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连续三年专业第一!他是怎么做到的?
全泓达
全泓达是2019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他拿国奖、发论文,斩获7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奖,连续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文苑奖学金”,获评校优秀标兵,并以优异成绩推免至复旦大学。
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2019年,初入大学的全泓达带着几分稚气和懵懂。开学典礼上,“第二十届文苑奖学金”获得者、2016级海洋技术专业曲麟昊讲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当时18岁的全泓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到,“要是我大学结束时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就好了”。
榜样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用行动之帆抵达理想之岸,全泓达给自己定下的首要目标就是学好专业课。在大一和大二期间,每天早晨6:30,伴随着熹微的晨光和清脆的鸟鸣,他早早地坐在教室里开始自习,晚上则是晚自修、准备竞赛,日子繁忙而充实。
每个专业都有几门让大家“闻风丧胆”的课程,对全泓达来说,本科期间最难的一门课是《数学物理方法》。为了在这门课上取得满意的成绩,全泓达在练习册上用铅笔写了擦、擦了写,如此反复多次,终于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在复习过程中,他最喜欢借助思维导图总结课本知识,一遍又一遍在A4纸上凝炼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越画越简单,脑中知识点也越来越清晰。
学习、竞赛、学生工作、科研……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待办事项,全泓达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技巧。他自创了“大目标、小目标、集中突破”法则,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用整块时间集中突破“紧急且重要”的任务,用细碎时间解决能力范围内的小目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最终在成绩单上得到了回报,全泓达连续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从零开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2021年,全泓达和团队报名参加了“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这个年轻的团队希望能研发出一款可控制采水样深度、自主导航的服务于养殖业的航行器。
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比赛经验,也没有可供参考的产品,一切都需要自主摸索。调试GPS自主导航功能时,室内实验室没有信号,他们白天在电脑里仿真模拟,晚上趁着夜色在凯旋广场利用跟船体类似的小车调试程序。夏夜蚊虫猖獗,即便身上涂满了花露水也挡不住蚊虫叮咬,回到实验室发现浑身都是红肿的蚊子包。
船模在出发参加国赛前一天才打印完毕,那天一直在下雨,大家一直熬到凌晨两点,等雨势稍小后去了水池边进行测试。也多亏这次下水测试,他们发现船模存在组装的水密性问题,在国赛前及时补救这一致命漏洞。
全泓达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全泓达的竞赛之路是从“小白”开始的,尽管缺乏知识储备和比赛经验,但他相信“从零开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打心眼里希望凭借技术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不断克服畏难情绪,在重压下越战越勇,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了“海之子”榜样。
淋过雨就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全泓达第一次参与竞赛时只能靠自己摸索,但为了给学弟学妹们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他和队友们一起成立了“鸥翼工坊”科技团队,“希望他们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鼓励同学们参与竞赛时,他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沟通,帮助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得益于此,很多同学在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回首过去的点滴,他真的做到了“成为光、散发光”。
美好的大学时光一晃而过,今年即将毕业的全泓达要去往复旦大学,开启五年的学术之旅。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征程,他说:“我最大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卡脖子’难题做一些事情,真正实现科技报国。”
“手持灯盏者,不惧暗夜风霜;奋力追光者,终将光芒万丈。”
2023年4月13日下午,全泓达站上了“海之子”榜样颁奖典礼的领奖台,带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望向台下时,他仿佛看到了18岁的自己穿过四年光阴向他投来羡慕和憧憬的目光,他没有辜负大好青春,时光也没有亏待他,如他所言,“奋力追光,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图片 / 来源于受访者
文字 / 中国海洋大学报 张园园
编辑 / 邓沛祺
责任编辑 / 刘莅 张慧
投稿邮箱:GUANHAIweixin20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