乘修行者,非常精進學法,就好像是頭髮要燃燒,立即想辦法熄滅它一樣。小乘道的修行者僅僅是為自己求得解脫的利益,但是已有這樣的精進,而大乘的修行者不僅是渡自己一個人,而是渡化一切眾生,為了一切眾生,把自己作為功德的來源,更要發精進心,這是精進度,也就是第二十八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當知止觀雙運理,

以此摧毀諸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

修習禪定佛子行。

29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禪定度


註釋:

應當了知勝觀和寂止雙運具足才能夠斷除煩惱,領悟本性的智慧叫勝觀,寂止是心不散亂,安住本性。如果沒有寂止,那麼智慧就不會是很圓滿的,如果沒有勝觀,僅有寂止,這是一般的色界和無色界的眾生,也就不能得到解脫,所以寂止和勝觀要雙運,這樣禪定才能夠斷除一切煩惱障。要遠離色界和無色界的行,否則就得不到解脫,這是第五度,靜慮度,也是第二十九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若無智慧以五度,

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輪空,

修持智慧佛子行。

30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菩薩六度

03

修學智慧度


註釋:

如果不證悟空性,沒有智慧,修布施等前五度還是不可能得到佛的果位。六度裡除了智慧度以外其它的布施、持戒等五度叫作方便,三輪是三種執著,比如說布施的時候,布施者就是自己,有能布施的行為,布施的物件,這三個叫作三輪,對這三輪都精通如幻如夢叫作三輪清淨,也即是慧,這樣方便、智慧雙運,才能夠得到佛的果位,這是第六度,智慧度,也是第三十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若未觀察自錯誤,

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恆時審自己,

斷除過患佛子行。

31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經說四法

03

常觀己過而捨棄


注釋:

如果不詳細地觀察自己的迷惑,自己的煩惱,而天天去數落別人的長短,比如說出家人穿了出家人的衣服,起了出家人的名字,於是就拿出家人的身份來做惡業,又或者居士不修行,不發心,去做一些壞事。所以應該常常觀察自己的過失,不要觀察別人的過失。如果對他人的一點點過失,不經觀察,馬上就散佈出去,而對於自己的一點點功德馬上四處宣揚,自己很大的過失也不願意跟人透露,這是凡夫的習慣,我們得到了一些殊勝的法,懂得了該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是什麼,懂了以後我們要實行,我們如果實行就一定能夠做到。這是第三十一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以惑談他菩薩過,

則將毀壞自功德,

故於大乘諸士夫,

不說過失佛子行。

32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經說四法

03

不說菩薩過失


註釋:

以煩惱宣說佛子、菩薩的過失,反而減少自己的功德。實際上不管菩薩有過失和無過失,都不能宣說,如果說了就犯戒,其他眾生的過失也同樣不能說。這是第三十二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為求利養相互爭,

失壞聞思修事業,

故於親友施主眾,

根除貪執佛子行。

33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經說四法

03

遠離貪欲


註釋:

為了追求名聞、利養而對親友或者施主有貪心,從而與他人產生爭論,一產生這些爭論,自己聞思修的功德會逐漸減少,所以對親友,施主不要有貪心,這是第三十三條佛子的行為,這裡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


正行


惡言刺傷他人心,

亦失菩薩品行故,

莫說他人不悅詞,

杜絕粗語佛子行。

34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經說四法

03

不說粗惡話


註釋:

如果口出粗語傷害他人的心,這樣就失去了佛子的行為,因為菩薩的行為不是害他,而是利他,所以,讓其他人不高興的惡語要斷除,這是第三十四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

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

立即剷除佛子行。

35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斷煩惱


註釋:

串習就是習慣,煩惱習慣了以後,對治就很難,變得很難控制,很難斷除,因此要有分別該做不該做的智慧,常常要觀察自己的身、口、意,如果在做惡業,當下就要斷除,如果做的是善業,就應該繼續做,這叫作正知正念,正知就好像是軍隊或者是兵一樣,正念好像是寶劍一樣,正知正念的人手裡持著寶劍,貪等煩惱剛剛萌生時,就要當下剷除,這是第三十五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總之一切威儀中,

