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年发射数百发多型导弹,这家“快递”有点牛!

2017-07-04 解放军报记者部

东风啸苍穹 长剑卫天疆

——火箭军部队开新图强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纪事

编者按

撑起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能力。“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是习主席的殷切嘱托,也是党和人民的如山重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慑敌制敌的王牌底牌,战略军种建设发展得越强大,我们的战略能力就越强大,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力量就越有依托。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军种,始终连着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大方略。

“长风乍起扫烟尘,呼啸腾空定乾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始终高举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旗帜,肩负重任、砥砺奋进,从第二炮兵跨越转型为火箭军,坚定不移抓训备战,加速实现战略能力新跃升。大国长剑呼啸苍穹,催生出强国兴军的豪气与底气。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战略铁拳,淬火成长。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中,火箭军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让我们感受到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的使命与担当,梦想与期待。

大国重器,气壮山河。

战车列阵,长剑昂首。这是令人激情澎湃的一幕——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火箭军6个装备方队组成的战略打击方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磅礴恢弘的气势,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视察火箭军机关和部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决策第二炮兵更名火箭军,发出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的伟大号令,擘画了新形势下火箭军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激情满怀,开新图强。火箭军部队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加紧备战强能,以一流标准创一流业绩,为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而奋力前行。


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大漠机动演兵急。

岩层深处孕育中国力量,铁肩之上担当大国尊严。

初夏时节,火箭军一支支导弹劲旅跨区机动开赴大漠戈壁、东北密林、沿海之滨,围绕“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能力标准,在多维战场摆兵布阵,锤炼复杂陌生条件下实战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火箭军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确定抓建为战、抓训备战的思想观念,把工作“准星”始终对准打仗“靶心”。

去年,从火箭军机关到边远连队,围绕“火箭军距离打赢还有多远,火箭军打胜仗是不是托底”展开主题大讨论,与打仗无关的顽疾被曝光、根源被深挖、问题被剖析,人人围绕“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拷问反思,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进一步树牢。

懈怠必颓,忘战必危。这几年,火箭军无预告战备拉动、随机抽点发射全面推开,循环滚动值班、常年备战机制形成常态;跨区驻训、实弹发射、红蓝对抗、战役演习常年组织,部队随时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临战状态”;部队平战一体、高度戒备、随时能战的作战值班体系高效运转,大国长剑随时闻令出鞘。

5年来,火箭军组织4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参加联合训练30多场,发射多型导弹数百发。所有导弹旅全部与信息化蓝军交过手,探索出具有火箭军特色的战技融合、整体考评的红蓝对抗训练路子。冠名为“天剑”的系列演习,仅去年以来,就组织数十场实弹发射、战役演习,发射各型导弹近百发;多次与战区、海军、空军联手,展开突击攻防联合行动,在对抗中提升全域作战能力,推动火箭军战略能力跃升。

一声令下,随时出动。 

强化战场意识,锤炼打赢能力。 

多弹齐射。(摄影/宋远高) 

冒雪训练。(资料照片)

战斗发射演练。(摄影/张洪亮) 

利用夜色掩护快速转载导弹。(资料照片) 

微光条件下实装操作训练。(摄影/刘王虎) 

雨中进行全防护操作训练。(资料照片) 

火箭军某旅实装操作训练场气温达到40℃,官兵训练斗志不减。(资料照片)


武器装备“脱胎换骨”

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今天,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信息化条件下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新台阶。

武器装备“脱胎换骨”的背后,凝结着科技创新的伟力。

火箭军坚持军事需求导向,突出“杀手锏”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同步推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近年来,每年有千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一批重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导弹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抗干扰强突防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毁伤目标种类、火力覆盖范围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射程有序衔接、火力覆盖广泛、作战性能先进的新质战斗力体系。

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柄柄御敌利剑成为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的战略重拳。

剑指苍穹。 

导弹发射前安装尾翼。(资料照片) 

离弦之箭。 

精准操作。 

砺剑深山 。(摄影/刘王虎) 

雷达监测。(资料照片) 

导弹检测。(资料照片) 

保障通信畅通,助力神剑腾飞。朱伟 摄 

龙舞天庭。


聚力构筑“人才高地”

科技兴军,人才为先。近年来,火箭军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

为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推进战斗力快速生成提高,火箭军趟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与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等多家国防科技领域领军企业建立联合育才机制,选送技术人才苗子“加钢淬火”。依托军代表系统和装备生产厂家,建立11个军地协作培训中心,采取进厂住训、联合攻关、挂职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上千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

通过“订单式”培养、“导师制”帮带、“实战化”锤炼,火箭军加速联合作战指挥、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所有导弹旅都有导弹专家和一支技术尖子队伍,数以千计的“金手指”“神瞄手”“神吊王”“专业通”,构筑起挺举大国长剑雷霆啸天的“人才高地”。

奔赴战位。 

切磋技艺。(资料照片) 

已达到最高服役年限的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左),30年如一日投身导弹测试岗位,带出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资料照片)


闻令而动。(资料照片) 

一招一式练好实功。(资料照片) 

技术分队官兵认真操作。(摄影/任 原) 

创新发展蔚然成风。(摄影/刘王虎) 

在密闭环境中测试装备性能。孙波 摄 

大国长剑征途如虹,战略军种使命在肩。 

火箭军某旅女子导弹发射连官兵参加紧急拉动。


(本文刊发于《解放军画报》2017年6月上半月刊)


撰文 | 记者王卫东 特约记者蔡瑞金、李永飞、杨永刚

作者 | 特约记者陈双维、冯根锁 通讯员、王璐、陈平

来源 | 解放军画报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田    源

责任编辑:徐小龙   曾礼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