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警惕——“走心”的作品里,夹带有毒的私货

2017-04-27 巨龙 龙语天下事

我的写作题材,一直在回避互联网上的热点。差不多目睹互联网发展二十来年的全历史,我对互联网的各种“套路”,几乎洞若观火。毫不吹牛地说,网上的套路有十分,我想想就可以识破九分半。

 

毫不惭愧地说,在一众写手中,对于IT和互联网的题材,算是我的一个特别强项。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或者是国内外的互联网对比,还有业内的种种内幕,以及互联网上的舆论炒作。从去年到现在,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我前后写了十几篇,高潮不断,“尿点”极少,堪称自己400来篇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有这么夸自己的吗?阿龙你家的西瓜熟了吗?要这样卖瓜吗?

 


【老司机中了招】

然而,再资深的老司机,就算开着F1,也有在秋名山被超车,甚至翻车的事。最近连续发生了几个热点大事,让我这互联网老司机也高唱“伤不起啊伤不起,互联网的新节奏,带得我昏天黑地”。以下是最近互联网的三连发:

 

* 深圳B4 (Boy 4)组合,在微博上闹了很大的动静。这个B4男孩乐团的经纪人,几年时间里,在微博里玩了个大,几万条微博条条都是负能量。如果不是机器人发帖(机器发帖可能性很大,微博支持使用PHP接口二次开发,并且可以利用开发的接口批量自动发帖,我们以前网页上常见的一键分享到微博就是应用之一)。按照时间计算,也算是持之以恒。最近东窗事发,于是这位乐团经纪人开始疯狂删帖。(微博接口里,似乎不支持PHP使用接口自动批量删帖,必须手工一条条删除,果然是火山坑万人坑,都不如微博的大坑)。后来再看看,这个经纪人的微博不过几千粉丝,说不定还都是僵尸粉。——于是冷笑一声,果断不想再关注。没想到,后来我的很多作者朋友,在公众号和微博发表的帖子,纷纷和谐,甚至包括地位很高的官媒。于是,我现在改变了态度,准备静静地看子弹飞一会儿。


* 湖北作协主席方方的《软埋》获得路遥文学奖。《软埋》作为一部以魔幻方式解构土改和中国革命史的作品,在一片批判声中强行获奖,让我前一阵写作的《目睹中国文艺界三十年之怪现状》系列文章,找到了现实的注脚——一个暮气沉沉七老八十的老作家,写出一部指桑骂槐否定新中国革命史的暮气沉沉作品,被暮气沉沉的文艺圈子奉为文坛经典。只可惜了路遥一世英名,半生潦倒,身后大名却被人借用,搞了一个文学奖,号称只认作品不认人。第三届“路遥文学奖”却是颁发给了这样的作品,倘若路遥地下有知,一定会气得活过来。——好在《软埋》虽然捧得高,但是在青年读者中,并不受待见,更像是一群圈子里的人在自己吹捧,自弹自唱。对于现在的互联网阅读,这批老作家,压根儿不是新锐派作者的对手。给他们一个眼神,让这帮老家伙们自己去体会。——阿龙向来欺老不欺少,有种来咬我呀。

给老作家们的眼神

* 最后让老司机中招的是《我叫范雨素》。这篇号称“草根”的作品,以其质朴“走心”的接地气文笔,讲述一个社会底层的“低文化”单亲母亲,在北京挣扎生活的历程。全景式展现了北京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生活,加上对自己故乡的过去现实叙述,算是一部篇幅不长(大约十来万字),内容丰富,“直面现实”的作品,如果一个人正好处于社会底层,又恰好是人生失意的时候,阅读这篇作品,会有更强烈的共鸣,甚至感觉主人公的遭遇,就像是自己一样。按照文学作品的评判来说,能够直击心灵的作品,自然就是好作品。但是在仔细再阅读之后,我再思考了一下,却又发现这部作品,还有着另外一股完全不同的味道。

 

【《我是范雨素》,不寻常的味道】

平心而论,如果我是文学批评者,那么我认为《我是范雨素》算是一部比《软埋》层次更高的作品,写现实主义题材并不容易,因为现状大家都看得见,写得稍微虚一点,就很难打动人。《软埋》的时代背景,已经过去了差不多70年,能够活着批判方方的历史亲历者,已经寥寥无几,这就有点象清朝当年编撰《明史》的操作技术——能够活着见证明朝历史的,都已经入土以后,才开始组织编撰《明史》。

 

