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早产、高危等“脆弱宝宝”起好步,高危儿随访联合门诊护航新生命
“是铠甲,也是软肋。”一句话饱含了父母对新生宝宝深沉的爱。但不是每一个宝宝都能完美降临人间,总有一些因种种原因或太早或带着脆弱的身躯奋力来到父母身边。幸运的是,除了他们的父母,还有接他们到来的医护用更专业的守护,帮助他们起好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为给早产等高危儿提供持续一站式护航,高危儿随访联合门诊应运而生。
740克早产儿,闯关过坎慢慢长大
740g的小小婴儿石头(化名),离开妈妈时哭出了声音,医生和家长没有犹豫,立即把这个早到的他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把他放入暖箱。对这个29周的宝宝,家长抱有很大期待,在妈妈肚子里就一直发育不良,家属一直积极地想要保下来。在送往NICU后,小石头经历了呼吸、感染、营养等重重考验,最终慢慢长大。
住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期间,小石头感染出现了双侧肺部气胸,医生一晚上下达了2次病危,他的父亲在监护室门外,迟迟舍不得离开,只想给孩子点鼓励。
医生进行了胸腔穿刺,病情仍有反复,于是请胸外科医生会诊快速共同制定了新方案。做了胸腔闭式引流后,小石头肺部气胸慢慢恢复,病情开始慢慢好转。对于早产儿医院有固定眼科医生检查眼底,检查发现小石头存在早产儿视网膜病,需要眼科医生随诊。在后来常规检查中发现小石头出现了代谢性骨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代谢性骨病的逐渐好转,宝宝终于可以转入母婴同室,爸爸妈妈看着回到自己身边的宝宝时激动地留下眼泪。
小石头很争气也很顽强,慢慢长大了。由于颅脑MR现实小石头有缺氧表现,被纳入高危儿门诊随访对象,门诊一直监护孩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关注生长发育,高危儿护理门诊早期介入,进行了各项感统训练。孩子有代谢性骨病,门诊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并指导药物使用。时间过得飞快,小石头转眼快满一周岁了,那个出生只有一斤多的早产儿已经跟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可爱,智能发育也比较好。高危儿门诊仍会持续追踪他成长的足迹,护航他健康成长。
多学科联手,早期干预从妈妈肚子里开始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危儿抢救成功并成活,但由于高危因素的存在,高危儿有可能发生发育迟缓、中枢协调障碍、脑瘫、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潜在危险,他们体格、智能发育成长需要高危儿门诊医师的随访监测。高危儿保健是一项跨学科、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做好定期医学监测及必要的早期干预。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儿科通力合作,对高危儿从孕期宫内就开始关注。产科医生会评估宫内胎儿状况,在终止妊娠前会与儿科医生进行沟通,儿科医生做好准备进行接棒;胸外科有时也会参与孩子诊治,尤其是反复气胸;眼科会有固定高年资医生对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后期随访,必要时手术治疗。患儿需要做颅脑MR检查时,评估、镇静、陪同、苏醒、喂哺全流程有团队共同参与完成。
出院后高危儿门诊进行长期随诊,评估孩子生长、智能发育等。大多数高危儿在家长的精心呵护和高危儿门诊医生的专业、系统指导下,都能健康成长为正常孩子,但仍有少部分可能出现脑损伤、生长发育落后等各类异常情况。为了避免和减少可能出现的情况,我院开展了高危儿门诊随访保健工作,定期进行医学监测和发育评估,为促进婴儿发育提供咨询指导和早期干预训练方案。
高危儿门诊由高年资有丰富经验医师坐诊,高危儿护理门诊由儿科资深护士长坐诊,评估孩子状态,在护理方面作出指导,并可以进行早期感统训练;儿童保健科也可以进行各项发育、智能测定等。
什么是感统训练呢?感统训练是针对小儿出现的感统失调进行训练,感统失调是因为小儿的感觉功能的轻度障碍,而造成了统合功能出现的反应性的下降,形成协调障碍,这种情况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觉的系统、皮肤的感觉系统、嗅觉以及平衡觉等方面的训练,可以改善因为感统失调而出现的相应症状。
导致高危儿的因素有哪些?
高危儿童是指在胎儿到3岁内具有可能影响身心发育的各种高危因素的儿童,主要有以下高危因素:
01
生物学因素
1.产伤、宫内/产时/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颅内出血、早产(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g)、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多胎等。
2.新生儿期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等。
3.影响生长发育的严重出生缺陷、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4.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初产年龄<18岁或≥35岁。
5.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
6.家族性精神、神经疾病病史(如癫痫、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
7.家族中患有盲及低视力、聋及听力损失、肢体残疾等疾病。
02
社会环境因素
1.父母有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
2.家庭中有虐待等不良养育环境。
此外还有在健康检查时发现的生长、发育偏异等。
高危儿童家庭监测十顶
01
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
02
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03
满月后头总往后仰,不能竖头。
04
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不离床)、不会翻身。
05
四个月总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06
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07
六个月扶立时总尖足,足跟持续不能落地。
08
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
09
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
10
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如有以上表现及时就医检查。
文/东院儿科 刘文东
采编/文化宣传部 徐福强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叶梓 姬伟
往期精选
◆ 媒界丨高原上的山东“大白”:坐着三轮车做核酸◆ “针尖内的手术”巧解“天下第一痛”◆ 全科医学:医疗“多面手”,健康“守门人”◆ 一人感染,全家中招?幽门螺旋杆菌真的这么可怕吗?◆ 人机联合,挑战手术禁区!我院史光军主任团队完成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