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去哪?这是海大学子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今年学校有39位毕业生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在走出校门、踏向社会的“第一站”,主动选择到基层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充分体现了海大学子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勇毅担当的精神品格。
以下8位毕业生,就是其中代表。希望广大学子们以榜样为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绽放青春之光。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我于2015年第一次踏入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成为一名海大新生。四年的本科时光弹指而过,在2019年的盛夏之际,怀揣着“青春有梦,不负韶华”的理念,我选择加入中国海洋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煎茶中学,开启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服务。在那里,我将知识和希望的种子深深埋入孩子们的心田。彼时正值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支教工作圆满完成后,我返回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离别时,学生们略带哭腔地问我:“赵老师,一定要走吗?”我鼻子一酸,说道:“离别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希望下次再见到你们的时候,我们都能变得更好。”在支教的一年里,我最大的感悟是:贵州发展潜力巨大,但青年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在贵州的基层。始于支教,但不止于支教。在读研期间,我没有放松自己,而是刻苦学习知识,不断加强实践历练,渴望能够为贵州的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奋进正当时,山海亦可平。”转眼间我即将硕士毕业,再一次踏出校门,走向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一次我的选择依旧是奔赴祖国西部,成为了一名贵州定向选调生。我常常被人问起:“山东在海边,贵州在山里。你家在山东,为啥非要跑到贵州去?”在我看来,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有国才有家,无论在哪里,奋斗的青春最为美丽。虽山高路远,然未来可期!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银
海大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服务同学到服务社会,我在多次的锻炼中得到成长。担任省创项目队长的一年间,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无数次的困难中磨练自我,领导力、执行力、协作力得到提升;仍记得参与“云端有信海上来”活动时,在与云南省绿春县的孩子们书信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参加云南省2023年定向选调生动员会时,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宣传片中反复提到的“七彩云南,大有可为”,还有各位扎根云南的前辈真诚地欢迎和期盼大家到云南这片土地施展才干,一同建设云南,这都让我更加坚定到云南去的选择。
西部很难留得住人才,但西部发展又离不开人才。我们青年一代是希望,是中坚力量,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青春逢盛世,追梦正当时。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自己义无反顾,抓住机遇,投身西部,扎根基层,将自身所学投入大美云南的建设中,这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方式。
作为一个海大人,一名党员,我将谨记“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七彩云南大地上绽放出绚丽之花。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徐林玲
寒窗苦读十余年,一路走来,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的日子,担心缺少理论知识,我便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在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害怕理论脱离实际,我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忧虑不能发挥个人价值,我便坚守初心,将精力投入到众多的公益志愿活动之中,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党的光辉照耀之下,我茁壮成长为如今的模样。这四年来,我始终谨记着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妥善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积极配合同学老师们的工作,待人友善,热心诚恳,真正做到了“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我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身上所肩负着的时代重任,我也意识到唯有将青春之歌唱响在乡野土地上,才能真正实现我人生中的最高追求。既来自大山中,能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力量便是我对高原母亲最赤诚的回馈,虽前路漫漫,只要我始终扎根于基层、扎根于民间,就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撑着我,一往无前。
经济学院 陈毅
为了践行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的初心,我选择成为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未来一年里,我将奔赴西藏,成为西部教育事业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在过去四年里,我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了多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如青岛市马拉松志愿服务、“一起云支教”志愿服务等,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同时在学生会工作的三年里,我从同学们实际需求出发,组织策划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如迎新晚会、体育节、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在困难中磨练自我。
选择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的一员,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期望。从一代代支教志愿者的口中,我意识到艰难困苦地区的发展需要大批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我相信,抓住机遇、脚踏实地,投身西部、扎根基层,以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献礼祖国,必将达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实现的目标,以青春之力助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助力西部发展是一件需要长期思考并为之努力的事情。今后,我将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运用自己所学、所感、所悟,为民、为党、为国,展现海大学子的青春风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丽涛
胡杨树因根系发达,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可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对于我们青年而言,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毕业之际,为了报效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为了向胡杨树学习向下扎根的精神,我决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依稀记得2016年刚踏入海大时,我的内心充满着对大城市的向往,同时也感慨西部在发展潮流中由于地理位置的制约而带来的经济窘迫,但是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西部像个孩子一样在卖力地追赶,在不断地拼搏。从那个时候,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萌芽,即待我学成时,我定会回到西部,去建设西部,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转眼一晃,背井离乡已经七载有余。在这七年里,我始终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刻苦学习,专心学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为了深入实践,我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投身到各项志愿者活动中去,如疫情防控、新生军训、毕业生档案整理、涉海论坛、崂山区人大代表选举等,努力为同学们服务,争取创造富有青春和活力的学生生活。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曾多次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青春应该有朝气蓬勃的壮志,梦想应该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如今我终于如愿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建设添砖添瓦,心中无比激动与自豪,我深切地明白努力学习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如今我终于做到了!