《我是范雨素》的文笔并不华丽,相反,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着质朴,透着底层生活气息,很多语言甚至近乎于口语,加上书写的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一部分事实值得怀疑,应该夹带了不少私货,后面说明),这部作品十分“接地气”。就像一个人和你面对面坐着,平静地讲述自己的人生苦难,没有哭哭泣泣没有慷慨激昂,甚至怨怼都不太多,这样的叙事手法,恰恰是现代文学圈子非常缺失的,在一片虚假煽情的互联网写作时代,更有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能够让一位互联网老司机仔细阅读,并且还深入思考的作品,必有其过人之处。如果让我评判的话,我对这部作品,还是一分为二地看。平实接地气是其优点,这篇作品能够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并且还收获不少好评(除了推手的力量,也有很多人真心实意给了好评),我的朋友圈里面,分享这篇作品的人也不少,以我对朋友圈那些人人品的了解,他们并不是专门帮别人推送的水军。

 

但是,仅仅凭借这部作品的文学水平,以及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深度,不足以引发现象级的热点(今天人民日报的早新闻都报导了)。这其中一定有强大的幕后推送力量,除了潜在的巨大利益(已经有三家出版商想竞争出版成书),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里面夹带的私货。

 

【《我是范雨素》里面夹带的私货】

这部作品,以个人的“真实”经历做为主线。之所以“真实”打引号,是因为对作品中她个人的经历,有一部分内容我有质疑。同时,我毫不怀疑她书写大部分内容的真实性。一个没有真实生活阅历的人,写不出(说不出)那么多真实的细节。

 

这就是作品中的皮村

不管是不是范雨素本人一笔一划书写出这部作品,或者是口述有人代笔。这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真实感人的内容。无论如何,一个单身母亲,凭着自己的双手劳动,带大两个女儿,大女儿工作还算不错,小女儿在私立的中学读书。为人父母,我深知养育孩子之不易。这位母亲之坚韧和勤劳,比之深圳Boy 4的经纪人,值得我为她点个赞。

 

但是,再接地气,再走心的文笔,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这部作品中夹带着大量私货。因为这部作品太热,明天我会写一篇文章,《范雨素们,你们应该庆幸活在中国》,对这部作品的一些内容和观点做更具体的评论)。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中国“负能量”的“大百科全书”,书中的主人公,几乎全都是中国时代发展进步的牺牲品。考虑到支持这部作品的,有一个“工友之家”的组织(关于这个组织,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为这个组织站台的人)。这部作品的来头就非常不简单,加上其忽然在网络上爆红,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妖”,就是其挟带的私货。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部作品中,很多内容并不真实。以个人经历丝缕毕现的真实细节,夹带着对这个社会的“污蔑”。这里举一个例子,作品中提到的郑万高铁拆迁,以及欺负“南水北调”的移民。我恰好上个月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贫困县淅川做调研,那里也是郑万高铁经过的地方。南水北调中线的移民,采取的是整村安置的模式,也就是说,想欺负一个水库移民,你得打到人家村里去,把整个村的人欺负一遍。——这其中的私货有多毒。另外,为了让郑万高铁在本县建站,邓州和新野两个县,还闹得不可开交(网上关于两地争夺高铁站落地的新闻很多),我正好也去过那里,每个人都期盼着这条高铁早日开通。

 

想欺负南水北调移民,你得先欺负一个村.......

这部作品中,除了对中国社会完全灰色甚至黑色的描述以外。对中国的超级大工程(高铁和南水北调)的恶毒攻击,可谓这部“走心”作品中,夹带的剧毒毒品。

 

关于这部作品的细节批驳,再次预告一下,明天我会写一篇详细的文章——《范雨素们,你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中国》。

 

【反思】

在舆论战中,传统的公知和大V带节奏,已经越来越不吃香了。因为这些大V们,一次次被打脸,肿得和猪头差不多。他们一发言,大家几乎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对中国网络舆论界施加影响力?很显然,我们的对手很聪明。他们开始了新的招数。

 

金庸在《鹿鼎记》中写道:韦小宝说谎的诀窍是,一切细节不厌求详,而且全部真实无误,只有在重要关头却胡说一番,这是他从妓院里学来的法门。

 

没错!这就是韦爵爷的招数,让他们学了个七七八八。十句话里,九句是真话,再夹杂一句谎言。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信了她的邪。

 

从财经界的叶女士,还有《北京折叠》的郝景芳,到《软埋》的方方,再到这位堪称坚强的母亲范雨素。这帮子幕后势力,越来越出息了,还学会了利用女性作者的优势。设想范雨素是一位男人,大家最多觉得这男人还算尽责,绝不会代入多少同情心。但是作者是女性,无论是批评家,还是读者,都先带三分怜悯。再不济,“好男不跟女斗”,也算是中国男人的心理原则之一。——这简直就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好在被我一眼看穿。该批还得批,只针对作品不针对人。

 

最后,用两句歌词做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果你觉得我可以借你一双慧眼,那么请你不吝支持一下。

苹果手机读者(其实安卓用户,不想留下头像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要支持作者的话,识别二维码,然后随意赞赏铜板,你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转账的时候,可以留言注明你的ID,或者任何一句话语。—— 这是对互联网原创作者“爱的供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