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
花县一直被视作“干旱之乡”
世界水日
即每年的3月22日
是一项以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
加强水资源保护为宗旨的全球性节日
因此
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饮水思源
先来了解花都水库的那些事儿吧~
花都区现有水库工程
基本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
一直发挥着防洪、调蓄和灌溉的功能
全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
时至今日,
众多水库仍在担任着自己的历史使命,
至今养育着我们!
▲青山碧水九龙潭水库 关振伦摄
建国前
花县一直被视作“干旱之乡”
1949年10月,花县解放前夕,境内只有山塘14宗,蓄水量27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约1万亩。
花县地势北高南低,多数河流由北向南分别汇流白坭河和流溪河。
▲流溪河引水工程于1958年春动工,1959年4月竣工。图为民工在流溪河筑河堤。
建国前,花县水利设施既少且小,主要河道基本未有设防,抗御水旱灾害能力甚低,花县一直被视作“干旱之乡”,全县92%农田悉赖人力提水灌溉。
民国期间,花县水利失修,粮食生产常年不敷自给,虽有“清水淋花”之议,然亦不过拟在百步梯下开凿长一千余米渠道,使引回流向清远县之水源,灌溉农田七八千亩。如此工程尚且扰攘多年,终因经费无着而告吹。
当时
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
“好天(晴天)三日车头(人力水车)响,一朝大雨水汪洋;饥寒交迫难度日,离乡别井奔异乡。”它反映了花县农民因常被水旱二灾所苦,不得不离开家园的事实。
建国后
花县水利建设飞跃发展
50年代初,县政府号召“一村一水利”,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发挥农民集体力量。
▲军民同心协力、共筑堤坝的情景
1955年底,已建成山塘水库171座,蓄水库容106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32万亩。
1956年春,花县第一个中型水库三坑水库竣工。
▲三坑水库
随后陆续建成芙蓉嶂、福源、九湾潭等中型水库和葛麻坑、磨刀坑、新庄、中洞、洪秀全、马岭、集益等小(一)型水库。
▲洪秀全水库于1958年冬动工,1959年1月竣工。图为工地现场。
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间,共建成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8座,增加蓄水库容12191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3.7万亩。
▲洪秀全水库施工现场
比起1949年可灌溉农田约1万亩
增长了13.7倍
“文化大革命”初期,水利建设遭到干扰,1972年后才有新发展。水利资源县东北部水多而西南部水少,为了调剂水源以及根治北部山洪,制订了花赤水利灌溉工程(即“四库三引”)总体规划,并开始实施。
至1976年,先后建成伯公坳、六花岗、皇母等3座水库及花赤、正迳、狮洞3宗引流截洪工程,并对三坑、新庄二水库进行加坝扩建。
▲伯公坳
▲六花岗水库
▲皇母水库
至1983年,建成蟾蜍石水库,完成“四库三引”工程。
▲蟾蜍石水库 朱浩军摄
1990年建成白沙田水库(小二型)。
1993年建成羊石水库(小一型)和榕树窝水库(小二型),连接北部17个山塘水库,通过引水渠系使库水互为沟通,达到东水西调、以余补缺和治理北部山洪水患的目的。
▲羊石水库
至1992年,全县共建蓄水工程221宗,蓄水总库容1613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4.46万亩。其中,中型水库(蓄水量1000万~1亿立方米)4宗,小(一)型水库(蓄水量100~1000万立方米)13宗,小(二)型水库31宗(蓄水量10~100万立方米),山塘173宗。
▲元岗水库
时至今日(2019年)
花都区现有水库工程74宗
总库容1.6亿立方米
其中:
中型水库4宗,例如九湾潭水库、福源水库等;
小(一)型水库13宗,例如洪秀全水库、新庄水库等;
小(二)型水库54宗,例如元岗水库、狮洞水库、朱高布水库等。
经过多年运行,部分水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等情况。截至2018年底,花都区大部分水库工程均已完成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例如中型水库的三坑水库、小(一)型水库的六花岗水库、小(二)型水库的狮洞水库等已完成除险加固。
接下来
小编将给大家详细介绍花都的4宗中型水库~
