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天下一先|吴清源的三个传奇

2015-05-02 罗京生 中国好书



2014年11月30日,围棋泰斗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逝世,享年100岁。


这些本来应该都是神话:13岁,战胜了日本职业五段棋手,19岁,以一人之力对抗日本最大的围棋门派本因坊,23岁到41岁,在升降十番棋中,将日本也是世界围棋几代最强者降格……但因为有吴清源,这些神话全都化为现实。


传奇之一:东渡扶桑


吴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首闽侯县一个殷实人家,本名吴泉,清源之名是后来国手顾水如为他取的。父亲吴毅曾留学日本,回国时带回许多围棋书籍。吴清源幼年体弱多病,不宜参加剧烈活动,就在家里研读棋书,他天资聪颖,对日本围棋理论和各种战法熟记于心,加之又吸取了中国古代棋手计算力强,擅长中盘搏杀的长处,棋艺突飞猛进,孩童时便力挫家乡第一高手,被视为围棋神童。


吴毅后来举家迁到北京。1924年,吴毅去世,家道开始败落。1926年,故友林熊祥来访。眼见亡友家境潦倒,又听说吴清源在围棋上天赋很高,有心助一臂之力。林熊祥对日本社会颇为了解,知道日本人一向善待棋手,便推荐吴清源到日本人在北京开设的大和俱乐部下棋,希望他能由此出人头地,改善家庭境况。


吴清源在大和俱乐部的第一个对手有职业初段水平,那盘棋的棋谱没有保存下来,对局进程不得而知,但照观棋者的回忆,12岁的吴清源布局时落入对方圈套,形势大坏,中盘吞吃对方20子,最后以6目优势逆转胜。第二年,51岁的日本职业五段井上孝平来华,在北京与13岁的吴清源对弈5局,前两局都是中盘打挂(就是封盘),但内容都是吴清源完胜,第三局吴清源大胜,但因时间太晚(凌晨1时)为由再次打挂。第四局吴清源终于获得完全的胜利,第五局是吴清源告负。后三局棋谱传至日本,日本围棋界元老濑越宪作亲自作了点评,并称吴清源为“秀策再生”。


秀策是19世纪公认的日本棋圣,在御城棋中连续十九局不败,为日本围棋史上唯一一人。在日本棋界德高望重的濑越宪作以这样的人物做类比来评价一个从未谋面的异国少年,可见他对吴清源多么器重。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独自打谱的日子里,吴清源摆得最多的正是秀策的棋谱《敲玉余韵》。能够掌握秀策棋艺的精髓而在对局中展现出来并被发现,吴清源的围棋悟性和濑越宪作的眼光,都可见一斑。


求才若渴的濑越宪作决心帮助吴清源到日本深造,为此他专门拜访了日本政要犬养毅,请求给予帮助。犬养毅问他:“中国的天才少年来日本,将来成了名人怎么办?”濑越宪作回答说:“这正是我的夙愿。为了围棋的进步,也为了促进中日和睦,我愿意如此。”


日本方面对吴清源赴日深造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吴家一边还有某些顾虑,最主要的是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特别是1928年相继发生济南惨案与东北皇姑屯事件,中华大地抗日情绪高涨,包括吴家许多亲戚在内,都不同意吴清源在这个时候赴日留学。最后促使吴家做出赴日决定的竟是一次扶乩。原来吴毅去世时,吴家按旧习俗对吴家未来的命运做了一次扶乩,得到两句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风送帆来又一天。”此时吴家便将这几年的穷困潦倒视为“山穷水尽”,把乘船东渡日本视为“风送帆来”。


1928年10月28日,14岁的吴清源与母亲张舒文、大哥吴浣乘商船“长安丸”号抵达东京,濑越宪作、名人本因坊秀哉,以及日本棋院的棋士,都出席了在东京的欢迎仪式,日本报界报道此事的标题是:“天才棋客来临”、“麒麟少年吴清源来日”。在中日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之际,吴清源抵日的盛况确实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或者说是一段世外传奇,它说明,中日友好和睦相处,是中国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始终的追求,这一大趋势是少数战争狂人破坏不了的。


