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说定投XVIII丨我定投了17只基金……
一位朋友和小安交流基金定投的经验。
“我开始定投之时指数3000点。”
“还不错。”
“我坚持每月定时定额扣款。”
“给你点赞。”
“几个月了收益不多。”
“很正常。”
“有些定投坚持不下去了。”
“为啥?”
“我定投了17只基金。”
“虾米?”
“最近手头有点紧……”
他将定投的基金给小安看,
小安终于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1、基金定投不是买股票
有人想,都说不要把资金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定投了多只基金不是风险就更分散了吗?
这样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了。
基金定投与买股票不一样,本身就是分散风险。首选,你选择的是基金,基金本身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和规则分散配置资产。
如果你买的是股基,等到季报出来,你会看到它的十大重仓股,发现配置其实是比较均衡的。量化基金通过多因子策略选股,甚至会持仓上百只股票,来保证获取超额收益。
其次,你选择了定投的投资方式,通过每月定时定额扣款,在市场震荡中不断摊薄交易成本,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断增加基金的数量来分散风险,就没有那么强的必要性。
2、你选的基金过于同质化
一般而言,基金有着比较鲜明的风格。
是投资股市的,还是投资黄金的;是投资大盘股,还是小盘股;是一带一路主题,还是人工智能?一般看名字就知道,再不济看看基金的季报就知道了。
小安看了一眼朋友的定投清单,绝大多数基金投资A股市场,多只基金一看名字就撞脸了。一带一路主题就买了4只,3只专注中小盘成长股(今年K线有点惨淡)。
全部配置在A股市场,如果A股发生了系统性风险,短时间内便是全军覆没;“一带一路主题”配置4只,若是一带一路发生回调,4只基金也会集体调头。
对于一个长期的定投计划而言,市场波动其实不算什么。然同质化的定投产品选择,违背了你分散风险的初衷。
虽然偏股型基金是定投比较好的选择,但基于做好资产配置的前提,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持有3-5只投资标的、风格明显不同的基金。
比如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定投一只绩优股基、一只黄金ETF基金、一只美元债基。
3、定投的基金也是要管理的
有人说,不支持定投很多基金,一定是因为费用吧。其实不然。
手续费的多少,跟基金的数量没有关系,跟你买的具体金额有关系。你一个基金和一百个基金都是用相同的或相似的申购费费率,10个100元和1000元申购费是一样的。
之所以不赞成定投很多只基金,是因为基金标的不仅仅需要精心的选择,而且在定投过程中也要跟踪管理,而管理的重点就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你的基金经理忽然更换了,你从一开始就选错标的了,你的基金的波动率忽然异常了……
手持的标的过多,你有精力一一看过吗?不,你大约会忽略这些信号,最终抓在手里的基金到底是好是坏,只能凭运气。
4、定投额度要与收入匹配
定投的基金多了,虽然每只基金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多,100元到500元不等,但是积累起来就多了。
小安这位朋友每月到手工资10000元左右,扣除房租、水电费、其他消费,还能剩下6000元左右。
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说,这不,最近有一笔必要的大额支出,非但所有定投计划要集体搁置,还要将部分定投基金赎回来,彻底终止定投计划。
定投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因此每期的定投金额,要以不影响日常生活为前提。
如果在扣除日常花销后,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定投,那么就没有闲钱可以支配了。一旦发生突发状况需要资金,即便定投是亏损的,也要被迫赎回,定投计划也会随之终止。
为了避免这一点,一般来讲每月可定投金额=(月收入-月支出)÷2,根据这个公式粗略的测算一下,这位朋友的定投金额应该在3000元左右。
至于还有一部分闲钱呢,可以购置部分低风险的货币基金,虽然定投效果不明显,但替代存款还是不错的选择。
5、最后瞧瞧适合定投的基
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这位朋友决定赎回部分同质化基金,顺势减少每月定投金额。与此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定投组合。
朋友问了:之前的基金都是随便选的,有没有适合定投的基金推荐呢?当然有,今年以来收益率33.3%,偏股型基金业绩第一的基金,你看咋样?
(WIND;截至2017年7月19日)
整体来看,这只基金的风格是比较明显的,高仓位、少择时、集中持股,偏爱白马股,风格不漂移,便于投资者判断和选择。作为一款业绩优、弹性大的优股基,用来进行定投,最适合不过了。
记住小安的话:基金定投的数量,保持在2-5只之间,就可以了。
❶
FOF基金
❷
绩优基金
❸
基金视点
基金管理人公司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详情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份额发售公告。投资有风险,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