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学问三要窍 | 精密的思考、开阔的心胸、平正的态度

季谦先生 重庆读经家园 2021-07-03


本文摘自季谦先生65文集《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建立》,推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我们从许多的方向讲进来,都指向这一个意识:希望我们有精密的思考开阔的心胸,还要有一种平正的态度,来面对时代的问题。

古人的问题、现代的问题,乃至于古人跟现代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要面对,都要给予清楚明确的解答,否则人们就会在糊涂中,混着日子过,甚至挽起袖子,互相争斗,互相倾轧。



古人赞颂传统,极力要维护道统,现在人看不起传统,极力要打倒道统;古人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中华文化有贡献的,现代人认为董仲舒是残害了中华民族。请问,你对这个针锋相对的争辩,你有什么看法?你不可以没有看法,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是现代的中国人,你是现在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你不能没有看法。如果没有看法,刚才说了,你是放弃了你的责任。而看法要怎么看呢?是不是各说各话,众说纷纭呢?还是大家以为我今天会来讲一个标准答案呢?都不是,既不是各说各话,因为如果只是各说各话,等于没有意义;但也不可以由某一个人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因为这些看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不可以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立刻就引来许多的攻击。但是,它又不可以各说各话,而可以有标准答案。这怪了!不能有标准答案,为什么又可以有标准答案呢?因为这里的标准答案是庄子所谓的“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的那个“以明”来做标准答案,就可以。什么叫用“以明”来作答案呢?明白的心灵、公正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好好解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不是在某一个点上、某一个方向上、某一个层次上解答。而是在多层次、多方向中解答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西方的一门学问。形而上学在西方的来源很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有这个学问的名称了。(季谦先生《儒家的形而上学导论》)


就好像,什么叫做道德?我们要清楚了解所谓的道德,如果是韩愈所说以“仁与义为定名”,以仁义做底子的道德,就是儒家的道德。而道家的道德,做不一定是以仁义做底子了。假如不是,他是以什么意义来作为底子而说道德呢?假如他有不同的底子说道德,那么,道家的道德是另外一个意义。于是,道家也讲道德,这句话就成立了。又佛家是以什么底子来成立他的道德呢?假如你能够知道他内在的意义,佛家也可以讲道德。于是,三家都讲道德,三家说道德的意思都不一样,这样子,三家的道德就有客观的意义了。所以,没有标准答案而又有标准答案了,就是这个意思。于是,说没有标准答案,是说你不能在某一点上用某一个特定的意义来规定什么叫道德而让三家都接受。但是说有标准答案,就是每一个意义中,你都知道他是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在什么样的高度,用什么样的内涵,来讲他的“道德”这个观念。于是,每一家的道德都可以成立。这样叫做学问。



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夫,你就不能成就你的学问,你的学问就是一塌糊涂!这个本来是人生很简单的道理啊!每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你要做学问,每一个人对每一个观念,每一个说法,都最少要经历一次非常清晰明白的分析、解释、定位,而一个人对那一个观念,那一种说法,一辈子只要经过一次,就可以了。你看,这么重大的问题,而你只要做一次工夫,就可以一生无憾,你为什么不做这个工夫呢?不过,很遗憾的是,一般人没有经过这样的教导,没有人教你做这一种工夫,你也不知道要做这种工夫,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做这种工夫,所以,只好糊涂一辈子,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是糊涂的,有时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以俗为雅,得少为足,克伐怨欲,好勇斗狠,到最后,回头一看,未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一辈子就这样在消遣中消遣掉了。因此,今天大家有福气了,你来听我讲,我就替你做这种工夫,而且你只要做一遍,听我讲一次,你就一辈子都明白了。



先从今天所讲的内容,每一个观念,每一个用词,每一环节的推理,都清清楚楚的,这样子慢慢养成习惯,以后读书或听人讲话,遇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有清楚的思考。如果不知道这个字、这个词居然有那么丰富的意义,你就要在互相辩论的地方―古人互相辩论,或者是近代人互相辩论,或者是你跟你的朋友,最多的情况是你跟你自己―互相辩论,的那个辩论当中,你发现这个词语可能有丰富的意义。于是,你要把它定位。


就像刚才我们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件事情,你要怎么认识它?也就是说,在你心里面,这一件事情,你该怎么把它定位,让你非常地安心,让你将来讲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有底气,于是你就不必再跟自己辩论,你也不必再跟别人辩论,省下许多的精神力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