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年国开利率破5,天要塌了吗?

2017-11-25 周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债市凡语 ID:zhaishifanyu 作者  沈弼凡


音乐响起!


不要问我利率有多高,我会告诉你经济有多好~


不要问我高利率有多坏,我只知道奖金没了没了~


每当债券利率大幅上升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忧国忧民地惊呼:如此快的利率上升会对经济造成伤害!


我就纳闷了,什么时候做债券的人,这么担心经济不行了?


高利率对经济不利,这似乎是常识。但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对常识刨根问底的人,所以我偏要找找,高利率对经济有利的地方。


而当我们刨开常识,也许会发现在常识的另一面,有一些更基本的常识在被我们一直忽略。


一、低利率是劫贫济富,高利率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利率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也不直接消灭财富,只影响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并通过影响分配机制来间接影响财富的创造机制。利率上升,财富从借贷者手中转移到储蓄者手中;利率下降,财富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借贷者手中。既然如此,我们的视角就不应该仅仅盯着借贷者的状况,而至少应该考虑在某个特定时点,借贷者和储蓄者哪个对经济边际贡献更大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我们需要鼓励一部分人做出更大的蛋糕,这时候一切社会资源都向他们倾斜。鼓励这些人借贷就是这种倾斜的一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单纯鼓励一部分人做大蛋糕的做法正面效果越来越差,而负面效应却越来越严重。


经济发展转向消费主导,既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我们知道,越富的人负债越高,边际消费倾向却越低。这种状况发展到一定阶段,低利率对经济长远发展的害处就越来越大。


有人说,居民已经背负了巨大的房贷压力,利率上升会伤害他们的消费能力。


按此逻辑,难道所有人都在借贷?那么谁在储蓄?


不要盯着加满房贷杠杆的居民,他们的消费能力早就已经充分释放,现在是他们“由奢入俭难”的时候。对于这个群体而言,利率上升了,难道他们就不活了吗?


新款iPhone出了,价格更贵了,就不卖肾了吗?孩子五万块一年的补习班支出,明年是不是考虑砍掉了?老婆两万块的包包,是不是应该换成淘宝货?自己开的大奔,下个月是不是上二手车网站(广告位招租)换成奇瑞?明年的朋友圈摄影大赛,是不是就静静做个观众好了?


呵呵,好像都不可能嘛,那还是继续拼命加班吧!你看,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了。


回过头来,去看看那些现在还在储蓄的人,他们拿着远低于通胀的利率,承受了几十年的财富缩水,他们连基本生活都要勉力维持,让他们的收入高一点,对消费才是巨大的拉动力。


对于没有什么资产、更没有负债,只有少量存款的人而言,利率上升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和财富,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


中国真正没有释放的消费潜力,在广大的农民身上(不要跟我提那些拆迁赔了几个亿的农民),他们没有房贷,没有负债,只有一点可怜的储蓄,高利率完全不会伤害到他们,只会有利于他们。


去看看十九大报告把农民问题提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吧。从共和国诞生到现在,农民一直在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他们被户籍制度捆绑,承受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为在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立起工业体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他们背井离乡,在不接纳他们的地方,承担着城市和工业体系里最辛苦的工作,承受着同工不同酬和全方位的福利歧视,为遍地的城市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正如美国的中国问题泰斗费正清先生所言,“中国人生活的根本问题”——“用最大的代价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在中国农民身上清晰可见;中国大地,就是中国农民“无数世代折断腰背苦力劳动的见证”。


是时候反哺他们了。


何况,这不是单纯的反哺,更是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写到这里,为免误解,我必须作出一些澄清。虽然我上面煽情了一大段,但世界运行的真实逻辑始终是冰冷残酷的,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反哺农民并非目的,而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低利率南墙已至,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正面效应越来越小;高利率则正好相反。反哺农民只是这一变化的附带产物。至于弄一堆煽情的鬼话,只是为了给这一变化背书而已。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低利率使资源向富人倾斜,是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劫贫济富的低利率不可持续,高利率才能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任何时候,只有有利于缓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事物,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在特定时期,公平和效率是有一致性的。在蛋糕很小的时候,鼓励做大蛋糕,既有利于效率,又不会严重损害公平;当蛋糕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继续鼓励做大蛋糕,不仅严重损害公平,也将拖累效率;而在这个时候,高利率则是既有利于公平,又有助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这就是在这个时候,高利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


二、低利率是大锅饭,高利率时代对应高质量发展


高考试题过于简单,对学霸是不公平的。


同理,利率过低,对好企业是不公平的。


低利率是一个不恰当的激励机制,鼓励不给社会创造财富的人苟延残喘,像无底洞一样吞噬越来越宝贵的储蓄资源。


很难想象一个对好企业不公平的社会会是一个好社会,对好企业不公平的经济体会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