觀心處於何狀態,

相續具足正知念,

成辦他利佛子行。

36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

以正知正念渡化


註釋:

總而言之前面所講的一切菩薩的行為中,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都應當觀察自己的發心,有沒有利他心,有沒有貪心,有沒有嗔心?心相續中應具足正知正念,恆常做利他的事,這是第三十六條佛子的行為。


正行


如是勤修諸善根,

為除無邊眾生苦,

皆以三輪清淨慧,

迴向菩提佛子行。

37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01

菩薩戒

02

修學善根迴向


註釋:

為斷除輪迴中無邊眾生的痛苦,將前面精進修行所生起的所有善根,以三輪清淨的智慧,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這是第三十七條佛子的行為。


末義


為利欲修菩薩道,

依照經續論典義,

諸聖者言而撰著,

三十七頌佛子行。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為誰而著


註釋:

為了利益想學佛子道的這些眾生,根據顯續的菩薩們所造的論典裡面所講的意義,以及以前的這些聖賢的口訣來著述了佛子行。


末義


因吾慧淺無修行,

雖無智者所喜詞,

然依諸多經論故,

此佛子行定無謬。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顯明此論無誤


註釋:

因我智慧很淺,所學很少,所以就沒有智者們喜歡的詩詞,但是從內容方面來講,這是依靠了很多經典的教言,所以所講的菩薩行為應該沒有錯誤。


末義


而諸佛子廣大行,

如我愚者難測故,

相違不符等諸過,

諸聖者前祈寬恕。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謙虛並祈請諒解


註釋:

但是菩薩的行為非常深廣,如我一樣根基愚鈍的人要去測菩薩的行為,有很大的困難,所以論典裡面也許有不合理的地方,還有上下無關的地方,不通順的地方等這些過失,祈請一切聖賢者寬恕,而在這裡懺悔。


末義


以此善願眾有情,

以勝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邊,

大悲怙主觀自在。



滑动查看

背誦綱要

作者迴向菩提


註釋:

依靠我著佛子行的善業,祈願一切眾生的心裡生起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這兩種菩提心生起了以後,就不會墮輪迴,就不會墮涅槃邊際,以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不讓眾生墮二際,願一切眾生都得到觀世音的果位,這是迴向善根。

佛子行,全名《佛子行三十七頌》,本論是藏傳修心法門中非常殊勝的竅訣、大乘法門的修行精要。內容為一大乘佛子所應具有的行為,分三十七個頌詞闡述。藏傳佛教一切宗派大師共同讚譽佛子行,稱其包含了一切甚深與廣大的要意。

作者無著賢大師 (1295~1369),被公認為登地菩薩,一生顯現了偉大的菩薩行宜,慈悲、智慧和神變事蹟不可勝數。寧瑪派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于諸傳承上師前共聽了150多次本論的講解,並要求弟子們必須精通其義,曾諭示通過學習這位大師的論著,能使人很自然地生起菩提心。

大恩根本上師益西降措仁波切要求弟子背誦《佛子行》。故在此共享。



往期精彩回顧

向上滑動點擊標題進入文章閱覽



阿依斯德之光介紹【視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197yhr9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歡迎關注

共修報數丨求法皈依丨祈福加持丨法寶結緣丨

阿依斯德之光海外

微信公眾號

ID:ayisidesz

關注

阿依斯德之光海外

微信服務號

ID:chaoyue3882

關注

阿依斯德之光海外

Line帳號

ID:chaoyue3881

關注

Facebook搜索我們

Yeshe Jamtso Rinpoche

關注

聯絡我們丨為能向您提供更快捷服務,加號時直接發送您的所在地+報數,求法,祈福,放生,法寶結緣(可多選),義工會盡快回覆。

快速查找精彩文章

1.長按以下鏈接 - 【選擇複製 - 打開】進入目錄

http://t.cn/ROkzzH1

复制

2.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


3.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4.進入微信公眾號點擊左下方“精華匯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