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银行信贷供给到底有多紧张?用寒冬形容一点不为过!

2018-01-29 周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综合国信证券 银行业首席大表哥 王剑的角度 ID:wangjianzj0579、今日头条、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银行信贷供给到底有多紧张?


准确地讲,现在央行不再实施严格的信贷额度控制,因为从2016年开始,央行已经将原来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但在实践中,央行仍然会对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有窗口指导,以控制整体信用扩张。尤其在年初,银行为早投放早收益,普遍有“开门红”冲动,央行会给予关注。所以,一个无形的信贷额度及节奏仍然是存在的。

 

我们此前预计,今年信贷供给是很紧张的。近期,也陆续有媒体报道,信贷紧张导致信贷利率上行。那么,信贷到底有多紧张呢?


我们根据公开数据做一些粗略的估算,仅供参考,不包含任何投资建议。


1.传统信贷


我们先来回顾2017年的信贷投放。以下为2015-2017年的信贷总额以及结构:



2017年全年信贷净投放13.5万亿元,其中,对个人7.1万亿元,对企业6.4万亿元。但有两个细节不能忘:


(1)2017年票据融资收缩1.58万亿元,腾出相应金额的一般贷款的额度;


(2)2017年地方债置换2.8万亿元,腾出相应金额的信贷额度(事实上,置换的不仅是贷款,也包括非标等。暂忽略)。


考虑到这两点后,2017年实际投放的一般贷款总额其实达到17.98万亿元。

 

2018年,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信贷额度或计划数据,银行年初一般先参考上年投放量来做计划,因此我们先假设全年计划的信贷投放量约14万亿元。

 

然后,票据贴现余额,经过2017年一年的压缩,余额已经很少,继续腾出额度的空间变小了(先忽略不计)。其次,有待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万亿元,如果2018年内全部完成置换,可腾出信贷额度1.7万亿元。按此估计,2018年的实际的一般贷款额度约15.7万亿元。

 

这个数字竟然比2017年减少2.28万亿元。这是一个有点严肃的现实。



2.广义信贷


为整个实体提供融资的方式,除传统信贷外,还有其他渠道。其中由银行提供的部分,均统计在广义信贷内。我们将广义信贷划分为三大部分:


(1)传统信贷:见上节;

(2)表内其他广义信贷:包括债券、投放非标、其他投资(非标、委外、资管产品等);

(3)表外理财:扣除存款与现金部分。


根据MPA要求,每间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与其资本充足率挂钩,函数为:

 

MPA资本充足率考核要求=f(广义信贷增速, …)

 

在每个MPA考核期末,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上式公式算出来的MPA资本充足率考核要求,否则考核就不达标。

 

那么,反过来,每间银行会根据自己下个考核期末的资本充足率,利用上述函数的反函数,倒算出来自己所能达到的广义信贷增速上限。

 

广义信贷增速上限=g(资本充足率, …)

 

按此估计,我们拿银行现在的资本充足率,全行业的广义信贷增速上限约在10%以上。但是,还要考虑到,部分银行是碰不到这个天花板的,它们的资产扩张受到负债总量和成本制约,还要受到其他监管要求的制约,因此全行业广义信贷增速不到10%,估计也就5-10%之间,我们先假设7%。

 

我们没有准确的2017年末全行业广义信贷余额数据,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做个粗略估计,大概在200万亿元左右。2018年增长7%,意味着全年增量在14万亿元左右(粗略估算,仅供参考)。这是整个银行业表内外为实体、政府提供的融资的总量的上限。

 

没错,就这14万亿元。要想进一步提高这一增速,除非银行有效补充资本。

 

然后,再从这14万亿元里,先扣去前面估计的信贷14万亿元,以及既定的地方债置换1.7万亿元。这样,广义信贷额度只剩-1.7万亿元。也就是说,其他广义信贷得压缩1.7万亿元。

 

这1.7万亿元的压缩,可以压缩表内的债券、投放非银、非标、其他投资等,以及表外理财(扣除存款与现金部分)。按照现在的监管形势,预计2018年的非标、其他投资、表外理财收缩会较明显,如果这几种东西的压缩超过1.7万亿元,那么,债券投资可能还是净增的。


