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以问题为什么无解?

2018-01-12 鲁晓芙 鲁晓芙看欧洲

每次世界某处发生冲突或战争,就会有人开始祈求世界和平,彷佛世界大同是全人类的最终目标。但对以色列人而言,他们倒不这么奢求。

在他们眼中,冷和,不战争,就是一种上帝保佑,以色列人根本不想和巴勒斯坦之间谈论和平。

这是源于巴以之间强烈的不信任感,千百年来宗教、和谈经验而得来的经验教训。

图片说明: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彼此之间,一直存在着极大的敌意和不信任感

 

▋ 历史矛盾的根源

不能说所有的阿拉伯人或伊斯兰教徒全憎恨犹太人,但总的来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强烈嫌恶和不信任这倒是不争事实。

在宗教方面,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就不是很对路,因为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后代;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一山不容二虎,必有一争。

根据《旧约》,以实玛利是使女的儿子(创世纪16:1-16)以撒是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儿子,要继承亚伯拉罕的位置(创世纪21:1-3 )。以实玛利心中一直不服气,常常讪笑以撒,亚伯拉罕发现后便逐出以实玛利(创世纪21:11-21)这让以实玛利心加仇视以撒。这个宗教故事似乎种下了犹太人阿拉伯人矛盾的开篇


▋ 近代的冲突起源

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绝大多数时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真正仇恨的根,是来双方之间近代的冲突。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贝尔福宣言》允诺犹太人可以移民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如今所在地区在当时被称为巴勒斯坦),这就种下了巴以冲突的种子

图片说明:在哭墙前面祈祷的犹太宗教人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将巴勒斯坦的很大一部分土地给了犹太人。当时,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大部分阿拉伯人强烈抗议,指责以色列占有“阿拉伯人的领土”,进而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自此,以色列建国后,就从没真正安稳度过一天。在以色列建国后的25年内,巴以之间爆发了四次大型的中东战争。

是一直以来,以色列并未放弃和阿拉伯国家进行和平谈判。为了稳定东西侧翼的战略安全,以色列政府在1970年代末接连和约旦埃及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同意腾出更多空间和资源,用来处理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的争议问题。

可以看到,以色列为了和平还是做出了一定努力和让步的,只可惜,双方的谈判仍充斥着浓厚的不信任感。

 

▋以色列想以土地换和平

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推动谈判进程,1990年后,以色列又开始推动名为“土地换和平”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色列开始分批撤出原本占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例如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1982年攻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占领的黎巴嫩南边领土、1967年从埃及抢来的加萨走廊(但埃及却放弃这块土地)。

是,以色列的让步,并没有换来想像中的和平阿拉伯人反而更变本加厉,要以色列分出更多土地,甚至意图彻底消灭以色列。以色列决定“土地换和平”,阿拉伯人却希望对方用“土地换战争”。

和以色列谈判的巴勒斯坦领导,是前巴解组织领袖阿尔法特他是个典型的“两面派”。一边在美国以色列面前展现自己和平的一面;另一边却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同胞面前,煽动对以色列的仇恨阿尔法特的做法,使得谈判进程完全无法推进,巴勒斯坦也至此失去了以色列的信任

2000年以后,对巴勒斯坦强硬的利库德政党掌握了以色列多数时间的执政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以色列民众对巴勒斯坦的戒心更胜从前


▋犹太人对阿拉伯人充满戒心

以色列对阿拉伯人的不信任,更延续到国内法律制度上。据统计,以色列官方针对阿拉伯公民的歧视性法律,就高达50条以上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民意也与本国的法律,保持着高度的一致。高达59%犹太人希望,以色列政府在征募员工时尽量不要雇用阿拉伯人;42%的犹太公民不希望与阿拉伯公民居住在同一栋建筑楼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阿拉伯孩童同班上课;甚至有1/3的犹太公民希望,政府能立法剥夺以籍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国会投票权。

因此,无论从法律,亦民意来看,犹太公民在经历过阿拉伯人的得寸进尺后,他们更加保持戒心与警觉,除了将阿拉伯公民巴勒斯坦人隔绝在外,聪明的犹太人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图片说明:在清真寺祷告的阿拉伯人

经历过情感冲突、对方背叛的以色列人,可能并不奢求能与巴勒斯坦,达成一劳永逸的和平协议,也许他们反而更希望,与出尔反尔的阿拉伯人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

双方之间无解的深层矛盾,让以巴和平成为mission impossible。


编辑:Joy 格式:黄牛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栏目设置:周一到周四为“欧洲政治经济评论”,周五到周日为“周末雅趣”。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