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得不看!​全军顶尖级专家带你认识心源性猝死

2017-07-01 解放军报记者部

编 者 按

6月21日清晨,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和陆军总医院的多位心脏疾病专家在首都机场,准备乘坐航班前往陕西延安参加优秀医疗资源深入革命老区系列公益活动。就在摆渡车刚开出不久,车上有人突发晕倒!专家们立即实施抢救,及时判断为随时会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心脏骤停,而立即实施20秒的生死急救,让患者生命重新开始脉动。令人庆幸的是这位患者足够幸运,她倒在了一堆国内心内科专家的旁边。

 陈韵岱教授团队在首都机场救治心脏骤停女士。

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位高危猝死者都会如此幸运!如何提高认识、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记者近日专访了参与救治的我军顶尖级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韵岱。



全军顶尖级专家带你认识心源性猝死

——专访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韵岱

 延安医院影像会诊。

医者仁心,大爱无边。

6月2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从陕西参加公益活动返京的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韵岱。当谈起5天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时,脸上略带风尘的陈主任感慨地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那位女士转危为安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为了让那个“难忘一刻”少发生甚至不发生,陈主任欣然接受了军报记者的专访,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给大家普及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知识。


从20秒生死轮回,看心源性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摆渡车刚开出不久,车上一位年轻女士心源性心脏病突然晕倒在地。专家们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脏骤停!几位医生立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迅速进行胸外按压,20秒过后,晕厥的女士恢复心跳,10分钟之后,该女士恢复意识。

“我真不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该女士醒来后说,她有过原发心源性心脏病史,刚刚在摆渡车上,她只觉得眼前一黑,就没有意识了。

“当时,这名女士的症状是典型的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前兆。”陈主任介绍,心脏心源性猝死是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一般为心室颤动或室心源性心动过速)导致迅速死亡,很多公众人物,甚至医学同道,都因为心源性猝死离世。

 心源性猝死。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脏骤停通常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在一瞬间丧失泵血功能,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一旦进入生物学死亡也就是脑死亡,则无可挽救。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迅速、无法预测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相当数量的患者是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的。 2016年5月10日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从病因来看,大量研究表明,广泛心源性冠状动脉病变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理,而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及冠状血管的痉挛,更进一步促进心肌损伤心电稳定心源性下降,从而诱发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因主要有

1、较为剧烈而持久的劳动,造成过于疲劳。

2、饱餐、饮酒及过量吸烟。

3、精神神经过度兴奋、激动。

4、严重的心功能不全。

5、低钾、低镁血症。

6、某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年轻化,心源性猝死的一大特征

近年来,心脏病患者逐步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观察显示,5年前,年轻患者比率仅二十分之一,但目前比率已升至十分之一。某大型医院一段历时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入院急救的45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就有7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300例,最年轻的2名患者竟然只有22岁。

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盐、高油、高糖成为时下年轻人流行的饮食习惯,晚睡熬夜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挤占休息时间,再加上繁重的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加速恶化。

 陈韵岱指导延安医院医生完成复杂介入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是增龄心源性疾病,但现在患者中也不乏年轻人,这反映了年轻人健康下滑所带来的变化。”陈主任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少年轻人体质下降不仅是我们国家一家存在的问题,而是世界性难题。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最新指引,青少年及成人的每周运动时数标准,分别为每周五次及三次,每次至少60分钟,但美国仅约两成青少年达标。

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要正确处理好爱工作与爱身段的关系,学会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针对心脏相对健康的,要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锻炼适度;针对心脏本身就有恙的,应该定期复查、按时服药,同样也要注意生活习惯。不要总觉得自己身体好没问题,偶尔出现的一些不舒服也能扛过去。


作为普通人,心源性猝死发病前有什么“预警”?

 陈韵岱和李俊峡在延安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帮带手术。

陈主任打了一个比喻,人体就像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在心源性猝死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常见的征兆有以下几种:

征兆1、胸闷。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心源性心肌梗死。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征兆2、心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心源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应当及时就诊。某些遗传性心脏病有极高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本案的女孩是此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征兆3、心跳过缓。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征兆4、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血氧下降。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5、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脑卒中发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需要多加留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早识别早治疗。

如发现猝死的上述前兆,我们需要时刻对身体不适保持警惕,发生情况时要快速反应,及时就医。


心源性猝死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有什么预防措施?

我国每年有50万人因心脏原因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一旦出现猝死,并非没有抢救的可能。陈主任表示,这次确实遇到很多巧合,救治病人也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并不值得再提及,更重要的事要广泛宣传公众对心脏骤停的快速识别和及时救治培训。如心肺复苏,可以让心脏被动地跳动,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延安公益活动北京专家团队。

陈主任说,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定期进行体检。

2、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3、戒烟、限酒。

4、清淡、低脂饮食。

5、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7、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同时,陈主任提醒大家,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要必须学会一些急救措施,为了自己也为别人。有些“晕倒”是可以致命的。如果发现有人晕倒,应首先设定患者是有生命危险的晕倒,并且能够判断是不是心跳呼吸骤停。

心跳停止的时间与临床症状的关联:

1,心跳停止3秒,出现头晕。

2,5秒的出现黑朦。

3,7秒出现晕厥。

4,10秒出现抽搐。

5,心跳停止30秒,出现呼吸停止。

6,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散大并逐渐固定。

7,心跳停止4-5分钟,出现脑死亡。

只有明白这些情况,才知道心性猝死是可以致命的,才具有救治的紧迫感!真正是“时间就是生命,秒秒就是生命”。但同时,晕倒原因还有多种可能,非心原性的晕倒如癫痫、晕车、低血糖,迷走反射,癔病发作等大多能自我恢复,而唯独心跳骤停者自我恢复的机会几乎为零。心源性猝死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或公共场所,由于发生突然,常常使人不知所措,如果等医生来救或送往医院去救,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机。所以必须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现场急救措施。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常可在短时间内使病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主要有:

1、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果没有反应,可再捶击2~3次。

2、心脏恢复跳动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

3、口对口吹气即人工呼吸。

4、及时送医。

(本文照片由解放军总医院提供)

 陈韵岱教授团队指导宜川县医院人员标准心肺复苏。


 延安医院的影像会诊。

 陈韵岱看望志丹县95岁老红军。

 陈韵岱为老红军儿子进行慢病诊治。

 专家组成员到延安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作者 | 记者孙兴维、郭晨、特约记者罗国金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田    源

责任编辑:徐小龙   杜海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