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递榜样的力量│位兰玲护士长荣获2018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提名奖

1月30日晚,2018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青岛广播电视台明星大厅隆重上演。那些值得铭记的道德模范个人奖和团体奖一一揭晓,我院东院区急症科总护士长位兰玲获得2018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提名奖。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倾听位护士长的故事,了解她那份对善良和正义的守护,对信念和理想的执着。


市立急诊护理铁军“总教头”

——位兰玲

2018年,我院综合急救护理团队在全国急诊护理急救技能大赛上,从高手如林的36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全国总决赛创伤急救组一等奖!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有一位比获奖选手还激动的人,她就是这支代表队的“总教头”,我院东院急症科总护士长——位兰玲。

位兰玲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急症科度过的。东院急症科包括急诊接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注射室和120院前急救六个单元,设有床位近百张,拥有护理人员96名,年均接诊15.3万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7.6%。近年来,医院又建立起青岛市首家“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治疗中心”,东院急诊科每天的接诊量达到400余人次,如此大的工作量,加之急诊专科疾病复杂多变,病情危急,因此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常人视为艰辛的岗位,位兰玲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她说:急诊是“浓缩”了一个医院综合救治水平的窗口,也是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她的“用武之地”。她默默耕耘二十余载,不断学习、创新,将老市立“急诊绿色生命通道”的理念发扬光大。她不仅将急诊的护理管理重点放在“急”、“畅”、“效”的软硬件建设上,还特别注重培养急诊专科护理人才,科学的总结、创新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大力发展急诊护理亚专业,构建了急诊护理专科发展的框架,使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竭尽心智  科学管理显成效
为持续不断地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效率,位兰玲护士长在科室范围内推行护理亚专业建设,组建急诊神经内、急诊心内、PICC等五个亚专业护理组,实施专人专病救治,使护士们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各有专攻,尤其对于急性心梗、脑卒中、猝死危重患者,实施能级对应的定位抢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率,五个护理专业也发挥了协同配合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为了建立高效的组织抢救、医护协调机制,她精心设计了各种急救场景,对护士进行技能测试和定位场景模拟演练,培养应急能力和医护协调能力。她研创的“群发伤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获全市卫生管理创新一等奖,在2007年青岛东西快速路重大交通事故、2008年“4.28”特大火车相撞事件、 香港旅行团交通事故等一系列群发伤事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病人蜂拥而至,各种复杂变化情况急需甄别处置的时刻,急诊室医务人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高效有序,确保所有病人都得到最快、最准确的治疗和护理。 

位兰玲护士长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摸索出急诊定位抢救模式。对抢救时一人、二人、三人和多人配合时,从分工到站位进行了条理清晰的描述:专人专管,气道管理头位,输液管理右侧位,心肺配合左侧位。复杂的抢救流程变得条分缕析,护士不再频繁的走位,职责明确,节约了抢救时间,默契的团队配合一次次跑在了死神的前面。 


千锤百炼  打造急诊护理铁军

也许是年轻时代的军旅磨练、半生的护理生涯的锤炼,位兰玲始终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向导,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采用“阶梯式”分层次培训、严格“准入式”考核、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型”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

位兰玲每天7:20到岗,巡视一遍急诊抢救室、EICU,急诊观察室和急诊留观区后,就掌握了所有患者的“一手资料”。晨间交班时,她会针对危重、特殊、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提问各区域交班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有效的督促了当班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主动查阅资料或请教医生丰富对疾病的认知,并根据评估做出自己的预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再给予效果评价。经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总结、实践和交流,早交班慢慢变成了激烈的病例讨论,护理小查房,大家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急诊专科护士通过简单地几项生命体征,就筛查出一级胸痛心梗的患者,立即将其转入抢救室,让死神望而却步,为抢救赢得了先机。

每当医院技术比武时,急症科会有二三十名护士同时参赛。位兰玲吃住在医院,从培训到讲解,从流程到细节,小到棉棒的消毒方向,大到高级生命支持的动态心电图观察,一点一点纠正细节,统一手法,有时挽起自己的袖子,让护士练习静脉穿刺。护士长甘为人梯的精神感染了大家,科室历届大赛参赛的老将们会主动一对一指导新人,起到了积极的“传帮带”的作用。无论综合技能大赛还是个人单项;无论还是国际创伤评估还是院前急救包扎;无论说课比赛还是技能考试......这支冠军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培养了一大批省市级技能大赛冠军、岗位能手,先后11人走上了护士长岗位,充实了医院应急救治队伍,打造了一只市立护理铁军。这支护理铁军在奥帆赛和上合峰会医疗保障任务中,一次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忘我奉献  助力上合

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完美收官,但是作为上合医疗保障定点医院重中之重的急症科在幕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急症科抽调了21人参与峰会会场、医疗专区的专项保障工作,一年的筹备及实战期内,接诊人员1108余人次,接诊中外记者等参会人员12人次,受到就诊参会人员的广泛赞誉,荣誉背后的艰辛,没人能比位兰玲体会的更深刻。

初接任务时,位兰玲不幸左肱骨骨折。本应手术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工作,她选择了保守治疗。医生要求她使用肢具固定左臂,休息8周,可是她却一天未休,持续加班两个月,连续一周值守岗位,吃住在医院。她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及时调整人员与岗位配置,优化服务流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急诊保障团队参与多学科、多部门的演练百余场,不断修订流程、与各部门、站点磨合,细化衔接,确保为峰会提供最优质的医疗保障。 




峰会期间,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外交部礼宾组司机,从进入抢救室到血管开通仅用了40分钟,术中发现病人右冠狭窄95%,行右冠近端支架置入一枚,两天后病人康复出院。6月7日,新华社女记者右脚食指骨折,为不耽误工作,该记者拒绝住院治疗,可是肿胀的脚无法穿鞋行走。位兰玲当即安排护士为记者挑选购买轻便舒适的工作鞋,女记者感动的说:“仅仅2个多小时的就诊,却让我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和关爱。”



同样作为伤者的位兰玲,却因没有遵从医嘱休息和制动,留下了后遗症(十级伤残)。由于组织粘连,她的左臂活动受限,不能提重物,阴雨天会疼痛。


授人以渔  急救技能惠万家
急救不局限在院内。医院在接诊过程中遇到过太多因为错过“黄金时间”而抢救无效的病人。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就可以挽救无数不该逝去的生命。2013年位兰玲护士长就赴北京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2016年,作为青岛“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援公益活动的发起人,成立了青岛市医疗系统第一个“第一响应人”培训基地,与我院韩欢、刘晓华等8名国家级救护师,带领我院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十余次到机场、宾馆、学校、建筑工地、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活动,培训应急救护学员,普及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等急救知识,演示救护技能,吸引了各行各业万余人次前来观看并学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位兰玲用敬业爱岗和追求卓越的人格魅力,把护理这一古老的职业梦想照进了年轻人的世界,把这份职业情怀传递给了她的护理团队,把这份职业的温暖和神圣传递给了患者和社会。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一路执着,

砥砺前行,

这力量来自于榜样的力量,

来自于平凡生活中的那些不凡坚守,

更会来自于你我!


供稿编辑:文化宣传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