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和链家中海李嘉诚之间,就差几次有准备的赌博!

2017-03-18 王恒嘉 明源地产研究院


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循序渐进的计划;而要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则需要赌博!

当然,企业的赌博应该是有准备的、风险可控把握很大的一种赌博。没有人能预测地产市场的未来。但所有人都知道:周期永远存在!在楼市的低谷完成扩张或扩张前的布局,就可以实现逆袭。

明源君今天举链家、中海、李嘉诚的例子,来说明这种逆袭是如何实现的。

之所以举这三家,是因为:

❶ 链家是渠道和中介的代表;

❷ 中海是开发商的代表;

❸ 李嘉诚是多种经营的代表,地产只是他的主业之一。


国内与地产有关的企业,目前与中海有类似操作手法的的还有碧桂园,与李嘉诚操作手法类似的则还有复星等。地产的周期仍将继续,所有地产生态链上的企业都有逆袭的机会。只是看你看得准不准,敢不敢有准备的博一次。



01

链家在楼市最差的时候

招人、开铺、准备收购,成功逆袭


链家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它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2008年,北京各大中介都出现了关店裁员潮,而链家坚持只关店不裁员。

第二次是在2011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在前一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次断崖式下跌,出现了关店潮,而链家这次不但不裁员,还到处开新店,大家更加看不懂。

第三次是在2015年初,链家通过收购、合作,大举进入广州、成都、深圳、上海等城市,从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请注意,既然是2015年年初收购成功,那么,相关选择和谈判是在2014年进行的。


大家可以和明源君一起看看下面这张图,2008、2011、2014年,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绝对的低谷。而之后的2009、2012、2015,楼市都有大的回升。



明源君认为,链家的逆袭能够实现,有以下一些逻辑:


1、对二手房市场有深刻理解,重视线上,但相信门店的不可取代


之前,曾有一些平台曾经认为,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实体的店铺会越来越不重要。所以放弃了线下的扩张。


可链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花重金从百度、新浪等网络巨头挖人,打造链家网。同时,又到处开门店,很多地方一个社区就有几家链家的门店。

为什么?


明源君认为,线上固然可以获取一些客户,但是要获取房源、完成交易,却需要门店。


房产是一个很重的资产,经纪人、卖家、买家之间需要建立绝对的信任。每个实体店都是一个宣传自己实力、获取信任感的活广告。以国内的信用、信任体系,绝大部分业主是不可能因为你打了一个电话,就把房子委托给线上的你的。


一个区域,一旦链家在最好的地段布局了好几家门店,其他的中介想进去,就很难了。


2、坚信楼市持续上升的大逻辑,按自己的节奏走,而不是跟着市场走


明源君认为,链家的“逆市扩张”,实际上只是在市场下行时,仍继续自己本来就一直在进行的高速增长。而不是刻意和市场对着干。


我们可以看下链家的历史。


2001 年,链家只有 2 家店,37 名员工;2002年就变成 6 家店,77 名员工;2003 年变成 15 家店,169 名员工;2004 年则达到 30 家店,200 名员工。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市场迅速趋冷,链家第一次逆市扩张,以很低的成本,把门店数量从 30 家变成105 家。


所以,2009、2011、2015的扩张,只是链家在坚持自己的扩张节奏,而不是刻意和市场对着干。也因此,其内部准备是充分的。请大家看下图,2008---2009,链家员工增加一倍。



3、逐渐加大筹码,节奏踏得越来越准,即使赌输也可以承受


2008年,链家也关了一些店,只是没有裁员。2009年,即使楼市不回暖,链家付出的也只是一些人力成本,并非完全不能承受的。


2011年,链家在北京逆市扩张,很震撼。但其当年多开的店只有几十家。其大部分“新店”,只是把位置不那么好的店迁到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以低成本获得大量高性价比的铺面,即使市场2012年不回暖,其成本也并非不可承受的。


而2015年链家的扩张,节奏就踏得更准,他们在2014年市场的低谷完成了调研谈判。2015年完成收购大举进入各地的时候,是市场回升最快最好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0风险了。



02

中海抓住了楼市的大周期

也抓住了城市的小周期

淡市买地、旺市卖房


我们先来看下中海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其营业额增长幅度变化比较大,但其净利润却持续稳定增长,稳定在20%左右。每年的净利润都远远高于恒大、万科的净利润。



中海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奇迹?明源君认为,除了有央企背景,财务成本比较低,通过一二级联动拿到便宜地之外,中海成功的核心,也是进行反周期操作。


1、抓住行业大周期,比如2011淡市拿地、2012旺市卖房


关于大周期,大家的判断都差不多,中海最经典的反周期操作,和链家一次逆市扩张的年份一致,那就是2011、2012。


2011年,中海地产在土地价格低迷时,购入20多幅地块,全年累计新增土地储备1056万平方米,超出全年拿地目标720万平方米的53%。“反周期”操作,使得中海拿地成本降低。2011年,中海购买的土地楼面价从前一年的平均3500元/平方米,下调至2395元/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成本降低了31.57%。


