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新的投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大有可为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一方面,银行债务风险高、企业融资难、互金机构消费贷利率高等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又面临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产品不丰富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金融创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银行和企业把存量资产快速变现,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它也可以为财富管理提供非常好的投资渠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生认为,资产证券化未来在国内市场将大有可为。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在美国它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而它的产生则可以追溯到更早。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美国政府建立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房利美),它属于“政府支持企业”(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GSE)。房利美从银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打包之后发行证券,把证券卖给投资人。同时为吸引投资人,房利美会为投资人做投资担保,但投资人需要交一些担保费。
在这过程中,证券化满足了参与各方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福利。从资产原始权益人(银行)的角度来讲,证券化为住房抵押贷款这种流动性很差的资产创造了二级市场,使银行能快速地将资产变现,从而盘活了原有的存量资产,增强了流动性。从房利美这样的GSE的角度来讲,通过为投资人担保促进了投资兴趣,推动了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而抵押贷款资产流动性的提升激发了贷款部门的积极性,使更多家庭置业能获得融资支持,间接帮助了美国政府希望实现家庭住房拥有率提升的目的。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证券化增加了各种基础资产的投资渠道,而且证券的流动性通常比原有的基础资产本身更好。
过去的四十年中,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除GSEs外,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供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也扩展到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学生贷款、设备融资等。而作为证券化中最受欢迎的基础资产,住房抵押贷款在2013年已有60%被证券化。当然,资产证券化也经历了过度结构化及其带来的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其本身也成为业界和监管者对2007-2009金融危机反思的热门话题。但瑕不掩瑜,在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情况下,证券化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积极意义更加突出。
资产证券化的中国实践:
金融创新的需求
十多年前,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落地,但发展得不是特别快。自2014年起,在国家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猛。而这与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形势息息相关。
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过去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模式已有改变。但是,要实现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这个目标,除了依靠发展和健全股票和债券市场外,还需要鼓励其他的金融创新。从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来说,资产证券化也意义重大。下面分别举例来讨论。
1
房地产行业
毫无疑问,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十九大报告中,“房住不炒”这个主题被明确。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显现,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变高。房地产企业因此要改变融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可以考虑资产证券化,变成服务型的房地产公司。同时,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趋势下,金融对住房租赁的支持必将带来另一个金融投资蓝海。
作为积极的尝试,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在国内已发行交易。例如,租赁住房类REITs“新派公寓权益型房托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17年11月3日成功发行,为住房租赁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金融支持。 据估计,未来REITs的市场会达到数万亿规模,甚至更大。除了租赁住房,可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其他不动产还包括写字楼、酒店、零售物业,以及港口、管道等基础设施。
2
消费信贷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向服务和消费转型,消费信贷的规模从2010年以来增加了22万亿。按这样的增长速度,金融体系如何保持对消费增长的支持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在消费信贷结构中,房贷和车贷仍占主要地位。但房贷的规模占比已经在下降,从原来的75%下降到现在的60%。
相反,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平台贷款的份额在扩大,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很大支持。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提高信用卡发放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自身融资能力(从而使它们更好地为消费升级提供金融服务),值得注意。过去两年,相关机构(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已经将它们平台上产生的消费信贷证券化,市场反响良好。
3
绿色金融
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走在了前沿,对绿色产业或者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金融支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政府采取了很多推动措施。资本市场上,资产证券化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提高绿色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和融资效率。
4
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常态,大量的金融需求被抑制,急需创新的融资方式来满足。企业资产(如应收账款)证券化,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其还有融资规模灵活、不受企业资产净额限制的特点。相比于债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评级关注基础资产质量及交易结构安排,而非发行人的主体信用,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5
银行和资产管理
最近几年来,股份制银行面临着降杠杆的压力,但是让股份制银行通过补充资本金来降杠杆率并不容易。那就需要盘活银行的资产存量,拓宽融资渠道,而资产证券化是选择之一。同时,证券化后,银行也剥离了原资产带来的利率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更重要的是,证券化使银行盈利从原来传统的存贷利差,转变为依托证券化带来的中间业务(如担任资产服务机构、托管行、监管行、财务顾问等)服务性收益。这也促成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变成交易型或者轻资产银行。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又可以为银行不良资产提供阳光化、市场化的处置渠道。所以,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随着监管的加强,业务转型需求迫切。例如,信托业因通道业务受监管冲击,寻求业务新方向,而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新的银信合作机会。另一个类似的情况是,基金子公司也开始更多地从事资产证券化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当下银行和资管行业寻求经营转型的热门途径。
资产证券化的国内现状
2004年,资产证券化开始在国内试点,但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很快夭折。直到最近在政策支持下,从2014年开始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尤其在过去两年增长迅速。从总额来看,截至2017年10月,资产证券化在国内达到了3万亿的规模。
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个类型:第一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主要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起,受央行和银监会监管,以注册加事后备案为监管方式;第二是企业资产的证券化。由企业为发起人,受证监会监管,以事后备案为监管方式;第三是资产支持票据。前两类占主要地位,信贷资产证券化总体规模稍占优,但企业资产证券化发行产品更多、发展速度更快。
已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和权益涵盖广泛,包含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企业应收账款、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绿色金融、信托受益权、收费收益权、融资租赁、不良贷款重组、股票质押回购、住房租赁等等。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国内资产证券化正变得越来越多元,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度越来越高。银行原先倾向于把风险最大的资产如企业贷款证券化。例如,2015年,企业贷款占信贷资产证券化总规模的77%。这个比重到2017年10月降到了25%,取而代之的有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企业资产证券化方面,2015年最受青睐的收费收益权和融资租赁证券化已在2017年10月让位于个人消费贷款和信托受益权等资产和权益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未来可期
尽管国内资产证券化规模在迅速增大,但其发行量占GDP的比重还很低,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财富管理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以美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为例,1929年,美国居民超过一半的钱在商业银行,由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只有2.4%;到2013年,美国居民有三分之一的钱在商业银行,而在资产管理机构的是21.4%,较1929年增长了近10倍。可以预见,在中国,未来大量的居民财富会交给专业的投资人做管理,而专业的投资人需要寻找专业的投资渠道,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买方资金供给乐观可期。
总结一下,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金融支持,同时也带来了结构性的金融机会。消费升级需要金融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要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来看,也需要有一些金融创新产品,而不仅仅是去投资房地产或者股票市场。资产证券化,将是未来中国市场很有潜力的金融创新。
END
编辑 | 岳顶军
【推荐阅读】
▼
▼ 更多人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