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见过最上进的人是怎样的?

2017-10-10 周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综合 作者 李栩然 栩先生(ID:superMr_xu)、金融蛮族(ID:  


什么才是真正的上进?对比一个985、211毕业生或者海归硕士博士,和一个家境普通、学历很低、工作起点也很低,后来考上211研究生,继而又考上中科院博士的普通村小老师,相信你心里就有答案了吧。


01


集团某下属科研所的负责人,非常厉害。


单位里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过去,至少我进单位后,所有人提起他都是三句话:


中科院博士毕业,专业带头人,前途远大的青年领导骨干。


直到去年年中,我们集中审核所有人特别是领导的个人档案。


深夜里,第一次翻开他厚实得有些不合常理的档案时,我震惊了。


因为他的履历,不仅超越了我的想象,甚至超越了我的理解。


这个现在牛逼闪闪到大部分人只能仰望的“专家型青年领导”。


最初的第一学历是:


中专。


换算过来,差不多就相当于初中毕业。


我当时觉得:这TM一定是看了一份假档案。


比这还过分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写着:


XX省XX市XX县XX村XX小学物理老师。


也就是传说中的乡村教师。


我查了一下,那个地方在中部省份山区,出了名的穷。


02


一个家境普通、学历很低、工作起点也很低的普通村小老师。



你能想象到的,最上进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差不多也就是努力教书,努力跳出村小,去镇上、县里教书,然后当优秀老师,最后牛逼闪闪的成了教育局领导或者小学校长。


在任何一个小地方,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非常难了。


在他的档案里,工作前几年也确实是这么过的:在市里的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获得学校“优秀教师”,“全县师德模范”什么的。

 

但如果他仅仅只是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单位里,更不会出现在本文里了。


工作的头几年,他在好好当村小老师的同时,还函授了大专,然后自考了某大学本科。


几年后,拿到大学学历证书的他再次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继续考。


然后,考上了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我当时看的时候,一直觉得这是个BUG,因为这样会比正常大学毕业考研的人节约好几年时间。)


三年后,他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


然后,毕业进了我们单位,做了很多成果,获得很多荣誉。


再然后就这样了。


某大型央企的副厅级领导。


有车有房有地位有关系,有受人尊敬的事业成就。


所有人都知道他现在很牛逼,但没有几个人知道,和现在比起来,他的过去更牛逼。


03


你以为这是上个世纪的励志故事?你以为这样的经历只会出现在八九十年代的社会里?


NO!


他是个75后,现在也才40出头。


他读完博士到我们单位的时候,超女们都才刚出道。


我所在的单位里,多的是清北名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高考状元。


多的是勤奋刻苦、努力上进的人。


他们的基础都比他要好,不是好一点两点,而是望尘莫及。


但大部分人都没能在这个年龄段,做到这个程度。


然而,我只能描述他的履历和他的成就。


但我描述不出来他在这过程中究竟付出了什么。


一个普通的中专生,乡村小学的老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走到这一步。


说真的,我想象不到。


我也无法想象,他当年的那些“村小同事”们,现在看他是不是就像是在看一个活的奇迹?


当我看完他那本厚实复杂的档案材料后,曾第一次对“天赋”这个东西产生了怀疑。


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开窍这种东西啊?


所以,我对那些起点很低、基础很差,却能走上高位的人,都会心存敬畏。


这样的人,或许在形象气质上带着与生俱来的土,或许总有一些地方让你觉得low,


但他们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那些基础更好的人所比不上的特质。


04


这个人无疑是很上进的。但如果我只是写到这里,那么,也就不过是讲了一个看似深刻实则浅显的故事而已。


大家感叹一阵:哇,好牛逼,好神奇……


然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我所思考的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现在这样的?


因为他所跨越的台阶,所实现的巨大逆袭,在我看来,已经不是只靠上进心或者勤奋刻苦就能做到的了。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按惯例参加了单位里的招聘面试。


社招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现场我在翻看他简历的时候,带给我的思考绝不比我讲的第一个领导少。


不是因为他表现太优秀。


也不是因为他学历多好,履历多华丽。


而是,他表现出了与他的学历和履历绝不相称的——平庸。


他的本科是某985名校。


研究生是另一所985名校。


读书期间,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还发过几篇C刊……


总之,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一定是学校里很上进优秀的学生。至少,比当年读大学时的我要上进优秀的多。


第1份工作是地方公务员;


第2份工作去了某专科学校教书;


第3份工作去了一家企业做项目。


每一份工作都干的不算差,总有很多奖励和荣誉,比如征文比赛获奖啊,工会活动拿第一啊,担任团委委员啊;也有不少成功的工作案例可以讲,成功组织了一场会啊,写了一个方案获得领导高度赞赏啊,当公务员的时候还获得了“优秀公务员”啊……


但是,在三十多岁的年纪,他的这种“优秀”早已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了。


因为,有太多没他基础好的人,在这个年纪,不管是个人素质、专业能力或是取得的工作成绩,都早已超越了他。


他不是不上进,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不自知的状态下,一步步地滑向了平庸。


就像是《三体》里,三维物体总会向着二维平面跌落一样,无论你保持什么样的前进状态,无论你有多努力。


除非——你突破了光速。


05


正是在把他和之前那个领导作对比的过程中,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都高估了“上进”对一个人的人生所能产生的作用。


我们总是觉得一个人拥有上进心,觉得一个人一直向前奋斗,就一定能取得还不错的成功,如果他起点低,能够凭此逆袭;如果基础好,能飞得更高。


但是我们忽略了,当你在向前迈步的时候,时间也一直在无情地、一刻不停地向后流逝。


你3岁的时候,为大家表演从1数到1000,将会获得“天才”的称号。


但如果你经过不懈努力,在30岁的时候,为大家表演从1数到100000,很可能会被人报警抓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关心你能数到多少了。