而2012年市场回暖势头刚出现,中海把销售目标从800亿上调至1000亿,上调25%并提前完成。


当然,中海很低的财务成本,也是他们敢于反周期操作的底气------大不了多等2年,等下一个周期。


2、抓住城市小周期,不恋战,只求利润


中海每隔5年,就会重点选择几个城市,作为下个阶段的主战场,依靠重点城市高回报高收益来增长规模,而不盲目增加城市。选择城市的标准,就是认为这个城市的城市化将进入高峰期。


明源君觉得,重点选择城市,并不少见。但中海不同于别的房企的地方在于:不恋战,只要觉得这个城市不行了,立刻就走,还把把整个城市公司的人调到外地去,并不维持城市公司的所谓“规模”。


举例来说,在2003年前后,中海选择了苏州、成都、佛山三个二线城市。大量拿地。2004—2009年,这几个城市土地、房价都有飞速上涨。


2010年以后,中海选择沈阳、济南等二线城市作为下一个突破点,同时回归北京和上海。同期则调成都和深圳公司人去外地,缩减公司规模。以后的几年,中海在这几个城市爆发。


这是纯粹的投资思路,打完就走,好的时候再回归。明源君觉得,这种决断和舍得的魄力,很多公司没有。


明源君认为,国内的城市,之前一直有一种轮动的特征,比如一线先上涨,半年后二线上涨,之后则是三线,下行也是这样,调控也类似。之前利用这个周期进行反周期操作,也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一城一策成为常态,这个就不一定适用了)


国内和中海的城市操作比较像的城市,还有碧桂园。有统计显示,碧桂园2016年在全国各城市仅招拍挂拿就有57宗,总建筑面积为7204.6万平方米,共投资2448.6亿元。


2016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很火,碧桂园之前已经进入一些强二线,但2016年上半年碧桂园拿的地70%以上在三线城市。许多业内非常奇怪这种比例。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因为三线非但没有限购,还在鼓励去库存。



03

李嘉诚在每个行业的低谷进入

最好的抗风险方式是搞多元化

复星也是反周期操作的大赢家


20世纪60、70年代,受到国内局势影响,再加上1973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英国财团大量从香港撤退,大量资产被英国人抛售,李嘉诚却坚定地看好香港的未来,大量收购资产。香港电灯、青洲英泥、和记黄埔等英资企业都是在这个时期被他收入麾下。


1986年,全球油价暴跌,石油股低迷不振,李嘉诚入股亏损的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并大举收购石油资产,在日后油价大涨中成为受益者。

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从中国撤离,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积极到大陆开发房地产,获得超值的土地收益。

1997年,许多财团抛售在香港的项目,李嘉诚再次大量购入。

2007年下半年,在危机出现之前,李嘉诚在二级市场大量抛售股票,并出售一些非上市公司股权,变现 1821亿港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接手了银行的资产。


李嘉诚敢于反周期操作,其麾下有多种业务是关键,比如和记黄埔旗下就有地产、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讯、港口等六大核心业务。

多元化情况下,不可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都处在低谷,再加上其刻意控制风险,比如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和记黄埔负债净额在总资本净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最高的37.1%降至20%。所以其一直有现金流支持,不用为了暂时的亏损而出售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反周期操作。


目前国内与李嘉诚操作手法类似的,还有复星。

复星在2002、2003进入钢铁行业,正是钢铁行业遭遇调控的时候。

1998年复地成立的时候,正是房地产业处于低谷的时候。

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

复星现在已经在国内外有众多的产业。


关于复星的反周期操作的精髓,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在2009年的一次讲话中总结的最好:

“经济一定是有周期的……在碰到危机的时候,我们企业家的核心功能就是要通过创新地整合资源,带领企业走出周期性的萧条。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历史看,每一次大萧条中必然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比如:1929年大萧条后的Morgan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


“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综合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比做单个产业强一点……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当整个经济很不好的时候,并不是说很多人投资的价值没有看到,而是说当他看到的时候,没有能力投资……这次危机里巴菲特账上有1000亿美金现金,李嘉诚有1000亿人民币的现金,复星有1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


“我们不能踏错周期。现在大家都在说“抄底”,但是事实上,真正的那个底在哪里,谁都无法预料。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知道底在哪里,就安于无所作为。我们不能知道最低点在哪里,但要知道相对低点在哪里;不能知道最高点在哪里,但要知道相对高点在哪里。我们必须具备这个理性思维能力。我们要买在相对低点,卖在相对高点……要克服人性的弱点。我向来认为是这样,在大家都觉得很困难、都表现得“懦弱”的时候,我们要勇敢一点,我们要发展得更好,我们不但要过好这个“冬天”,还要准备好“网”,还要捕鱼……坚持价值投资……。


复星对自己的定位和李嘉诚一样,是投资者。

复星如何控制风险?他们一直坚持找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每进入一个新行业,都力图找到行业最适合的领导人、构建最匹配的团队。即使相关业务不熟,只要找到对的人,搭配与之相匹配的团队,相关短板也就能迎刃而解。


既然目的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取一种能力,复星地产也就不纠结于到底是自建团队还是购买公司。目前,复星在国内,更多是通过挖掘高端人才组建团队,在国外,则更多是通过收购平台公司获得专业能力。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主编 王恒嘉。更多资讯,可以添加作者微信 binghetianfeng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