3.融资形势


综上,银行传统的一般贷款的供给约为15.7万亿元,少于2017年;表内的非标、其他投资及表外理财均可能负增长,不能提供净融资服务。银行的债券投资额度还有,但银行表内投资信用债的量较少。

 

所以,在监管态势下,银行对实体的融资供给呈显著收缩的态势,非常严峻。这自然是配合实体控杠杆政策所需。

 

从银行的角度,显然会把有限的额度投放到效益最高的领域中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资产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因此,信贷利率料将继续上行。

 

从融资需求的角度,因为经济增速平稳,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是平稳的(但也有一些不合意的融资需求被管控住,比如地方政府的违规举债),所以融资服务的供需有所失衡。除上述银行广义信贷外,企业还可以求助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渠道(但总额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包括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各类基金等)、真资管(比如真正意义的信托等)等。


专家警告世界金融比十年前更危险:信贷恶化几乎每天出现


英媒称,一位资深银行家警告说,今天的世界金融体系就像上次泡沫最大时一样危险,不过这次当局陷入了“政策陷阱”,没有多少防范手段可用。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22日报道,9年来投入的紧急救助资金带来了一系列的反常效应,诱使新兴市场陷入了债务依赖,却没有解决全球失序的结构性原因。


常驻瑞士的经合组织评估委员会主席、国际清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怀特说:“当前所有的市场指标与我们在雷曼危机前看到的很像,不过其中的教训似乎被遗忘了。”


怀特说,令人担心的信贷恶化的证据几乎每天都在出现。最新出现的可怕事情是,据披露,英国陷入困境的建筑集团卡里利恩公司悄悄地通过在德国发行凭证式债券募集了1.12亿英镑(约合1.57亿美元)资金。南非的零售商斯坦霍夫也利用这个不起眼的市场举债7.3亿欧元(约合9亿美元)。


凭证式贷款曾经是向德国中小型家族企业提供绝对可靠借款的一个特点。市场的这个角落变成了一种高风险影子金融,显然是为了逃避监管,说明信贷系统已经被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扭曲到多么糟糕的地步。


怀特说,每次不稳定的繁荣处于巅峰之际,都有一种令人陶醉的乐观情绪,人们对好消息抓住不放,说服自己相信风险在变弱,然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会犯最糟糕的错误。2007年,在金融风暴快要爆发前,压力指标同样低于正常水平。


这一次各国中央银行在抓住一只特别凶猛的老虎的尾巴。自雷曼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猛增了51个百分点,达327%,创历史最高纪录。世界经济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表现出某种扭曲的病态。


这是经济史上的新现象,可以追溯到来自西方的量化宽松流动性释放,这冲击了东亚、拉美和其他新兴市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前,他说:“各国中央银行一直在火上浇油。”


他说:“监管者们真的应该庆贺金融体系现在更安全了吗?当他们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时,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市场最好更小心些,因为出现了很多开裂点。”


他说:“有法律要求制药公司在推出一种药品前必须进行非预期后果测试,但是中央银行不认真考虑副作用就启动庞大的量化宽松社会实验。”


美联储已经在回购债券——没有理睬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警告——而且今年将加快步伐,一个月将回购500亿美元。在特朗普政府的税收和支出闪电式行动将美国的预算赤字推向1万亿美元而中国和日本减少美债持有量之际,这将导致美国财政部的债券供应激增。


风暴形成的必要因素都具备了。最好的情况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升高到足以引起信贷市场震荡的地步。我们还没有接近危险点,但是上周债券收益率升至3年来的最高点2.66%。这打破了其36年来一直下行的趋势,使得世俗的债券圈子发出了大声警告。


中央银行现在陷入了“债务陷阱”。随着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它们不能继续让利率接近零,因为那将导致更危险的金融泡沫,但是它们也不能轻易提高利率,因为那样有使整个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怀特说:“坦率地说,这很可怕。”


他说:“我们的弹药快要用完了。我担心到某个时候,这将通过大量债务违约来解决。”

资料图:2010年9月24日,佳士得拍卖行的职员在伦敦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标识牌合影。

 