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


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第一次十番棋


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第二次十番棋



传奇之二 :推出新布局


吴清源到日本后,日本棋院为吴清源安排了三局测试棋,吴清源三战三胜,被授予日本职业三段,其中第二局是被授两子对阵名人秀哉,吴清源4目胜。秀哉评价这局棋是“(黑棋)二子局的杰作”。


第二年,日本《时事新报》为吴清源举办“吴少年出世战”,比赛进程在报纸上连载。下到第七局时,坐到吴清源对面的是木谷实。这一年吴清源15岁,木谷实20岁。由于木谷实力超强,吴清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在中国被称为“东坡棋”的模仿棋来对付对手,第一手下在天元上,随后模仿对方行棋至第63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下法的木谷对这一战术很不适应,又气又恼,甚至想中止比赛。但论实力木谷当时还是棋高一筹,吴清源虽然占有心理先机,但在中盘战中还是被木谷实抓住一个疏漏,最终以3目之差告负。赛后,吴清源与木谷实交流棋艺心得,吴清源对木谷说,模仿棋虽然在许多场合被视为赖皮棋,高手不屑一顾,但吴清源并不一概拒绝采用。本局比赛吴清源采用模仿棋的战略意图是,依靠不贴目的优势,逼迫白棋主动走向难以模拟的中腹,而黑棋凭借预先下在天元上的一子将在战斗中占得优势。从此之后,吴、木谷便成为一生的朋友。


1930年,吴清源正式参加日本棋院的大手合比赛,春季7胜1负,秋季8连胜,直接升入四段。1931年至1932年,吴清源又以累计29胜3负的成绩升为五段。随着段位的升高,按照日本棋界的等级规定,吴清源执白的次数逐渐增多起来。吴清源在低段时执黑擅长以著名的“秀策流”三小目开局,成效甚佳,但当他执白时,与众多高段棋手一样陷入了棋势难以展开的瓶颈。与此同时,木谷实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苦恼,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开始探索新的下法。


1933年,《时事新报》推出吴清源、木谷实十番棋,这是一次友谊比赛,不采用升降制度。在轻松的氛围下,他们两人都将各自探索的成果付诸棋盘上,这就是吴清源、木谷实共同倡导的新布局。事实上,在对传统小目守角的突破中,两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吴清源更注重对两边的展开,因此常下出三三、星位和对角布局,而木谷则侧重向中腹拓展,因此常有将棋子布于五路的惊人之举。但有一点两人是相同的,就是都注重提高子的效率,使布局的配合更有利于以后的中盘战斗。晚年的木谷棋风回归注重实空的老路子,落子多在三线,那是后话了。


吴清源和木谷实的新布局极大地动摇了日本传统围棋理念,但是这一理论最终为棋界所接受,则是在吴清源与名人秀哉的“世纪对局”举办之后。


吴清源与名人秀哉的世纪对局于1933年10月16日在京桥锻冶桥馆举行,那本是为秀哉年逾花甲举行的一次纪念对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次普通的纪念对局,由于吴清源不拘一格的布局,最终成为千古名局,对局本身也被棋界誉为“世纪对局”。在这次对局中,吴清源的第一手棋就震憾了整个棋界,他将棋子下到右上角的“三三”上!按照传统的围棋布局理论,布局时将棋子下在“三三”是特大恶手,因为那里价值太小。日本围棋最大的门派本因坊将“三三”作为开局时的“禁手”,即根本不能在那里落子。据说秀哉本人更是宣称,如果门下弟子胆敢先下“三三”,将被逐出师门。但这仅仅是开始,随之第三手棋,吴清源又下到右下角的星位,而第五手棋,他更是直接打到天元上!