 

人生有点像环法自行车赛。


你必须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做出超越这个时间段里你能做到的事情来,才算真正的进步。


谁也不会记得你在某段路程曾经遥遥领先,在哪个坡道你曾奋力骑行,在哪儿的拐角你摔倒了仍爬起来继续前进。


大家只关心你有没有在这个赛段、下个赛段、下一个赛段、下下一个赛段以至人生的总赛程获得好名次。


更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所给予一个人的奖励,也从来不是平均的。


他们不会在赛程中突然给你一个奖牌,奖励你这段洼路骑得漂亮。


他们只会守在某个赛段的终点,给那些率先冲过线的人以巨大的奖励,鲜花、掌声以及热情的拥抱。


其他的人,其他的时候,颗粒无收。


06


上进,只是一种不断向前的状态。



而人生,更应该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要么广泛撒网,寻找突破的机会;要么做到极致,每一次坚持都是为了跨上一个台阶。


第一个领导,从中专、村小到大专、自考、研究生、博士,每一步都是人生的巨大跨越,跨到最后,已经没人知道他最初的起点了;后面的那个应聘者,虽然也在不断的努力,但每一次都像是在原地高抬腿。


你如果每一次都没有突破,那所谓的“不断上进”,也不过是徒费精力而已。


这才是,我在这个问题下,真正想说的话:


没有去试图突破人生的人,不足以谈上进。


这几年里,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总结,去思考,就是为了求得一个答案: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这一生?


家境?天赋?努力?机遇?习惯?还是更玄乎的一命二运三风水之类的……


说实话,我至今没有得到最完美的回答。


但在这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特质虽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影响我们的一生,但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却真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作者介绍:李栩然。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新书《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已上市。


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


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青、高考学子、出国留学生、下海闯荡的和进城务工,短短二十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把一个几乎最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这批在80、90年代疯了一样拼搏,支撑起我们大国家和小家庭的父辈,在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60、70年代,坐困“计划经济”中,没有奋斗的场所、没有拼搏的渠道。


当年中国到处是扬尘的碎石公路,“难民营”一样的火车站和汽车站,

烟雾迷漫轰隆直响的破旧火车,城市里到处是成片旧房,到处是肮脏臭气熏天的农贸市场……




一切从1984年开始,历史舞台的灯光渐灭渐起。


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珠海时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

这一年,邓小平还点了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的名。年广久3次入狱,3次都是邓小平亲自解救了他。

这一年,王石摆脱“投机倒把”嫌疑,开始创立万科。

这一年,柳传志已经40岁,觉得自己很窝囊,果断下海。

这一年,张瑞敏刚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

........


他们代表了70后企业家,具有不安分的特性和冒险精神,他们敏锐的商人嗅觉,从政治大气候中嗅到变革的节奏。


1992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的确定了。

(工业拐点从1992年开始)


这一年,冯仑放弃官场职位下海,成为万通六君子之一。

这一年,黄光裕的“国美电器”成为一家连锁经营电器商城。

这一年,唐万新悄悄成立新公司,后来成了一时风光的德隆系。

......


这些民营企业家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开始呼风唤雨,资源分配和资本市场的游戏也正式上演。


1998年,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海归、高学历、硅谷经历,没有多少体制背景的一代青年,走到了新的历史舞台,成为创业者的偶像。


这一年,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意气风发,成为中国互联网教父。

这一年,1998年雷军则刚刚出任金山公司总经理。

这一年,两次创业梦破的马云,抱头痛哭,唱起了《真心英雄》。

这一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则负债累累,巨人集团名存实亡。

这一年,马化腾的腾讯公司刚刚成立,圈内已小有名气。

也是这一年,京东刚刚成立,刘强东刚被女友抛弃没多久。

.......


今天张朝阳没落,马云、马化腾代替成为互联网教父。这些身处“自由世界”的人,对未来更具前瞻精神。在管理风格上,追求完美与个人集权相结合,与资本之间相谈甚欢。他们为中国指向互联网发展方向。


大时代下有大人物,也有无数小人物,他们为了成为万元户,

为了送子女出国等“个人自私的小算盘”,他们有了很多看上去很坏的东西——比如80年代的投机倒把,90年代的大学生不听课忙于盘条,教授研究院留职停薪下海开饭店开出租,贪污腐败、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但是二十多年,这群中国人“睛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当欧州人每天工作五个小时,他们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当印度人躺在恒河边等下辈子时,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当美国人疯狂地在中东不断寻找敌人时,这群中国人默念“发展是硬道理”。


迅速连通全中国的高速公路,迅速铺满全中国的高速铁路,不断扩大的飞机场,不断增加的飞行航线,现代化的飞机场和火车站,成千上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大中小城市,看不完玩不够的自然和文化旅游景点,数不清现代化十足的购物城、购物中心,全世界最多的现代化工厂,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发达国家之一。


也是这样高速增长的劳动生产率,让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人不知不觉,世界却惊奇不已,太快了!大不可思议了!于是都注意到这群太伟大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人类会记住他们,以这个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国家的名义,以这个饱受苦难却毅然崛起的民族的名义,向这群人深深致敬!


很遗憾,当年的下乡知青已有许多白发,当年的高考学子已多皱纹眼角,当年的出国留学生都没有了灵活的腿脚,当年的下海“弄潮儿”都多少有“三高”,当年的农民工也早已累弯了腰,当年的呼风唤雨企业家也默默退居二线,他们老了,他们努力过了,他们奋斗过了。


看到今天的中国,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们值了,他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中国!


世界上曾经最勤奋的人老了。今后,中国还会有这么勤奋的人吗?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