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城复兴与中国旅游的文化重建︱文旅新时代

2015-06-03 叶一剑 方塘智库

文、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在来到襄阳之前,看旅游攻略说,因为“那是一条很长的城墙,所以,什么时候来看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想看到最美的襄阳古城,最好是在春天,因为这时正是柳绿花红,登临城墙,看护城河微澜泛起,岸边万条垂下绿丝绦,岂非其它季节所能比。所谓自然人文总相间,缺少了历史人文遗存,再好的山水也总会缺少点什么,而缺少了自然的背景烘托,再好的历史人文遗存也总会缺少点什么的。


事实上,希望实地看一下著名的襄阳古城,尤其是古城墙遗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更多是出于之前我对中国古都现代化命题的关注。“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由于襄阳古城在中国历史地理中的独特地位,使得这襄阳古城具有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有250米),而且,护城河内设有子城,城墙防卫设施设计可谓匠心独具,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说法。这显然对中国古都现代化研究,尤其是古城的军事功能研究,具有独特的样本价值。


如今,襄阳古城墙和我国其它几处明清城墙遗址一起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想见,一旦申遗成功,作为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对这座城市的城市品牌和文旅产业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


实际看到的效果可谓喜忧参半。当我登临襄阳古城墙北门,北望汉江城外奔流,对岸樊城现代楼宇林立江边,顿有穿越古今之感,太喜欢这个地方了。而另一方面,在城墙上南望古城,虽然主街部分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整修,味道还在,但大部分地区建筑形态,与古城遗存产生了冲突,不古不今者众。


当然,我依然对这个古城充满期待。因为,其古城墙的价值足以使得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并在全球城市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古城墙内2.44平方公里面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保护空间,从文旅产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适合做一个特色文旅小城镇的规模,如果开发得当,文旅价值尽显。


所谓开发得当,至少包括:在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历史遗存和和真实的敬畏,并进行相应的遗迹保护规划和水系重塑;同时,尽管目前古城内部人口集聚过度,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疏解,但也需重视原住民的稳定和活力发掘,尽可能在商业之城和生活之城中间达成平衡。


对于今天的襄阳城而言,古城以及以古城为代表的文旅产业(目前襄阳市提出打造“一城两文化”的目标,所谓“一城”指的就是襄阳古城,“两文化”分别是指汉水文化和三国文化)尽管在其超过2800亿的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是很大,但其对这个城市的影响将是尤其深刻的。哪怕说“守得住襄阳古城的历史,迎得来襄阳新城的未来”都不为过。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一城两文化”的价值将不断显现,同时,对襄阳城在全球的城市品牌传播亦将发挥关键性价值。


当然,无论是“一城”还是“两文化”,在未来真是的发展和传播过程,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襄阳古城的城墙虽然在对研究中国城墙军事和防卫功能具有独特的样本价值,但就目前城墙的形态而言,如何在完整性和原真性之间取得平衡,则是不得不考虑的。


从襄阳城市总体发展而言,襄阳古城肯定是要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的,在适度商业开发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修复手法,实现7公里多的城墙重新闭合起来,几乎是必然选择。但这样的闭合,却恰恰与世界文化遗产中对原真性的要求,有一定冲突。这将是考验襄阳古城开发和保护的难题之一。


而比单纯的襄阳古城墙的开发和保护更让我着迷的是城墙范围内的襄阳古城区开发模式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原住民的去留以及去留多少的度的把握,以及在新时期古城开发中对原住民的保留达成普遍共识的情况下,襄阳古城内能够发展出什么样的文旅产业符号,并让这里的原住民和外来的游客都能分享到这一符号的价值。


至于“两文化”,在我看来,汉水文化虽然被当地官方解读为就是楚文化,但汉水文化的内涵显然还需要更清楚地诠释和界定,并从襄阳本地找出更具体的符号和载体。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符号,汉水文化本身有些模糊。


另外,三国文化对襄阳来说,最大的挑战恐怕是,虽然一部三国演义以及其后的历代传唱,让三国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但三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所能独享的,也就是唯一性不够。哪怕是被当地寄予厚望的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中的智慧文化,也因为多年来南阳、襄阳两地围绕诸葛亮躬耕之地的争论,而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将是襄阳的城市决策者需要破解的。在我之前关注古都现代化以及文旅产业发展尤其是古城文旅发展模式过程中,对襄阳现任市委书记王君正先生在云南期间对丽江文旅业发展的推动,早有听闻。尽管今天来看,对丽江古城开发多有争议,但毫无疑问,丽江文旅发展模式对其后很多地区的古城保护和开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今天襄阳面临的局面包括:尽管襄阳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但去年刚刚突破2800亿的经济总量,显然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还不十分匹配。为了将襄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多重调整的复杂背景下,襄阳的经济发展速度还需再快一些,并尽快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同时襄阳的文化复兴亦需要在城市文脉传承和产业开发之间达成均衡,并切实推动现代化背景下的襄阳城的全球传播。


几乎所有知道襄阳现任市委书记王君正简历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要将襄阳和丽江做个比较,那么,一个有着既往成功城市营造经历的明星官员,遇到一个有着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的名城,会激荡出什么城市发展故事呢?