尽管在此前的比赛中,吴清源已经多次尝试将棋下到这三个位置,但是面对名人秀哉,下出这样的棋仍然需要巨大的勇气。有人甚至怀疑,如果吴清源再年长几岁,或者社会阅历再多一些,他是否还会有勇气下出这三手棋。据观战者回忆,这三手棋下出来以后,秀哉勃然大怒,社会上也对吴清源群起而攻之,说他面对至高无上的名人,下出这样的棋是大不敬的行为。但随着棋局的进行,黑棋的优势逐渐变得明朗起来,秀哉殚精竭虑,也难以找到好的应对方法,只好行使名人的特权,宣布封盘打挂,中止棋局进程,然后回去与弟子们共同商计对策。弈到159手,秀哉又陷入困境,两块棋难以两全,于是他宣布打挂,这是第12次打挂,这一天只弈了四手棋。一周后续弈,秀哉一上来就下出石破天惊的一着棋——白160手凌空点入黑阵,反掐黑棋。吴清源左思右想,竟然对这手棋奈何不得。至188手,黑5子被吃,局势终于开始对白棋有利。最终白棋2目胜。在终局的瞬间,秀哉名人露出久违的微笑。


这盘棋于1934年1月29日结束,历时3个月零13天,中间打挂13次。至今,这局棋仍然是人们评论最多的一局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盘棋是吴清源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本因坊坊门,这对吴清源是极不公平的。至于帮助秀哉转危为安的白160手,则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发现的。现在人们都将这一手棋称为“鬼手”,以示它的妙味还在妙手之上。日本棋界也在这次比赛之后明确的封棋制度,即一日之内不能结束的比赛,该落子的一方要将落子的位置画到棋谱上,交裁判保管,不让对手知道,继续比赛时再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吴清源在世纪对局中虽然憾负于名人秀哉,但他的新布局理论却得到整个棋界的承认从而使传统围棋进入现代围棋时代,人们亲眼看到在世纪对局中,新生代怎样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统治着棋盘。后来秀哉在评论此局时也说:“坦率地说,此番对局在各种意义上讲,都是难下的棋。吴、木谷二人创造新布局,以此向旧传统挑战,种种原因,使我未能达到超脱的境地,这使我回顾往昔,深感技艺尚不成熟。可以想象,对方以三三、星、天元的新法打来,我身为名人,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保平静了。”


吴清源与高川格十番棋


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十番棋


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十番棋


吴清源与岩本薰十番棋





传奇之三:升降十番棋


说到吴清源,不能不提到他的升降十番棋。


升降十番棋是19世纪末流行于日本棋界的一种比赛赛制,这种比赛,执黑的一方不贴目,双方互换先后手,在十局棋中,如果有一方净胜超过4 局,比分落后的一方就被“降格”,即在交手棋份上降一级。在那个把棋手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年代,升降十番棋失败的代价除了失败本身,还会使名誉扫地,其残酷性自不待言,所以日本名誉棋圣藤泽秀行说:“升降十番棋的比赛就是用真刀真枪决斗”。


1937年,名人秀哉宣布引退,日本围棋第一人的位置出现空缺,为填补这个空缺,经《读卖新闻》社社长正力松太郎策划,让公认实力最强的两位年轻才俊吴清源和木谷实下一次“升降十番棋”,以确定第一人的人选。由于比赛地点设在鐮仓(神奈川),因此这个比赛又被称为“鐮仓十番棋”。首局比赛便惊心动魄,棋局进行中间出现特大劫争,木谷实在巨大的压力下大出鼻血倒在对局席上,而吴清源全神贯注于复杂的计算,对周围发生的情况浑然不觉。最终的结果是吴清源以两目胜。


本局中间发生的插曲经记者大力渲染,加之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使身处漩涡之中的吴清源遭到日本极端分子的辱骂和恐吓。在濑越宪作“身为棋手,死在棋盘前是死得其所”的教导下,吴清源坚持下完了鐮仓十番棋。第六局结束后,吴清源以5胜1负的成绩将木谷实降格,并在“先相先”(三盘棋中两盘木谷执黑)的对局棋份下弈完后四局,最终以6比4的总比分获胜。


