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科普】阳性!确认是二次感染,专家重要提醒

花都融媒
2024-09-01






栏目介绍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群众科普宣传力度,都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在本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科普”专栏。
专栏将围绕花都区科普宣传工作重点,通过定期发布优秀科普作品,以科学实用、及时高效、通俗易懂为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第176期《每周科普》

日前,上海一女孩阳康后两个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确认为第二次感染


“感染新冠后6个月内抗体处于较高水平为何会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后是否会加重身体负担?”“再感染风险有多高?”近日,不少人对二次感染存在担忧。一起来看看专家的最新分析与研判。


有患者阳康后两个月第二次感染
专家:应为个例


3月2日
上海市静安区的
林霞(化名)告诉记者
“我女儿在去年12月中旬阳康
今年2月中旬出现发热、
咳嗽、嗓音嘶哑的情况
做了两次抗原检测都是阳性
现在还是咳嗽。”


“目前,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都表明,新冠阳康后6个月内特异性免疫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小。从群体水平看,大暴发后6个月内一般不会再次暴发,当然也有例外的可能性,如新冠病毒发生大的变异,但从个体看却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

赵卫介绍,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弱或免疫反应不持久的人群,包括免疫缺陷人群、有基础病人群等,另外还和进入体内的病毒量有关,如果一次性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也会更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不少人担心,经历过二次感染后会给身体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对此,赵卫解释,过去有一种担心,二次感染新冠的症状会比首阳的症状重,但从目前的临床观察看,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由于阳康后身体提升了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再次感染后症状一般会减轻即使是有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毒株再次感染人体,只是使病毒感染人体的可能性增加,一般并不表现为症状加重的情况。”




公卫专家提醒:


“有了阳康的经历,相信大家对再感染都会保持更加淡定的心态,听从防疫部门的提示和指引是正确应对再次感染的好方法。考虑到目前叠加流感的形势,建议公众继续保持密闭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和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赵卫说。





还会出现新冠疫情高峰吗?

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张伯礼最新研判





据中国新闻社3月2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否会再次出现新冠疫情高峰目前很难准确预估,预防二次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




问题一:还会出现疫情高峰吗?


张伯礼表示,感染之后抗体保护期一般在3个月到6个月之间,免疫力好的人,可以保护6个月以上;免疫力差的人,可能3个月以后保护率就下降了。在3到6个月之内,我们是相对安全的。

中国刚刚经历一次疫情高峰,会不会有下一波疫情发生,下一波是什么时候出现,现在很难准确预估,关键还是密切监视病毒毒株变异情况及传染性的变化,认真做好这方面的监测,但即使有病毒变异发生,大概率也不会发生大规模传染的情况。同时,也提醒高龄有基础病的人认真做好强化免疫接种,脆弱人群继续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问题二: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张伯礼表示,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病毒株变异以及后期个人防护有关。相较于早期变异株,奥密克戎家族的毒株可以引发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复感染,能够逃逸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康复人群体内的抗体。虽然尚未有大样本人群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持续免疫的具体时间,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当前临床观察,感染后3到6个月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病毒发生变异和重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预防感染或二次感染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

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休息等,最好的预防是调节好自己身体的状态,保持较好的免疫抗病能力。


感染转阴后仍有持续症状者也可适当服用中药来改善症状,促进尽早康复,调节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问题三: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真正回归疫情前状态?


目前在部分公共场所仍需要佩戴口罩,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真正回归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张伯礼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包括:
  • 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的下降,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呈现了这种状态;
  • 社会人群的免疫水平,形成有效的屏障,能够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 具有有效的药物,中国的中药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同时也有新的治疗药物已经面世;
  • 同时中国疫情防控的应急指挥系统、基层疫情处置能力和机制也日趋通畅完善。

总体来说,三年的抗击疫情,中国在这些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已经逐步具备了恢复正常生活的条件。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广州日报

编辑:花无缺

【每周科普】血的教训,花都公安发布多起酒驾视频案例→
【每周科普】这种病毒感染后,终身携带!比分娩阵痛还痛→
【每周科普】它是春季花粉过敏“元凶”!医生说这样预防→
【每周科普】有的人年纪轻轻,颈椎却快要“完蛋”了……
【每周科普】这种病毒在广东进入高发期,酒精对它无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都融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