青春赴基层,有为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两年的部队服役经历让我有机会体验过基层之苦,也让我更坚定了返校毕业以后要继续到基层去的决心。2022年大四上学期,在面临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时,我毅然报考了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笔试日期将近,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我们争取到了云南省组织部送校入考的福利,使得全体考生能够圆满完成此次考试。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我有幸签约中共沧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得以实现回乡就业的愿望。生在澜沧江畔,长在大山里,远方求学为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回乡就业是因为祖国西南边陲建设更需要我们青年人。
从七彩云南到美丽青岛,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子,我无时无刻不享受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因为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我才得以实现学在海大的理想。报考选调,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时刻谨记海大校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拥抱社会,以取则行远的脚步丈量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以青春之热忱扎根于基层,在披荆斩棘中锤炼自身能 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优异成绩,立志做一名基层好干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颖
“千里烟尘书香近,异乡耕耘报国情。”我来自内地,从未见过海,十几载寒窗带我来到海边,我看到浪花,收获贝壳,在象牙塔中学习,度过我的大学时光。在自己可以决定未来的当下,我选择去高原,去海拔3658米的地方种下一朵被称为知识的“格桑花”。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顺利接受教育,并深深爱上教师的角色,渴望着未来的哪一天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倾己所能,照亮他人。还记得高三的那个暑假,我去辅导班做兼职,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辛苦,但当最后她们期待地问我明年还会不会来的时候,我找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意义。
大学期间,我为云南绿春的小学生录制海洋知识云课堂,通过团省委的云支教活动为小学生提供课程辅导。去年10月份,我还加入“云端有信海上来”活动,与乌江中学的一名初中生通信,在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越来越深入的交流让我更加明白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不同的经历带给我不一样的收获,但相同的是带给我的感动,让我渴望成为一名支教老师的愿望逐渐强烈,于是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助力孩子们逐梦的旅程。我会认真负责,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之余,开展摄影兴趣小组,为有意愿的孩子拍摄属于自己的生活照,接力传递“全家福”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西部,呼吁更多人帮助西部,将这份爱扩散与传递。我热切地感激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引领孩子筑梦、逐梦的过程,我将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服务社会、回报祖国!
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是我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四川省马尔康市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境内居民多为少数民族,气候和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我认为青年人应当勇于奋斗、不怕困难,应当主动到基层去锻炼自己,让自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切实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当中。
回顾研究生的三年,我收获颇丰:在思想方面,我注重理论学习,关心时政,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习方面,我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积极了解专业前沿科研动态,曾获得“第十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在文体活动方面,我曾参与研究院组织的“迎新杯”篮球赛、崖州湾科技城举办的新青年趣味运动会,担任“崖州湾杯”马拉松志愿者和研究院迎新志愿者,并前往三亚市崖州区生态环境局开展实习活动。
再次出发,未来我将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砺自己,增长本领,扎实做好基层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实现个人价值,用实际行动报答母校、回馈社会。
来源 / 中国海洋大学报
编辑 / 张慧
责任编辑 / 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