三坑水库
三坑水库是花县首建的中型水库,1955年冬动工,1956年3月竣工。该水库位于赤坭镇瑞岭村,以其主坝筑在三条山坑汇合处而得名。建水库前,该处是县西北部严重水土流失区,每遇暴雨,山洪挟带泥沙倾泻而下,下游6500多亩农田受黄泥水害,而巴江两岸农田灌溉却需以龙骨水车分级接驳,戽水上田。赤坭、炭步两区农民常受水旱灾害之苦。
▲ 三坑水库 朱浩军摄
水库建成后,不仅免除了水库下游6500多亩农田遭受洪水泥沙之害,且使赤坭、炭步两地区4.5万多亩农田获得自流灌溉。1960年以后,赤坭新庄和炭步鸭湖两地划归集益水库灌区,三坑水库灌区缩为1.6万多亩。
▲集益水库 朱浩军摄
芙蓉嶂水库
芙蓉嶂水库属中型水库,位于芙蓉嶂山下,南距县城15公里。1956年冬动工兴建,不久因投资压缩缓建;1957年9月复工,1958年3月竣工。
▲芙蓉嶂水库
花山、狮岭、新华等受益区近万名民工参加劳动。施工期间,省水电厅工程局技术人员蔡令璋因山洪袭击时奋身抢救水利器材而牺牲。水库全部工程完成土方100.12万立方米,石方3.39万立方米,砼方1226立方米。
▲芙蓉嶂水库 关振伦摄
1991年10月,兴建羊石水库(小型),1993年10月竣工,该水库正常蓄水库容320万立方米,最大泄洪流量93立方米每秒,可灌溉农田3197亩。水库建成后与福源、芙蓉嶂两库水沟通,可实行联库调度。
九湾潭水库
九湾潭水库属中型水库,位于花县东北部,主坝座落于网顶河九湾潭村背上游峡谷处。1962年秋,广东省工学院开始协助对九湾潭水库进行勘测设计,1964年3月动工。工程由县委常委刘伟任指挥,县水电局负责施工,花东、花山、炭步三个公社共抽调民工1万多人参加,1965年7月竣工。水库集雨面积42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库容3283万立方米。
水库建成后,北兴、花东、花山等地3.2万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新庄、福源水库灌区得以沟通,且可使其支渠与流溪河花干渠连接,以补充流溪河灌区水源不足。
福源水库
福源水库于1960年2月竣工。水库集雨面积1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库容量918万立方米。主坝最大坝高23.9米,长184米。灌区枢纽设三夹河拦河闸,除主要由福源水库供水外,还可将花山引水以及磨刀坑、朱高布灌区回归水统一调度输入东西两干渠。东干渠长4.5公里,西灌渠长3.5公里。主要灌溉本镇流溪河花干渠以北农田,面积16000亩。
▲福源水库 朱浩军摄
福源水库山青水秀,绿树成荫,水库周边更有外形奇特的禾雀花,禾雀花为蝶形花科藤本植物,又名白花油麻藤、雀儿花。禾雀花每年3~4月下旬开花。花瓣淡绿色,有两块花瓣会卷拢成翅状,风情万种、十分迷人,颇具观赏价值。每年禾雀开花时节,吸引众多游客都慕名前往观赏。
洪秀全水库小(1)型
洪秀全水库属小(一)型水库,位于花县中部,距县城7公里,因水库主坝在大埔河中段海坏村前,故取名海坏水库。因水库仅距官禄坏村3公里,为纪念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乃改今名。
▲工地上的宣传标语
该水库与流溪河引水工程同于1958年冬动工,于1959年1月竣工。工程兴建由新华公社负责,共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石方4500立方米、砼方100立方米。工程费用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万元。水库集雨面积27.4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库容429万立方米。
▲ 洪秀全水库 朱浩军摄
洪秀全水库是流溪河灌溉工程的“结瓜”水库,有流溪河花干渠引水补充。
洪秀全水库上游的芙蓉嶂水库,每当汛期时便直接向洪秀全水库排泄,使洪秀全水库增加压力。由于洪秀全水库下游2公里有京广铁路经过,为确保铁路安全,1979年对水库增建高1米的防浪墙及对副坝兴建防护工程。水库库容小,灌溉面积大,库水容易放干,人们笑称之“礼拜(七天)水库”。
我区的水利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
已形成了截、引、蓄、提、排合理布局
渠库相连、引蓄结合的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水利网
▲洪秀全水库
▲红崩岗水库
▲福源水库五龙争珠奇景
▲芙蓉水库-朱浩军摄
▲芙蓉嶂水库
时至今日
水库除了发挥着防洪、调蓄和灌溉的功能外
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成为市民徒步吸氧的好地方~
猜你喜欢
来源:今日花都、区水务局
编辑:花小小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今日花都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