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疫情下,花都流浪者们得到这些温暖救助~

今日花都 2022-01-14


 “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白衣执甲,砥砺前行,二月有余,疫渐尽!”


这是一段描述我们战疫英雄抗疫壮举的话

这场战疫除了我们英勇的白衣战士

背后还有一群可爱的民政人

在一线抗疫战线上默默的付出


社工教受助人员佩戴口罩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01

疫情之下

谁来关注智力残疾的流浪者?


 “爸爸去找老婆,妈妈不要了,龙龙有五个月没回来,妈妈有了老公”这是一张字条上的内容,受助人员写在报纸上递给启明流浪救助社工(以下简称社工),他情绪低落,常说:“不要龙龙了。”


类似的一幕,偶尔会在区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上演着,总是让人很伤感。而上述的受助人员,他叫阿龙,约30岁,是一名来自湖北荆州的流浪人员。从阿龙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阿龙患有轻微的智力残疾,入站时,无法提供详细的人口信息。


社工与阿龙开展寻亲谈话


阿龙被救助时正是防疫最为紧张的时候,武汉已经封城,去往湖北的列车全部停运。救助站工作人员帮阿龙做好各项防疫措施之后,马上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为阿龙进行核酸检测,并实行单人单间隔离安置。


针对阿龙的情绪问题,社工除了关爱谈话外,每日安排丰富的文娱活动,引导阿龙积极参与,从最初低落的心情到每日大声欢笑是阿龙最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社工进行家庭干预服务,采用ABC理论以及冰山理论,消除阿龙对其父母的误解,解释父母离婚并不代表不爱他,让阿龙尝试理解父母,慢慢打开了阿龙的心结。


心灵手巧的阿龙


另一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寻亲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作人员利用碎片时间研究、琢磨每一条阿龙提供的相关信息,在初步确定阿龙的身份后,救助站联系公安部门进行人脸识别进一步确认,并找到了阿龙家里人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联系上阿龙的父亲。接到阿龙在救助站的消息,其父很是激动,5个月了,家人一直在寻找他,加上疫情严重,家人十分担心他在外的情况。


4月8日,武汉解封。阿龙的父亲4月12日赶来救助站接回阿龙。


 “儿子啊,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啊?你知道爸爸多想你吗?你要想死爸爸了!爸爸很担心你!以后不要再乱跑了,爸爸已经一把年纪了,多害怕再也见不到你......”阿龙的父亲一见到阿龙,便一把抱紧儿子,任凭眼泪随意掉下来,一个50多岁的大男人,就这样毫不掩饰的表达着对儿子的那份思念和爱,场面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之动容。


阿龙的父亲接领阿龙回家,送上锦旗感谢救助站对阿龙的帮助



02

在市场露宿的卖艺乞讨残疾老者

他该如何捱过艰难的抗疫期?


辛叔是一名53岁的长者,来自河北景县张小旺村,患有小儿麻痹,双腿已变形,行走困难,常年在市场内靠乞讨和写粉笔字为生。疫情发生之后,钟南山倡导全国人民自我居家隔离,往日热闹的菜市场变得异常的安静,偶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在市场匆匆补给完日常消耗用品便离开。地上写的粉笔字无人问津,辛叔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广州市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服务队(以下简称流动救助服务队)始终坚守在流浪乞讨人员防疫防控第一线。辛叔是他们重点劝导的服务对象,但辛叔一直不愿进站救助,对进站救助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情绪。每一次提到是否需要进站救助时,辛叔就开始拒绝交谈,并用手驱赶流动救助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大声呵斥。无奈之下,流动救助服务队只能先定期派发防疫物资、食品和衣物,为辛叔的露宿点进行定期的消毒。街面救助社工配合流动服务队长期为辛叔开展劝导服务和关爱服务,及时分享实时疫况。在大半个月的努力下,辛叔终于愿意接受进站救助。


社工派发防疫物资给在市场露宿的辛叔


辛叔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救助站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刻板。以前的他一直担心入站没自由,害怕工作人员会打骂,进来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测量体温、消毒场所、送餐到人前、医生体检、人文关怀,文娱活动,无不让辛叔感到浓浓的温暖。辛叔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工作人员对他呵护备至,即使他半夜上厕所,都会有工作人员前来扶他行走,怕他摔倒受伤。


