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还不曾是个创新失败的憨憨,两个字教你避免“踩雷”

程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5-13


盛夏已至,但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却依然是寒冬。“寒冬也有寒冬的好处。” 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中欧全球CEO 2016)校友这样说道。亲历过资本寒冬并取得了创业成功的他认为,资本寒冬至少带给企业三个好处:竞争减少、业务聚焦和回归常识,当然前提是企业要具备足够的现金流。在本文中,程浩校友结合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寒冬之下的企业生存之道,阐述了“精益”的要义,并且指出,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此时都应该更加重视“精益”这门商业艺术,因为它能够让企业以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找到有效的创新方案。


至少保持12个月的现金流


21世纪初期,我也经历过资本寒冬。当时,新浪、网易、搜狐的股价只有1美元左右,所以,当我和老邹(邹胜龙)在2003年创立迅雷时,没能融到资。


但与20年前相比,此次的资本寒冬又有所不同。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经济寒冬叠加资本寒冬,对各行各业的冲击都非常大。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是世界工厂,巨大的产能无法全部内销。另一边,欧美经济停摆,订单取消,这使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很多出口型企业无工可复。


疫情对于服务业的打击也同样巨大。一些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倒闭,哪怕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会面临危机。比如,像西贝这么大的餐饮公司据说也只有3个月的现金流。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现金流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度过资本寒冬的关键。此次疫情极其严重,我们认为企业至少要保留12个月的现金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资本寒冬并不一定是坏事,寒冬也有寒冬的好处。


一是市场竞争少。资本环境对你不利,对你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不利。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要创业的人可能会选择留在本来的公司,这样竞争者自然就减少了。


二是业务更聚焦。因为融到的钱很有限,企业唯有夯实核心业务的根基。比如,迅雷前三年没能融到大钱,那我们就专注干一件事——如何让迅雷下载速度更快,这最终反而成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让企业回归常识。在资本繁荣期,企业为了更快融资,就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先追求效益再追求规模这样的常识,往往极容易被忽视,比如共享单车、P2P等,都是前车之鉴。


企业融资只有两个状态


要想在寒冬中存活下来,企业除了通过节流降低成本之外,能否开源为自己顺利融到资也至关重要。


前段时间一位创业者朋友找我聊天,说自己感到很郁闷,原因是有家投资机构之前和他谈得不错,而且也给了口头offer,但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就不投了。


我告诉他,这种情况太正常了。有时甚至有了书面TS(投资意向书),对方最后也可能会放弃投资,因为这些本身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所以,我想分享给所有创业者一句话:企业融资只有两个状态:第一个状态是money in bank,也就是钱到账;第二个状态是money not in bank,也就是钱没到账。


在融资的过程中,双方即使签了TS或是SPA(股权认购协议),都不能叫做融资结束。那么,为了顺利融到资,企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第一,融资完成速度。在寒冬中,到底是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完成交割,对企业业务影响巨大。

第二,投资人的额外价值。投资人是否真正懂你的业务,未来能否帮到你,比如介绍客户、带来人才等,这些都叫额外价值。第三,基金品牌,即投资所带来的业界认可和品牌背书效果。第四,具体条款,如估值、投资金额等。



在上述四要素中,融资完成速度排在第一位。对创业者而言,不要只考虑对方基金品牌有多牛、投后额外价值有多大,这些在融资速度面前都不重要——在资本寒冬和经济寒冬的叠加下,谁投钱的速度快就选择和谁合作。


创业公司要有“精益”意识


事实上,资本寒冬更多是对公司业务方面带来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度过资本寒冬呢?答案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精益”意识。


所谓精益,就是指在创业中找出那条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试错”;用四个字概括,是“快速试错”;用七个字概括,则是“低成本快速试错”。


这种意识要求创业者首先思考自己的产品或业务是否“被需要”,以及在创业过程中能否找准用户的痛点。我认为,任何一门生意“被需要”永远是第一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谈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做成产品等问题。


另外,创业者还要找准用户的痛点。想象中的用户痛点与真实的用户痛点千差万别,交集只有一点点,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与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千差万别的。精益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很少一家公司未来的核心业务就是当年创业时想做的事。


回顾一下我身边的朋友,或者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其实都是这样。腾讯一开始并不是做QQ,迅雷刚起步也不是做下载,我们折腾了大半年,最后才走到下载这条赛道上。