中原银行首席:用寒冬形容市场监管环境不为过


2017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月25-27日在京举办,论坛以“新趋势、新挑战、新动力:全球金融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全面展望金融监管、金融稳定、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等问题,共同求解全球金融业改革新动能。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论坛上谈及“大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的生存之道”时表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去年出来的,包括一系列和资管有关的,违贷的新规,包括名股实债、名基实债等等,这些非标的业务,围追堵截,可以说联合封堵,用寒冬来形容市场监管的环境应该是不为过。监管层、决策层有非常强烈的诉求,就是让金融回归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我们面临这样一种态势。


以下为王军演讲全文: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吗,背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应该是我们所有做金融的人应该说史无前例的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也是瑟瑟发抖的季节,全国各地都在下雪,除了北京。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去年出来的,包括一系列和资管有关的,违贷的新规,包括名股实债、名基实债等等,这些飞镖的业务,围追堵截,可以说联合封堵,用寒冬来形容市场监管的环境应该是不为过。监管层、决策层有非常强烈的诉求,就是让金融回归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我们面临这样一种态势。


这张表非常简要地仅仅是猎取了一部分最近几个月来和资管有关的一行三会出台的政策,以前大家业内开玩笑说监管层出的文件我们一个月学一次、一学期学一次,现在恨不得天天学都学不过来。对资管业务影响比较大的恐怕是这么三个文件,一个是规范业务的通知,还有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但是最重要的恐怕是最后这一个,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千呼万唤还没有最终落地的征求意见稿,所谓的资管新规。


下面我的一个分析主要是围绕资管新规的基础之上的。今年的监管是治理市场八个方面的乱象,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问题,包括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的风险,以及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当的关联交易,以及违法违规展业、利益输送等等,主要是在十大乱象基础上今年又聚焦到这八个方面的市场乱象。


新规内容也不细讲了,包括八的方面,非常细。在这样一个新规的背景下,对我们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银行也好、股份制银行也好,还是中小的城商行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资金端、一个资产端,对于客群,同业理财的占比会下降,零售理财的压力会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随着监管的趋严,监管成本上升,使得一般存款和个人理财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所以说同业负债成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城商行获取主动负债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的同业存单、同业题材,构成了循环派生流动性的看上去非常完美的闭环的结构。


对于股份制和地方的城商行来讲,同业理财应该是它资管业务扩张的重要的资金来源,未来随着监管的趋严,新规的落地,以及资金成本的快速上涨。银行为了节约资本的占用,同业资本的配置占比方面一定会有所反应,一定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同时,在客群方面,影响到我们高尽职的客户和一些投资者正常的需求。因为现在新贵要推净值管理,一定会加大收益率的波动性,对于一些风险厌恶性的投资者来讲,可能会改变资产投资的方向,可能会转到更低风险的资产方面。这个时候银行必然会面临着客户的流失的问题,或者说他需要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做好中小客户的承接。特别是对于高尽职客户门槛以及合格投资者的要求进一步的明确,意味着未来银行高端的理财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这个可能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影响不是太大,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对于私人银行的客户,户均资产标准上,正好处于户均资产上下私人银行的客户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太高了高尽职客户的门槛。


整体而言对客群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同业理财配置占比会下降,零售客户理财这一端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受过去刚性兑付的预期影响比较大,对于高尽职客户门槛提高。


第二个方面在资金端,就是规模上,我们雨季短期的理财规模的增速会进一步地放缓。因为新规短期可能还不会那么明显地展现出来对规模的影响,但是长期表外理财因为受到各方监管的限制,它的规模的增速一定会逐渐地放缓,这个对于银行的中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由于客户的需求也好、存款压力是持续存在的,所以说中小银行未来依然面对着比较大的怎么去扩大它理财规模的动力。特别是相对于股份行和城商行来说,对于大银行应该说主动管理能力比较强,它的营销能力也比较强,大银行相对来讲影响可能会小一些。


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新规落地有一个监管层规定有一个缓冲期,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个影响一定会体现,但是这个影响可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短期可能不会那么明显,这是对于规模。


对于产品,使得商业银行所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一定会更加强调整体的效益。比如说新规我们知道规定的封闭式的资管产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短期的理财越来越难得了。同时非标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些规定都意味着银行短期封闭式产品不会再有了,短期高收入产品也会逐步减少,这种理财产品期限的拉长,会对于商业银行如何提高整体产品的收益提出一个要求。它的风险偏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的,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之后,定期存款、结构性的存款,现金管理类的理财、货币基金会成为低风险偏好者的替代品。


