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记工场 | 记者不可乱穿衣——有感于媒体圈的所谓“雷霆开除事件”

2016-09-23 大鸟 财经记者圈

作者|大鸟,原载于新闻记者(微信号shxwjz) ,原题《微信不应标题党,记者不可乱穿衣》

近日,一个媒体圈的所谓“雷霆开除事件”引发了新闻业同行的热烈讨论。


15日凌晨,厦门遭遇“莫兰蒂”袭击。台风过后,厦门上下都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20日下午,厦门本地自媒体微博@看厦门 转载爆料称:厦门电视台女记者在同安采访灾后重建现场的时候,戴着墨镜,打着阳伞,扭着腰采访的形象,与街上大扫除的志愿者的形象格格不入。


微博爆料后,这位女记者遭到众多网友批评,2个多小时后,厦门广电火速发布通告,认为该女记者的不当行为“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对她做出停职处理。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此事之所以引起关注,又是“标题党”惹的祸。较早发布这一消息的某些公众号,将此事与“阿里程序猿抢月饼被开除”相提并论,使用了《女记者2小时之内被炒,只因戴墨镜打伞采访》的标题。其实,只要看完报道全文,就知道根本没有谁被“炒鱿鱼”,厦门广电的“处理意见”是“停职,并接受进一步处理”。也有报道标题使用“停职处分”的说法,这也不准确,因为“停职”不属于处分措施的一种,只是暂时停止工作,也许经过调查后给予“记过”甚至“开除”的处分,也许舆情平息之后继续工作了。


也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穿着的明文规定,女记者难道没有穿着的自由吗?

自由当然有,但应该是在遵从专业要求下的自由。职业规范中敬业的要求,就包括衣着与采访环境相适应,大方得体等等。这位女记者之所以招致本地群众的指责,就是因为她的着装、姿态,与厦门灾后重建,特别是画面上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形象反差太大,太刺眼。

类似因为记者穿着不当引起舆论批评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3年芦山地震,当地电视台一位正在举行婚礼的女主播,穿着婚纱出镜播报新闻,一度被称赞为“最美新娘”“最美女主播”,但是很快舆情反转,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比如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评论说:那位“最美新娘”的电视主播难道缺少三分钟的时间脱下与救灾的氛围完全不和谐的婚纱吗?作为记者应该报道灾难,而不是表现自我。媒体和舆论领袖在灾难中抬高自己,超越救灾和灾民是一种价值观的倒错。




再举一例。2013年11月亚冠决赛时,在机场采访运动员的一位央视女记者的照片也引发热议,认为她穿着不当,甚至批评她“抢镜出名”。后来这位女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应说,那天的衣服并非低胸,而是因为当时抢采访,内搭不小心掉下来,自己根本不知道。




新闻教学中一直有个比喻:深入,首先要身入。记者的穿着、姿态和行为与采访环境合情合景,的确是应当注意的专业要求。记得当年一位记者采访火车站的流浪儿童,我问他怎么才能跟流浪儿搭上话?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跟孩子们往地上一坐,给他们每人发根烟,一会就聊起来了。


回到这次引起热议的案例,以这样的姿态把话筒“杵”到志愿者面前,恐怕是听不到真心话的,更不用说有深入的采访。对于照片上女记者的大量指责,恐怕更主要是新闻业中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不接地气”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这一点,倒是值得新闻业者深思之。



财经记者圈·财记工场系列爆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最懂崔健的记者:为了写他,我采访了50个人,看到电话号码就搜

这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实习生,没有之一(此文言辞比较激烈,慎入)

优秀准新闻人是怎样炼成的?——资深媒体人对实习生的一点建议


美女报社实习记:屡败屡战后,我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远比所谓的“观摩实习”有意义

一名资深记者的重生:那些我喜欢的人,活到30岁就没了(足以颠覆你的价值观)

我们在粪便般的信息环境里生存


征稿启事

hello,各位圈儿粉,“财经记者圈”新开了两个专栏:一个是财记故事汇:征集记者的爱情故事,关注记者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二是“我眼中的记者”或“我的xx是记者”系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记者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洞察当下媒体环境中记者们的生存常态。(例如:“我眼中的记者”系列地产大咖眼中的记者:逗逼记者采访记; “我的xx是记者”系列那些年,我和记者先生"兵荒马乱"的生活),现向广大圈儿粉们征集稿件,或邀约线上采访(联系韩公子微信hanlei1926),投稿邮箱caiji007@qq.com。 


推荐阅读

商人李湘:从当红主持到霸道总裁,除了何炅,成就她的还有哪些重要男人?

一个软妹子从记者到营销的8年:你喝你的“回龙汤”,我走我的媒体路

新华社记者:我在里约奥运会感受到了职业危机!

最被看好的他们都开始裁员了,“数字媒体寒冬”已来?

一个女突发记者的6年:从新闻小白到熟练工人

龚晓跃的最新一跃: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新闻视角的选择:“冰点”何以不冰?

一个在职8年的纸媒女记者:我们常常记得在船上,而忘了我们在河上

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

专访李海鹏:离开媒体跳槽去韩寒的电影公司,我的选择只不过是随浪潮滚动

秦朔:如何从财经记者成长为财经作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年一觉报人梦

媒体人来稿:唱衰报纸,请不要唱衰报人

当年他英勇放弃广电铁饭碗,如今融资500万,新三板指南用3分钟短视频看懂新三板

南都采编转型标兵李颖:与其抵触,不如去拥抱变化!

媒体里的性别歧视几时休?

中国的时装杂志面临转变,但那些离开了的编辑们干什么去了?

浙江卫视最火女主持人突然消失10年,卖了房,欠了债,只为这群人

温馨提示: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浏览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公号对话框点击菜单“精华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