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弄堂大学”到“红色学府”,他们做了什么?

档案 纪实人文频道 2023-02-18







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反复叩问


上海纪实频道

《档案》

每周一至周四20:00 播出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曾经由国共合作创办过一所“貌不惊人”的大学,名曰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西摩路校舍


虽然,没有巍峨的校舍、完善的设备和充足的经费,只存在了不到5年的时间,被戏称为“弄堂大学”。


但是,她却以超乎寻常的魅力,凝聚了一大批名师贤达同舟共济开拓前行,吸引了数千为追求社会进步而发奋学习的青年学子,造就了一大批职业革命者和杰出的专业人才,在中国现代的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独树一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有人把她赞誉为“文有上大,武有黄埔”


有人把她概括为“北大酝酿五四精神,上大成就五卅精神”


迄今为止能找到的关于“老上大”的唯一一段历史影像资料

法国高蒙电影公司拍摄



在当时国民党处于低潮、积极寻求国共合作这一大背景下,校长于右任毫无疑问对任何“有主张、能奋斗之士”都寄予了厚望。

 

校长于右任


1923 年春,他和副校长邵力子力邀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前来协助办校。李大钊推荐了两位中央委员级别的得力干将——邓中夏和瞿秋白。


邓中夏


在把这所“弄堂大学”打造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的过程中,邓中夏、瞿秋白二人功不可没。


邓中夏时任上海大学总务长,他在为上大拟定的章程中,明确 “本大学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当年,瞿秋白24岁,学识渊博、风度翩翩,颇受学生们的欢迎。课后,他还经常到学生宿舍和同学们讨论问题。

 

瞿秋白

 

作家丁玲当时就是他的学生,她曾回忆道:


“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我只是一个小学生,非常有趣地听着。”


除了系统、细致的理论学习和宣传,上大的热血青年们在有着革命斗争经验的教师的熏陶和激发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国民革命中去。

 

《上大五卅特刊》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工人、学生在公共租界散发传单,进行反帝宣传,揭露日本人枪杀工人顾正红、逮捕学生的罪行。


英国巡捕、印度巡捕竟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镇压,年仅 23 岁的上大学生何秉彝当场被击中,身受重伤,口中仍连呼“打倒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翌日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何秉彝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虽然校舍和教学设备极其简陋,但于右任、邵力子、邓中夏、瞿秋白等人,丝毫不因经费的短缺而气馁和自卑,而是以一种使命感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制定办学章程,延揽各方贤才,规划学科发展。

 


上海大学一时名师云集,学生盈门,在极短的时间里,这所不起眼的“弄堂大学”就成为名震遐迩的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学府”


这确实应了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讲的那句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红色学府——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

 3月12日 20:00 

上海纪实频道《档案》播出

敬请收看

上海纪实频道《档案》栏目

微信公众号

历史的每一个细节

都值得我们反复叩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