我预计2018年存款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现金管理类的产品可能会由此而受益,总体银行的负债成本可能会因此有所下降,这是对于产品。


对于资产端,首先一个影响就是非标转标一定会提速,因为新规中对于期限错配和通道嵌套的限制对银行理财非标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未来非标转标一定是银行重要的发力方向,不可避免的,也是净值化的管理,未来非标需求一定会转向标准资产。特别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主要的合规手段,因为它毕竟是可以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能够提高银行资产的周转效率,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非标转标。


未来境内外资产和多元配置上这方面是发力的,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讲,过去非标占比比较高,涉及到股票的理财产品的研发能力也是比较强,未来股票可能是它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对于广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来讲,客户对低风险需求量比较大,未来有债券转向收益类的,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倾斜,以更好地满足他的客户的稳健的,同时也有收益的一个需求。他为了顺应净值化管理的需要会提高比例。


第三类权益类资产会更加受到欢迎,因为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无风险的收益会转为有风险的收益,所有的产品都是净值化的。需要底层资产更加透明,可以及时地反映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你发行机构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超额留存,管理费以外的收益全部都需要归投资者所有这些影响是强调了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你投资标的、投资产品必须要匹配起来。


长期来看,股权产品,权益类的产品,股票,包括海外资产的配置,标准化的产品配置更适应这样一个监管理念的转变。


第四个方面是资产端,金融科技会越来越助力大类资产配置。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可能会成为客户资金和它的优质的大类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的桥梁。银行可以通过分散化、专业化的主动管理采取像FOF、MOM来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这样一系列代销的服务。同时随着金融科技越来越深入地发展和越来越深入的应用,资管产品大类资产的配置,以及管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越来越提高,不仅仅是智能投顾、智能营销,从前端到后端全面地智能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资管产品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未来建设以大类资产配置为特色的风险管理比较突出的开放式的平台,可能会为客户资产的保值净值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倒逼大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这样一种影响下,无论资金端也好,还是资产端,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呢?这么四个方面恐怕是需要大家去重视和考虑的,因为新规实质上是从过去简单地重视资金的流向转变为更加强调资金的来源的监管,所以说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它的思路去主动适应这种监管的趋势,要回归商业的本源,要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一,要积极拓展符合我们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符合自贸区战略下国家重点支持的一些领域、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建设,包括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主动地要去和一些产业基金,包括产业园区等等合作,通过资管产品来真正地支持我们国家结构的转型、支持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来降低、稳定住我们比较稳定的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这是第一个需要做好的。


第二,要探索我们金融市场的业务和投行业务的融合发展模式。这个可能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能够有助于他更好地深耕客户的资源,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来拓展他的资金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知道资产证券化整体上对于低风险资本的耗用是有优势的,除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外,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像物业费、学费、基础设施的收费明显有现金流的所谓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业务和投行能够得到很好融合的点。未来2018年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将会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第三,需要我们关注科技型企业和一些抗周期的行业,你比如说教育、医疗这样一些传统上不是很强的,是一个比较弱周期的行业。关注这些行业加大并购、投贷联动等等这样一些资金运用的方式,提高股权类资产管理业务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防止资金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可以摆脱过去比较重的依赖影子银行的色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客观上,包括国资国企的改革也为新的一轮并购热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未来创新金融顾问服务的能力也非常现实地提到商业银行的面前,怎么利用并购过程当中的金融服务,以及企业上市过程当中的金融服务来提升我们银行的中收,对于整个银行利润的贡献,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尝试的渠道。


第四,重视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财富需求,满足他无论是财富传承也好,还是生命周期风险的管理,甚至在海外,在全球范围内来进行资产配置,包括他进行一些健康和教育的咨询、需求的安排,必须要重视高净值的客户。理财产品要注重资产的可交易性,要增加包括像货币基金在内的开放式产品的投放,和现在所有的宝宝类的产品形成一个互补,预计在2018年高净值客户将会成为各大银行景象争夺的重点,是不是商业银行从这么四个方面应对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