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眼里的组织发展
在VC的眼里,投资是人与事两个角度的结合。
事的角度主要看产业赛道,商业模式,以及进入的时机。产业赛道选择例如聚焦智能技术硬科技、泛半导体、TMT、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等;商业模式例如20年热门的互联网+、传统软件到SaaS平台、IC设计;进入的时机窗口要看风口,早期进入承担风险高预期收益高,后期进入投资风险相对低,收益也低。长期深入产业研究的VC,可以根据系统性分析规避赛道模式与时机的风险。但一些系统性风险,VC其实很难去规避,例如在线教育和金融科技。
牛人加顶级赛道,是VC眼中大白马诞生的基础。选出好的赛道,押注相对确定的种子选手,只要选手和赛道对了,高的回报可以预见。顶级的赛道可以通过宏观环境世界趋势产业发展进行分析评估,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系统动态又复杂的过程。而更具有挑战的是,赛道中的牛人怎么看?牛人如何带出一个好的公司?好的公司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好公司如何成为一个相对确定性抗风险的组织?
投资就是投人,这是一句废话但是正确。顶级赛道加牛人是难以复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即使遇见了性价比也不高了。但是热门赛道加好的创始人种子选手和好的公司,是可以发现的。不过好的创始人和好的公司是一个主观判断,见仁见智,没有谁能给出公理定理般标准的答案。
创始人种子选手有几个特点:1、是心态成熟,有极强的成就欲望和动力改变现状,表面并不具备牛人般的耀眼光环,但是经历和技术管理能力都有过往的成果验证,最重要是骨子里有不服输的意志,胜不骄败不气馁,胜不归功于一己之力,败不怨天不尤团队。2、格局远大,不投机,不钻捷径,合理评估自己,不轻蔑竞对。看到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融资,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攀比也不菲薄。3、韧劲足,专注,战略稳定性高。锚定方向不放松,不因一时热门而改变航道。4、始终保持创业者状态,而不浮华于创业光环,不沉迷于论坛演讲,扬名写书,谋求多个社会虚衔等。
赛道、创始人能够让企业从0到1跨越,若要实现1到10的真正跨越,让企业攀爬至行业前列位置,需要适合的管理运营组织发展体系。当企业完成两三轮融资,估值过五亿这个体量时,企业收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与组织发展高度强相关。
企业在1到10的发展之间时,商业得到了验证,团队有了磨合,有了规模级的产出。此时有几个主要问题需要面临:战略方向、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员梯队、企业文化,这是一个多元素做功动态发展的过程。浓缩而言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先说说战略,创业期团队的目标是活下去,于是短期利益常常干扰创始人的视野,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产出快就铺什么人力,短期看收入增长高,但没有系统的战略方向,很难形成稳定的组织能力。如果业务遇到挫折,人员松散,组织面对外部挑战根本就不扛打。好的做法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制定出一以贯之的战略,坚定执行。不是今天觉得数字化不错,就扑数字化,今天听说TOC就从TOB改TOC,别人做SaaS自己做SaaS。企业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集中力量一公里深一厘米宽,单点突破。当战略稳定性高,才有机会建立稳定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战略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避免的是只停留在创始人那里。创始人拍脑袋往东,大家往东;创始人一言堂,没有共创,没有共识;创始人拼命画饼,员工不置可否。这是很多公司战略执行不到位的核心原因。好的做法是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到战略规划战略共创环节,这符合组织发展的参与度原理,没有参与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认同,没有认同就没有承诺,没有承诺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
再来说说组织搭建:如何搭班子,带队伍。
搭班子带队伍是创始人的必备功夫,创始人除了是某领域的领军者,还是首席人才官。在人才招揽上值得花更多的时间。最近的例子是马云十八罗汉,最远看看《三国演义》。曹氏集团刘氏集团争夺人才可谓激烈。曹操有一首著名的求贤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在他的政治活动中,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先后发布”求贤令““举士令”。曹操对关羽用尽苦心,赤兔马赏赐给关羽,对徐庶用尽阴谋。刘备一顾再顾茅庐请诸葛,无一不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部分创始人有个问题,花了大量时间自己冲锋陷阵,什么活都可以干。这在早期规模小问题不大,在成长期还是这样的惯性,公司竞争力就很难上去了。有调查发现,大部分创始人只花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人才建设上,总是说没时间,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其实也是一种逃避与对自我的放纵。
组织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创始人如果无法突破这一瓶颈,再好的赛道与商业模式,也只是圈几轮资金,短暂的盛放,如烟花一现。
更多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