吴清源赢下鐮仓十番棋后,《读卖新闻》社又请出棋界元老雁金准一与吴清源下十番棋。雁金准一棋风激烈硬朗,本因坊秀哉评价他的计算力之强是“能看破千手而无一遗漏”。吴清源与他对弈五局,4胜1负。考虑到雁金准一的前辈身份和在日本的影响,主办方宣布此次十番棋到此中止。


1942年,《读卖新闻》又安排吴清源以让先(全部执白)的棋份与藤泽库之助下十番棋。藤泽库之助号称执黑天下无敌,在当时年轻一代棋手中,名气仅次于吴清源和木谷实。结果吴清源以4比6的成绩憾负对手,这是吴清源在十番棋中唯一一次失利。


此后吴清源一度脱离棋坛,1946年他重返棋坛,《读卖新闻》又安排他与桥本宇太郎下升降十番棋。首局吴清源状态全无,输得干脆,但第二局桥本在大优局面下鬼使神差连连错过胜机,使吴清源如天佑一般找回了状态。最终吴清源以6胜1和3负的战绩将桥本宇太郎降格。1948年至1949年,吴清源又以7胜1和2负的成绩将日本另一大棋手岩本薰降格。


1949年,曾经在被让先的十番棋中战胜吴清源的藤泽库之助成为战后日本首位九段棋手,不久,吴清源也通过特别测试棋升为九段。在一个时代只能有一位九段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他们两人本该有一场决战,但藤泽库之助拒绝了,《读卖新闻》只好再请桥本宇太郎“救场”。因为桥本宇太郎已经被吴清源降格,此次的棋份为“先相先”。最终吴清源以5胜2和3负的成绩取胜,但净胜局未达到四局,桥本没有再降格。


1951年,藤泽库之助终于应战,自鐮仓十番棋后,升降十番棋再次迎来争夺棋界霸主的顶级决战,但藤泽库之助发挥不佳,以2胜1和7负的成绩惨败。不甘失利的藤泽再下战书,二人的第三次升降十番棋随即开始,但藤泽的心态已经失衡,战至第五局,藤泽1胜4负。面对事关升降级的第六局比赛,藤泽怀揣辞呈出战,场面堪称悲壮,但即使如此,仍然难以挽回败势。藤泽输掉第六局后,立即宣布退出日本棋院,直到1959年,藤泽库之助才更名藤泽朋斋,重新回归日本棋院。


此后,吴清源又在1953年至1954年、1955年至1956年,分别与后起之秀坂田荣男和本因坊三连霸高川格进行了十番棋对弈,结果吴清源以6胜2负的相同比分将先相先的坂田荣男打至定先(全部执黑),将分先的高川格打至先相先。高川格在被降格后,《读卖新闻》请对局者将最后两局棋下完。1956年底吴、高川第十局告终,《读卖新闻》随即宣布,围绕吴清源展开的升降制十番棋全部结束,不再举行。


从1939年到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将日本围棋,也是世界围棋的几代最强者全部降格,创造了一段前所未有的传奇。吴清源一生没有获得过任何比赛的冠军,但是通过十番棋,他成为公认的天下第一人,同时十番棋也借助吴清源的传奇得以不朽。如今,人们只要提到吴清源,必定会提到十番棋,同样,当人们提到十番棋时,也必定会提到吴清源。吴清源之后,十番棋再无当年之盛。


(摘自:《中华读书报》2014年12月3日5版“瞭望”,作者罗京生)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

欢迎编辑、读者投稿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荐书:可将好书的出版推介信息以附件形式发至mb319@126.com

投稿:将好的书评文章(注明:城市-署名)投稿至mb319@126.com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

本期责编:雪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