寒冬下的精益,最大的价值就是给你多次尝试的机会。为了降低成本、优化现金流,企业需要比以往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采用MVP的方法。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意思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举例来说,一个产品总共设计了十个功能,如果全部开发需要花费半年时间;但如果先用一个月去开发主要功能,去验证用户到底有没有真实需求,这就是精益。



以我自己的创业经历为例。创办迅雷时,我们思考一个下载工具有三大功能,一是BHO,也就是如何让浏览器拉起迅雷;二是下载功能,对HTTP/FTP/BT等协议的支持;三是下载管理,如果下载的人太多是否应该限速,以及多个任务时的优先级等。


按照精益的思路,我会思考:“迅雷的核心想要验证什么?”其实唯一能够验证的,就是下载速度是否比别人快,其他功能可以在后期迭代开发。就这样,通过一个简化版的MVP,我们只用三个星期就验证了原本需要半年才能验证的东西,这就是精益思维。


管理创新业务要“去KPI”


在寒冬中,初创企业需要精益创业,成熟的大公司也需要在创新管理方面拥有“精益”思维。事实上,大公司的创新要比小公司难得多,因为它们已经具有成熟的业务模式,对于创新的迫切性没有那么高。那么,大公司想要创新是否有好的方法呢?


首先,还是要精益。做不到精益就会浪费时间,这无疑会提高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如果开展新业务总是失败,那么团队士气就会被消磨完,员工也会离职。


其次,前期要低调。比如,一家公司的创新业务在前期启动时太高调,结果半年之后这个项目失败,那么员工肯定会质疑这家公司老板靠不靠谱。


有意思的是,大公司内部最终做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都是老板前期不怎么关注的。那么,大公司该如何管理创新业务呢?从团队组成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组建一支“敢死队”。这支队伍只要精英,且人数不能太多;此外,还要做到风险透明化,告诉大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失败很正常,并且鼓励大家来去自愿。


创新失败几乎在所有公司都是大概率事件。腾讯、阿里、谷歌、Facebook有很多伟大的产品,但是它们也有很多在内部就直接死掉的产品,你可能连用都没用过。


其次,管理上还要做到独立运作。具体可以分成三块:一是要独立运作,甚至可以远离总部;二是对产品转型不做任何约束;此外,老板还要学会放手,不要天天追问进度。



第三,创新业务要“去KPI”。KPI是老板制定一个非常具体的业务目标和指标,员工只需要刚刚完成就好。但创新业务很多时候不但没办法制定明确目标,而且需要员工主动去想目标,在这个时候,企业可能更需要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来进行管理。


OKR意思是“目标和关键成果”,它与KPI最本质的区别在于O(Objectives),即“我们究竟想做什么?”用OKR作为绩效考核标准,更多的是与上级、下属如何评价你挂钩,而不是直接与你的目标挂钩。这样的环境,会鼓励你设置比较有挑战性的目标。


最后,管理要做到内部市场化。比如,创新业务想借内部资源推广时,可以发虚拟货币、明码标价,这就解决了刷脸的影响。花费虚拟币也会提醒创新部门,在产品未成熟之前,不要盲目地推向市场,因为调用内部资源也是有成本的。


除此之外,我对团队在创新激励方面还有两个建议:一是做到有效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二是对员工的职级不要有影响。


从企业文化角度来讲,企业创新必须要容忍失败。创新失败是常态,我们得要有耐心,不能因为某个创新失败了,就不再创新了,同时从员工层面来说,也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



编辑 | 李琼
责任编辑 | 雷娜

你认为在寒冬之下,精益还是否重要?企业在当下该如何做到精益?欢迎文末留言分享。留言获赞最多的读者,可获赠“中欧前沿观点”丛书一本。


推荐阅读

死磕“脏活累活”20年,带出一家受尊敬的名企,他创业成功全靠这“三种力”

深度拆解直播电商:是一飞冲天,还是昙花一现?

团队里有黄圣依、张雨绮和刘芸,队伍还好带吗?


中欧全球CEO课程系专为中国企业家量身打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学习之旅,旨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全球经济中助力中国企业家再铸辉煌。


迄今为止,包括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顺兴先生、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任及现任董事长金志国先生与孙明波先生、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先生、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先生、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冰先生、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在内的五百多位成功企业家参加了该项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中欧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