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人们总说时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它让繁华消失、青春不再、年华老去,曾经累积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流传百年且历久弥新,它背后的故事人们也未曾忘记。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但我们仍需铭记辛亥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因为他们为今日中国之辉煌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民族危难之际,是谁挺身而出?在列强瓜分中国之时,又是谁慷慨赴义?在辛亥革命的背后,有一双缓缓注视的深邃眼眸,散发着思想的光芒,他的名字国人不会忘记,他叫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席卷中华大地,是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他领导的革命政党,生动诠释了革命的意义。他用黎明驱走黑暗,最终使得清朝走向了灭亡,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又名帝象。是他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是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他一手缔造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首倡三民主义。
可这样一位伟大的功勋人物,也有过一段凄惨的童年经历。孙中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户家庭,在私塾发奋读书的那段岁月铸就了他勤劳勇敢、永不言败的品质,那一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更是激励着国人为革命前赴后继。少年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成为有名的医师,但在目睹国人饱受欺凌的境况后,感到医人不能医国,在了解外国革命后,决心以革命救中国。孙中山先生曾提到:“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于是孙中山等爱国人士毅然决然发起辛亥革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飞翔着,叫喊着,如闪电,如雷霆!
1894年,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他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他掀起了辛亥革命;1912年,他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革命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孙中山不得不出让大总统一职。之后的他经历了漫长的斗争摸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仍为中国革命发光发热。
辛亥革命中亦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日之繁荣。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革命,这样的英雄值得铭记。
黄兴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积劳成疾,后在上海去世,年仅42岁。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时年仅48岁。
辛亥义旗高举,武昌首倡,光复金陵一战取得大捷,五族共和,创建中华民国。历数先烈,何止万千,丰功伟绩,彪炳史册。110年光阴,如今树碑于南山,缅怀千古而不绝。呜呼!国魂不死。“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以他们的功绩,足以冠中国的星辉,撑起中华民族自信的未来。
“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历史浩浩荡荡的长河中,我们的先烈把他们的血肉之躯和昂扬精神奉献给了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及,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中国了,我们正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愿先辈有感,这锦绣河山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