辛叔在阅读报纸


渐渐地,辛叔与救助站建立起信任关系,开始分享自己离家流浪的那些事。早年的他跟着邻村的同伴去过几年天津闯荡,后来母亲去世,他靠打工为妹妹存够了嫁妆,待妹妹出嫁后,家乡便没有了牵挂,流浪生活便从此开始。这些年,辛叔靠着自学的一手粉笔字卖艺为生,坐过黑车,趴过火车,流浪了大半个中国。后来因为残疾越来越严重,便在花都停留了下来,一呆就是十年。没有积蓄,人也老了,一身的残疾,辛叔觉得自己没脸回家乡。


在得知辛叔的情况之后,考虑到辛叔年纪也大,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不断对辛叔开展思想工作,告诉他可以在当地办理低保,年纪大了,不用继续风餐露宿,家里人也盼望着团圆。在工作人员耐心的劝导下,辛叔开始动摇了,离家多年,他第一次有了想要回家的念头。


救助站工作人员和辛叔解释办理低保等相关政策


在全国疫情得到控制后,辛叔选择了离站,离站之前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救助站的全体工作人员,感谢他们的尽心尽责。出站后,流动救助服务队依旧关注着辛叔,在社工的探望中,辛叔不断的感谢着救助站对他的帮助。


社工记下了辛叔感谢的原话,他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才感受到流浪过程中未曾感受过的温暖,特别是在救助站期间,站内的工作人员与社工每天都细心照顾我,为我们播报防疫新闻、传达防疫知识、派发报纸、组织娱乐活动,还和我们谈心,这是我在外流浪二十三年未曾体验过的,你帮我向站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和社工传达我的感谢之情,感谢!”



03

生活不能自理

不与人沟通的他如何保障往后生活?


 “住在101房的受助人员生活不能自理,他不懂得怎么上厕所,不会自己洗澡”,站内工作人员观察了新入站的受助人员的日常生活情况,发现他除了不与人交流之外,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因为暂时无法核实到他的身份信息,只能暂时标注为无名氏。


无名氏刚进站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散发着让人难以接受的臭味。救助站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带他去洗澡,为他理发,换了一身新衣,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一点。由于生活上难以自理,即使每天被打扫得干净整洁的个人居室,第二天又会变得凌乱不堪,臭味刺鼻。每次工作人员进入无名氏的房间,他都是蜷缩在一个角落,每当看到这个场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鼻子就会一酸。


蜷缩在一角的阿旺


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至少能够自己吃饭,说明他的自理能力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得到改善。说干就干,管理区的工作人员针对无名氏开展了生活技能训练的教导。根据无名氏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上网查找康复训练相关视频,制定训练计划,并记录无名氏每一次的表现,下一次怎么提高。重复训练无名氏到厕所进行大小便,每天洗澡,成为了日常。工作人员总会跟无名氏说“你真棒”、“这次你做得很好啊”、“这次进步很大”、“加油”等鼓励性的话语,通过正面鼓励让他提高行动力。


除此之外,社工与寻亲组尝试多种途径为无名氏寻亲。刚开始时因受助人员比较抗拒,人脸识别的照片拍得不够标准,公安系统一直未能比对出他的资料,而今日头条等寻亲网也一直没有回音。为了尽快帮助受助人员寻亲成功,社工便承担起与受助人员建立信任关系的工作。利用各种破冰技巧,在社工整整一个月的努力下,受助人员开始慢慢接受工作人员,并有一定的配合度。于是,社工重新为受助人员拍摄了用于人脸识别的照片,寻亲组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比对出了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并与受助人员所在地的救助站取得联系,做好受助人员在疫情过后的救助安排。


寻亲组与社工给阿旺开展寻亲工作


无名氏至此便有了自己的名字,阿旺。阿旺目前为止,已经学会了在厕所大小便,虽然洗澡还需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但至少保持了房间的卫生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再过段时间,阿旺还能再进步一点点,回家后,至少不会增加家人的照顾压力。



这一件件一桩桩发生在救助站的事

都是民政人的工作日常

配合救助站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的流浪救助

也是广州市花都区启明流浪救助项目

目前的首要重任

特别是疫情期间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民政领域

流动性最强、防控工作最难

且自身防护能力最弱的服务对象

关心并帮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内在要求


受助人员为救助站写的牌匾,感谢救助站的照顾


救助有情,人间有爱

努力打造一个爱的港湾

是花都区救助管理站这些年来

不断前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视频|广东乡村微视频大赛展播(上集),花都获奖作品美不胜收!
【聚焦】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复学时间公布!
【关注】日产3万个!东风日产首批“自产口罩”下线交付!
【城事】新华街望亭路偷排乱放?已处置!
【扩散】对花都积分入学有疑问?明天这场直播千万别错过!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图文:李继宗 通讯员 张瑜琳 卢美兰 高翠娟编辑:花小萌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