从这种意义上说,低利率,就是一种大锅饭。


大锅饭的害处有多大,中国人最明白。


利率只是价格的一种。价格机制既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那就永远不存在什么高就好、低就不好,或者低就好、高就不好的定论。


高利率可以把越来越有限的储蓄资源配置到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地方,避免不创造价值的借贷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哪里有害了?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高利率正是实现“更高”的价格手段。


旧时代——高速,新时代——高质量;旧时代——增长,新时代——发展;旧时代——低利率,新时代——高利率。顺理成章,毫无违和感。


三、低利率鼓励脱实向虚,高利率才能脱虚向实


虽然我们常把低利率刺激经济挂在嘴上,但谁也无法否认过去几年的低利率催生了一大堆的资产泡沫。


在凯恩斯理论里,资产泡沫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资产泡沫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改善资产负债表、提高抵押品价格,从而帮助实体经济更好地融资。


但是,这里面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产生泡沫的领域跟需要融资的领域往往并不统一。比如,你把一线城市的房价炒到天上,又怎样,对实体经济有何帮助?一线城市又不需要再进一步城市化。再比如,茅台的股价再涨十倍又怎样?茅台又不需要再融资。(当然,我一直都说茅台是中国最好的企业,这一点你们是知道的。但这是两码事儿。)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未来金融业发展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是毋庸置疑的。


而低利率环境,只会使金融业越来越膨胀,与“脱虚向实”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驰,也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背道而驰。


四、利率上升的过程对应实体经济薅金融机构羊毛的过程


多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微博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场小型论战:一个大V转发了一条关于美国国债大跌的新闻,说美国国债大跌也就是美国国债利率上升,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投资者是受益的,引来一堆大V的嘲讽。


作为一个时刻都在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的好少年,我当时就陷入了沉思。


我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十分钻牛角尖的问题:债券利率大幅上升,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大幅亏损——至少是浮亏,那么请问,这些亏损对应的盈利(或者浮盈)去了哪里?


不要跟我说,这只是账面上的亏损。有账面上亏损的人,那就必然有账面上盈利的人。


任何金融行为本身都不会直接创造价值,也不会直接消灭价值,那么价值一定是去了某个地方。


金融机构的亏损,一定是某一方的盈利。哪怕这不是会计利润,至少也是经济利润。


答案很简单。你在交易中亏损,赚钱的一定是你的对手方。既然现在亏损的是整个债券市场上的金融机构,那么请问它们的对手方是谁?


是发行人。


假设一种极端情况,1月1日发行人以4%的利率发行了100亿10年期固息债券,1月2日该债券收益率上行至5%,债券价格下跌到90元(原谅我没有管久期),面值为100亿的债券价格变成90亿,这时候发行人再以90亿将全部债券回购,一天之内净赚10亿。


当然,发行人不会这么回购债券,投资者也不会同意发行人这么做。


但,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债券利率上行的过程,对应着全体金融机构的浮亏和发行人的浮盈,意味着在债券利率已经大幅上行之后,发行人依然只需要偿付一个很低的票面利率过日子,发行人以此在薅金融机构的羊毛。


所以说,牛市有多长,熊市就有多长;牛市有多大,熊市就有多大。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是不是后悔没有认真学习政治课?现在拿起《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还来得及。我说我会背党章,真的不是骗你们,已经有同事现场验证过了。来,验证过的同事在下面留个言,让大家看到你!


五、凯恩斯主义南墙已近,你的思维跟上了吗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段子手,最后仍然不免忧国忧民一番。


2017年超预期的债券大熊市,给了我们很多反思的机会。尤其是10月以来债券市场持续的无理由暴跌,更是值得反思。


经济学有很多的流派,凯恩斯理论因为种种原因在最近几十年成为显学,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天然的真理。


经济学是一个很广阔的学科,并非只有凯恩斯主义一门(当然更并非只有奥派一门)。


几千年来人们对利率的本质有过很多的思考,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只是其中的一种,没有必要将其捧上神坛。


每一种经济学理论都有特定的假设条件,例如凯恩斯理论只有在短期内、总需求不足、供给接近无限、债务与通缩形成负反馈的环境下有效。


正如开头所说,常识,不是被用来无条件接受的,而是被用来质疑和推翻的。


当下,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各国政府都已经在反思凯恩斯主义,作为市场的投资者,是否也有必要反思一下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整套分析框架呢?


最后的最后,再次声明:本文主要是抖机灵、写段子,千万不要太认真,不要拿板砖砸我。当然,在留言里扔板砖,我还是非常欢迎的。


愿人民富足,国运昌隆。音乐响起!


不要问我利率有多高,我会告诉你经济有多好~


不要问我高利率有多坏,我只知道奖金没了没了~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