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想培养个印钞机,结果却成了个碎钞机:“穷家富养”害了多少孩子

2018-02-27 秦皇岛晚报

广告合作:18633585869

公众号托管:18003359997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

明明没啥钱,打扮必须都是大牌;

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

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

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他们的问题,

直接戳中当下“穷家富养”

养育理念和养育方式的痛点。


二三十岁的人了,

什么都不会做


心理咨询师吴迪十分感慨,称咨询时经常会被一些孩子吓到。


“一个女生问我:觉得自己挣钱好少,想找兼职,能做什么呢?”


“我说:门口周边100米内的服装小店、小餐馆、奶茶铺贴了很多招工启事,全职兼职的都要;社区里很多孩子放学没人看,需要家教……”


“女生:做体力活儿?”


吴迪说,不少年轻人都有虚荣的心态。“有的人,二三十岁了,还什么都不会。不会钉纽扣,内衣裤都是妈妈洗,不会做最简单的蛋炒饭,从来没去过菜场,去医院看病早上挂号要父母代劳。


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论点:


“精英父母的育儿经是舍得让孩子吃苦头”“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


二元对立的论证,从论点到论据都经不起推敲。但有一种现象是不容忽视的:越来越多家境并不优越的家庭正在向子女提供超负荷的物质供养,并且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正常的吃苦历练


现实中并不缺少触目惊心的案例:“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积蓄”“14岁儿子花父母积蓄打赏主播,租住地下室、每天三班倒的父母发现辛苦攒下的3万积蓄只剩1毛5”……



现在养孩子,

都很“舍得下本”


“现在很多家长养孩子都很‘舍得下本’,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标准给孩子提供所需的东西。衣服、文具、儿童画册、零食等,尽可能买名牌、进口产品,各种高大上的兴趣班也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课’。等到父母来接孩子的时候,看看他们的打扮,才会发现很多孩子家庭富裕是一种错觉。”南京市某幼儿园班主任孙科说。


在教育工作者看来,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对孩子倾注所有,源于中国特有的家庭伦理关系、独生子女的角色和6位亲人无怨无悔的付出。


除了人多势众型的宠溺,此种育儿观背后更有“赢在起跑线上”的“心魔”。“我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不亚于‘富二代’的条件,让他有阅历。自己吃点苦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上海全职太太陈女士坦言。


“物质财富”相对短缺的家庭总是担心子女产生自卑感,为此含辛茹苦给予尽量好的物质条件,宁愿自己忍辱负重;“精神财富”不够充足的家庭,总希望能给予子女更多的阅历与底蕴,却头脑空空无法给予,只能用物质条件去弥补。


好的教育,

不能只给卓越的物质条件


“放着我来洗!你只管好好学习!”“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别人家的孩子都用进口尿不湿,咱孩子差啥?”……



吊诡的是,一些网友尽管旁观时指责这种教育行为失当,但个体选择时却又常常成为这种育儿方式的践行者。一位广州妈妈慨叹:“月薪三万,养不起孩子一个暑假。”这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女儿读小学五年级,逢女儿放暑假,却觉得捉襟见肘,甚至于新衣服都不敢出手了。


明明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却以最高的物质标准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都铆足劲儿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印钞机,到最后,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碎钞机”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见哪一个人才不经历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只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作家孙生龙说:“这年头,是有心人的天下。拼智慧、拼情商、拼给孩子最好的传承才是真的。”


有什么想说的留言给小晚

扩散给更多人知道~



来源:人民日报、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编辑:侯红玲

责编:王勍  李蔷

终审:张晓阳

热点回顾

大局已定!农村户口注意了!身价即将暴涨!

女子返程途中猝死车内…这样的错误很多人都犯!

春节期间海港区各村都是咋过年的?别拦我!我要回农村!

央视已播,昨天起全国严查棋牌室,60岁以下一律拘留?朋友圈转疯了……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晚的工资就涨一毛!求zan求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