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青年 | 潘霄芸:见证并等待改变发生

世青创新中心 世青创新中心 2022-04-24

COP介绍


COP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谈判的国际性场合,也是一个创新思想的交流机会。除会议外,会场还有发布会,举行特殊事件的Action Hun, 以及各缔约国和与会NGO在会场有许多展区(Pavilion)。每个Pavilion按时间表会举行不同的Side Event,每场Side Event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三个我记忆犹新的Side Event


1.德国展区Germany Pavilion

温度账单和科技支持


幸运地结识了一位Youngo CliMates成员后,我们受邀出席了德国Pavilion第一天的一场Side Event,这场Side Event介绍了Radical Realism for Climate Justice。这是一本针对巴黎协定控制全球升温1.5度所作的有关民间社会参与的课题集。


在众多篇章中,一份温度账单令人惊异。科学家结合现代能源消耗计算并预测了全球温度上升1.5度和2度的温度账单,突出当下能源应用的巨大不可持续性后果。在传递科学和技术因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其气候改善的观点外,也突出了新能源应用的巨大市场机遇。




2.世界自然基金会展区WWF Pavilion

创新思维与清洁能源


WWF的这场Side Event邀请了包括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在内的三位重量级主讲和三位正在运营清洁能源应用和气候改善创新方案的青年企业家。


在这些项目中Inna Baverman介绍的Eco Wave Power(水波动力)让我记忆犹新。通过在人工港口或海岸安装Wave Energy转换装置,可以为近海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假设把全世界的Wave Energy利用起来,可以创造比现有世界需求电能两倍的能源。


中国就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呀!未等我提出这个想法,她就介绍了Wave Energy的理念已在中国在内的全球7国展开实践;中国每年利用Wave Energy发电50MW,占据全球38%有余!


改善气候的举措真的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了解而已。



3.Germanwatch新闻发布会 Germanwatch News Press Conference

当头一棒的现实


在COP24的现场每天不同时段还有安排新闻发布会。这些发布会可能是非常正式的,比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在第二日对将于2019年的气候变化峰会做了简报。更多的发布会是其他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团体展示他们过去成就。


在一场Germanwatch主持的新闻发布会中,该组织发行了一份学术研究报告“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19: who suffer most from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eather-related loss events in 2017 and 1998 to 2017” 发布会主要阐述了这份报告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但是对于一位信息接收者,这份报告带给我的是来袭现实当头一棒的痛击 – 中国在1998 – 2017之间每年遭受气候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超过1200人,总体气候风险指数排名第五,这是一个我没有想到的数据。


同时,发布会现场研究团队邀请了Dominica国家代表来具体说明报告背后的现实 – 我只记得一句话: the real situation is more severe than the statistic shows. 那对于中国,现实恐怕也比数据更难接受吧 – 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警醒。


我的感受


我是带着什么心态来到COP24的呢,很难说,更多只是想知道。在这中间我觉得最让我动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事情,而是一个现象:真的有人在做些什么让改变发生。

 

比如之前提到的在德国馆的有关新能源开发应用的课题,比如用创新方案改善能源应用的青年企业家,比如那份醍醐灌顶的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所有这些,只要我们这样的与会者可以传播出去,就是一个将对气候变化还不是很了解的人团结起来的工具。

 

同时,也值得思考一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吧。

 

在一起专家对话活动结束以后,一位女士问我,从你的专业出发,你认为你可以为气候变化做些什么。我其实在那一刻想要“反驳”她一下 – 为气候变化做什么不应该是一个被“专业”限制的问题吧。我回答她说作为一个英语系并想要辅修心理学的学生,我会更加在乎沟通的问题。比如信息不平衡,比如一个人在人群中影响力效力的问题。人们更倾向于喜欢那些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并且生活有一些交集的人,这种亲密度会潜在的增加,那么通过一个人去影响周围人的气候意识,其实就是在人际沟通时可以考虑的。虽然这次交流只是那位女士兴起才发生的,我也回答地不怎么贴切,但我感谢她给了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契机。


 

12.6日在本次COP中被定义为Youth Day,这一天韩国馆有一个side event是Asian Youth Dialogue on the 2030 GHG Roadmap and Food Security. 这场event完全由中日韩三国的青年代表主持,分享他们在本国自己专业内(大多为地球科学或环境科学的学生)对于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和学术研究。来自北京大学的同学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进行了发言。看到这些同辈的人们分享他们已经探索到和实践出的成果,我还是蛮感动 – 这也是一种动力!


我的思考

这次气候变化大会至于我更是一次了解和交流的机会。我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延伸议题。

先说一个小插曲:

因为和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Global Challenge(IAAI)的秘书长Miro先生分享同一位房东的公寓,所以在一天早上蹭他车前往会场的路上,和他进行了交谈。他问:Do you think Chinese people can access what you see here – 你认为中国人看得到COP发生的事吗?

 

对我来讲这是一个灵魂拷问,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并不是在问中国信息的流通还是闭塞,而是在问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对COP的关注。在我给他答案前的那么几秒我开始回忆,如果没有前几年同侪分享的消息,如果没有我恰巧看新闻的时候翻到的零星几条报道,我真的不知道联合国气候大会每一届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开。我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一届COP有许多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但我似乎从来不知道每次气候大会达成和没打成什么和人类与地球息息相关的共识


我回答说,No。我补充道温肯有VPN有更广阔的信息源,而且每年都有同学参会让愿意关注的同学游览平台去接触这些信息 – 但我吞下了后面半句话:其实我觉得中国总体对于气候变化这类问题的意识在民间是很薄弱的,很不好意思,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所以你们青年要回去告诉他们呀,人们应该知道。”他说。



所以本次COP24我最想考虑的是,当已经有人为气候变化做了这么多时,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影响力,更快的传播出去!

 

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如何从我做起,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

回到学校后我认为自己做的最实际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就是将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19给了我的生物教授,他是一位环境毒理学的博士,并在学校内开展河流污染呢研究,本人也非常关注气候变化。我相信比起我只是阅读那份学术文件以外,他会更好的利用他。

 

从以后的学习生活来说,我会更加关注气候变化的信息,同时把我获得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人。


项目预报名

如果你想获得世青创新中心推出的项目推送并获得更多项目信息,可以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填写世青国际学习项目基本信息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