在襄阳的时候,和当地的一个朋友寒暄说,本次是我第一次去襄阳,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去襄阳。当然,这不仅仅是一句寒暄,因为,在我看来,围绕襄阳展开的古都现代化命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和争论,可能才刚刚开始。



很显然,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牵涉到古城旅游开发的案例都充满了争议。而且,在公开的舆论表达中,对开发者的批评声音显然强过支持声音。以至于国内一家以文化旅游古镇为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参与真正古城的旅游开发,只作无中生有的文旅古镇项目。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舆论倾向,一方面与之前中国古城旅游开发中大多确实发生了保护与破坏之间失衡的事实,同时在媒体和公众的意识中,几乎将开发与破坏等同了,在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可能实现开发和保护的共融。在文化学者、旅游开发者、公众、古城所在地的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出现了深刻的分歧和对话鸿沟。


另一方面,当真正的文化价值在游客眼中并没有被摆在重要位置的时候,开发商当然愿意用简单的土地和成本逻辑来主导一个文旅项目的开发。


比如,有一次我去开封看开封府,一进门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不仅是因为现在的开封府建筑完全是新建的,更是因为建筑的尺度完全不符合历史记载,至于开封府的建筑设计在多大程度参照了宋代建筑的考据,甚至是参照开封府自身建筑考据,更是没有多少人关心。但你到了门口就会发现,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根本不会追究这些,很乐于到此一游,合影留念,管它是真是假。


既然造个假的就可以招徕游客,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那何必费尽周折对原有的历史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呢?而且,一旦被评估出项目地块内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项目的进展就会受到很多不确性的影响。


所以,很多项目开发中,开发商眼中只有土地和快速的资金回流,历史遗存和垃圾没什么区别,越快被清理越好,在项目建设中挖到了历史遗存也多半会选择毫不声张,推平为快。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开始改变,我们越来越看到开发商和古城所在地的政府管理部门开始真的思考保护了,而且是费尽心思在保护中开发。


这一方面与旅游开发机构这么多年经过大浪淘沙,走到现在能够进行较大体量、较具文化含量项目开发的多为素质比较高的有关,另一方面,游客开始成熟了,都真的开始去看真东西了,对一些伪文化项目不再感兴趣。这就使得开发者必须要有限考虑产品和项目的文化逻辑,以对文化资源的最大化保护为前提,寻找到文化和商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一个项目保护了文化资源商业上未必可以获得最大回报,但如果没有真文化的文旅项目,必败无疑。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文化保存的景点和文旅项目,开始走下坡路,而一些历史文化保护比较好的地方开始大受欢迎。文旅项目的真文化时代到来了。


当然,很多技术手段的被研发也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开发并行共融提供了可能,并为新的文旅项目的打造提供新想象。比如,在圆明园的文旅开发中,通过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数字在现技术,使得不用进行大规模的土木重建,就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历史遗存前面现场感受圆明园当年的盛世繁华。


所谓中国旅游的新价值时代,当游客越发成熟,对文化体验越来越看重的时候,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必须致力于在项目的文化逻辑和土地逻辑、资本逻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对文化的最大敬畏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重建。


对围绕古城复兴的文旅项目打造而言,这些文化重建和文化敬畏,不仅包括对建筑、街区、水系等物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敬畏,更包括对古城内原住民生活的敬畏,让古城成为活的古城,才是古城文旅开发的最大商业价值依托。


前一段到河南郑州的荥阳去考察,参观了当地著名的楚河汉界和汉霸二王城,毗邻黄河,临沟对望,无比壮观。但遗憾的是,一个开发商进来后,直接把霸王村给拆了,居民也要迁走。完全是传统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真是太遗憾了,我们可以想象了一下,作为一个游客看了历史现场的壮观地貌,还发现竟然真的有一座叫霸王村的村落,这村落什么时间、如何形成的?村民对汉霸二王是如何评说的?这是多么具有想象力的旅游体验!这才是活的历史和文化。


后来和当地一个企业家聊到荥阳的旅游资源,我说自己最看好的就是楚河汉界和汉霸二王城,其次是虎牢关,该企业家还因为楚河汉界已经被人开发了而感到有些遗憾,我半开玩笑的说,“不用遗憾,因为按照目前的开发方式,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等着三年内接手就行了”。毕竟,时代不一样,旅游和旅游地产的玩法也不一样了。


(方塘智库在“文旅新时代”的主题之下,将通过系列分析文章、研究报告、沙龙和论坛等形式,展开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持续、深入、系统、建设性的关注和研究,对中国文旅产业进行新的综合价值发现。)


(注:本文为方塘智库原创内容,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




关于我们
方塘智库秉承 “东方智慧,全球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平台.研究领域:区域发展战略、文旅产业投资、城市现代治理、新型城镇化等。可搜索微信官方账号ftzhiku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